1、导入新课兼爱返回 我们无法想像和接受一个没有爱的世界,假如你是一个三天两头被父母亲打的遍体鳞伤的孩子,假如你是一个白发苍苍,在风烛残年中寂寞孤单,得不到子女关爱的老人,假如你在人生某个阶段上失去了人间所有的爱,跟朋友相处得不到友爱,跟配偶相处得不到情爱,跟父母相处得不到慈爱,跟兄弟相处得不到关爱,那么你有何感受?有何期望?又将如何面对呢?无疑我们都期望被爱。唯其如此,我们也必须付出爱。在两千多年前,墨子提出了他关于爱的理想,那就是“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兼爱。墨子学习目标一、深入了解墨子学说的思想内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二、学习墨
2、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返回学习重点对墨子兼爱思想的认识和深入理解。返回作者简介返回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宋国大夫。初学儒,后自成学派,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其学说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为核心,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背景简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
3、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阅读文本,初步理解返回一、找
4、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二、找出文言句式,特别是倒装句。三、翻译最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句子思考回答:下文的红色字体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古今异义、句式是什么句式。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思考回答:下文的红色字体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古今异义、句式是什么句式。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
5、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思考回答:下文的红色字体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古今异义、句式是什么句式。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
6、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
7、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
8、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请翻译以下名句:1、兼相爱、交相利2、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3、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概括各段段意:第一段:指出“天下之害”的现象。第二段:论述“天下之害”源自“不相爱”。第三段:阐述解决“天下之害”的办法“兼相爱”。第四段:实行“兼相爱”的途径。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明确: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问题探
9、究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明确: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明确: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4、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明确: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
10、。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拓展延伸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明确: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比如对父亲的爱更对他人的爱不同),因此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部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所以孟子批评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写作特点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再见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