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23届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考点精练之散文阅读专题考点精练一、(2021年5月福州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节选)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禅宗?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美的生活
2、态度。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这是蔼然仁者之言。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思想,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不了解前些时报上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的实质和背景。我愿意看看这样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力量去作哲学上的论辩。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讲一点人道主义有什么不好呢?说
3、老实话,不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不是经过拨乱反正,我是不会产生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不会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的。不会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不会有碧绿透明的幽默感,不会有我近几年的作品。关于现代派。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最新的现代派我不了解。我知道一点的是老一代的现代派。我曾经很爱读弗沃尔英和阿索林的作品(通过翻译)。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的某些苏联作家是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的。比如安东诺夫的在电车上,显然是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来的。意识流是可以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意识流和社会主义内
4、容不是不相容,而是可以给社会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的。我的一些颇带土气的作品偶尔也吸取了一点现代派手法。比如我在钓人的孩子一开头写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大西门外的忙乱纷杂的气氛,用了一系列静态的,只有名词,而无主语、无动词的短句,后面才说出“每个人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这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我写过一篇求雨,写栽秧时节不下雨,望儿的爸爸和妈妈一天抬头看天好多次,天蓝得要命,望儿的爸爸和妈妈的眼晴是蓝的。望儿看着爸爸和妈妈,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望儿和一群孩子上街求雨,路上的行人看着这支幼弱、褴褛、有些污脏而又神圣的小小的队伍,行人的眼睛也是蓝的。这也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把人的眼晴
5、画蓝了,这是后期印象派的办法)。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我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可以说,这样写是为了主题的需要。我觉是现实主义是可以、应该、甚至是必须吸收一点现代派的手法的,为了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但是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爱护祖国的语言。一个作家应该精通语言。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外来影响和民族风格不是对立的矛盾。民族风格的决定因素是语言。“五四”以后不少着力学习西方文学的格律和方法的作家,同时也在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徐志摩(他是浙江硖石人)、闻一多(湖北浠水人),
6、都努力地用北京话写作。中国第一个有意识地运用意识流方法,作品很像弗沃尔芙的女作家林徽音(福州人),她写的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语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这样的作品带洋味儿,可是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外国的现代派作家,我想也是精通他自己的国家的语言的。用一种不合语法,不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语言写作,以为这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恐怕是不行的。我的作品和我的某些意见,大概不怎么招人喜欢。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许我有一天会像齐白石似的“衰年变法”,但目前还没有这意思。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有删改)材料二: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
7、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
8、笔下,“人道主义”是儒家思想根基加上政治风波淘洗后的结果,是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B.文中引用孔孟、陶渊明等诸多古人之言,传递出“儒家是讲人情”、“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C.“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由此逆推齐白石“衰年变法”意在达到“招人喜欢”的艺术境地。D.几位作家名字后的括号,作用是“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说明他们虽非北京人,却能用讲究的中国话进行写作。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暮春者”一段,在作者看来,之所以体现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动,是因为它是“很美的生活态度”。B.求雨中,为服务主题,作者从后期印象派中吸收方法,将望儿、爸爸、妈
9、妈和行人的眼睛都描绘成蓝色的。C.窗子以外等优秀作品,所用语言都是很讲究的中国话,说明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D.作者的作品因为加入了“现代派”的手法而大放异彩,所以作者提倡在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现代派手法。3.(词义、句意理解)结合原文简析“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句话的含义。4(写作技巧)请结合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评析汪曾祺这篇文章具有“文艺随笔”哪些写作特点。二、(广东肇庆2021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余秋雨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对于年轻
10、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忧郁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悟到的真理,但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罪”,印度教徒称之为“梵”,佛教教徒称之为“空”。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他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现代的文明
11、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是另一个方面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把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极其烦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激的心灵。我们平时被种种情绪、 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激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然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缥缈地射进屋里,都可
12、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详、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居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了多少。因为心不曾被正确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历痛苦。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如何改变自己的这种情况呢?这就要静观自己的内心,这看似简单,其实
13、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留恋刺激热闹、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人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却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人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人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让人的爱在
14、这一刻启动。慢下来。其实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每日抽出一点儿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在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人有时候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得到的好处,却污染了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我们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爱的细节。感激地回想,唤醒我们的爱,想象我们的爱从心中流淌出来,首先从我们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我们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
15、我们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我们的胸怀在爱中变得越来越广。文本二:我以前读古文观止,对里面的抒情散文如痴如醉,然后我专门将其中的一些作者的文集寻来阅读,结果我发现那些作者一生并没有写过多少抒情散文,也就是那三五篇,而他几十万字的文集中大量的是诗词、论文、序跋,或者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文章。我才明白,他们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并不专门以写散文为职业的人写出的散文特别好。我读到杨振宁的散文,他写得好。就说余秋雨先生,他也不是以写散文为职业的。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
16、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摘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交代了背景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直入主题;结尾则在呼吁倡议中结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B.作者并没有对心理学家们进行烦琐分析后得出的理论持否定态度,只是认为其出现标志着我们的心灵日益复杂化。C.作者在论述人们深刻地感受自己的心灵时,举了欣赏曲子,看雪花飘下等生活事例,自然地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D.文章在阐述人生哲理的时候善于比较分析,如“凡夫心”“心性
17、”,“罪”“梵”空”,“向外看”“向内看”等。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因为一处美丽的风景、一首动人的乐曲、一个亲人的微笑而感到内心宁静美好时,我们的心就彻底摆脱了凡夫之心。B.颜回是孔门弟子,论语说他“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本一提到他,旨在论述人在贫穷中也能保持快乐的道理。C.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人之所以经历痛苦,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心性,具体解决办法便是静观内心。D.古文观止从左传中选文最多,它从其中选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等文章,都脍炙人口。7(概括内容要点)身处浮躁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浮躁?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8(文学评论
18、)如果要以“佳文之趣味”为题写一篇关于文本一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行文要点。三、(2021年浙江金华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
19、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
20、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
21、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
22、?”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
23、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注,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B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C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D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
24、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使用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醉酒后的状态。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C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幼时家境的贫寒。D“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11(语言鉴赏)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
25、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12(写作技巧)请分析第2段运用的表达技巧。四、(2020年衡阳祁东二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
26、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
27、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
28、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
29、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
30、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选自散文百家)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C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D“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
31、,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一句中,“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大书”指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1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B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C文中将红梅、翠竹、杂树与其它树木进行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D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
32、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5.(人物形象概括题)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16. (景物形象作用)文章第段画线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五、(2021年湖南永州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文本一:我的祖父汪曾褀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终身遗憾的。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印象中大概在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田好田不多,一部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
33、草,谓之“草田”。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后来请人代管,田地上的事就不再过问。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春联是祖父亲自撰的。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城”。祖父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神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并非虚语。我们县里有几个门面辉煌的大药店,店里的店员生了病,配方抓药,
34、都不在本店,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中年以后,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活俭朴,自奉甚薄。他爱喝一点好茶,西湖龙井。饭食很简单,他总是一个人吃,在堂屋一侧放一张“马杌”较大的方凳,便是他的餐桌。坐小板凳,他爱吃长鱼(鳝鱼)汤下面,面下在白汤里,汤里的长鱼捞出来便是酒菜他每顿用一个五彩釉画公鸡的茶盅喝一盅酒,没有长鱼,就用咸鸭蛋下酒。一个咸鸭蛋吃两顿,上顿吃一半,就把蛋壳上掏蛋黄蛋白的小口用一块小纸封起来,下顿再吃。他的马杌上从来没有第二样菜。喝了酒,常在房里大声背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但是他曾有一个时期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他有一个奇怪古董:浑天仪。不是陈
35、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观象台的那种大家伙,只是一个直径约四寸的铜的溜圆的圆球,上面有许多星星,下面有一个把,安在紫檀木座上,就放在他床前的小条桌上。我曾趴在桌上细细地看过,没有什么好看,是明代御造的。其珍贵处在一次一共只造了几个。祖父不知是从哪里买来的,他还为此起了一个斋名“浑天仪室”,让我父亲刻了一块长方形的图章。祖父有两件宝,一是一块蕉叶白大端砚。据我父亲说,颜色正如芭蕉叶的背面,是夏之蓉的旧物。一是云麾将军碑,据说是个很早的拓本,海内无二,这两样东西祖父视为性命,每遇“兵荒”,就叫我父亲首先用油布包了埋起来。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他是幼读孔孟之书的,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
36、他是学佛的,在教我读论语的桌上有一函南无妙法莲花经。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屋里的桌上放的两部书,一部是顾炎武的日知录,另一部是红楼梦!更不可解的是,他订了一份杂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有一年,为了避乱,他和我父亲这一房住在乡下一个小庙里,即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菩提庵里,就住在小说所写“一花一世界”那间小屋里。这样他就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有那么一回事吗?”父亲说:“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老人
37、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选自汪曾褀散文我的祖父,有删改)文本二: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
38、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选自季羡林漫谈散文,有删改)17. 文本一体现了汪曾褀散文“淡而有味”的特色,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材淡而有味。“祖父开药店”“祖父喝酒背唐诗”“祖父向我讲情感往事”,事例常见又典型,寓拙于巧。B. 主旨淡而有味。叙说的是平凡普通人的情感、往事,但抒写的是对祖父浓烈、深厚的肯定崇敬之情。C. 语言淡而有味。文字平淡质朴、文白相间,如“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
39、活俭朴,自奉甚薄”,平实中含有儒生的雅致。D. 人物淡而有味。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的祖父形象虽平凡普通却又饱满丰富、蕴含无穷。1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药房里三副对联,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且前两副运用互文的手法,巧妙地暗合了“万全”“保全”的堂名。B.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既表现了万全堂对药材加工品质和信誉的追求,也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批评。C. 散文家常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D. 文本一结尾“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言尽而意无穷,读来如食橄
40、榄,恰是季羡林散文需“惨淡经营”这一主张的力证。19.(人物形象分析题) 汪曾褀最后写道“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请结合全文分析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结构思路分析)季羡林认为优秀的散文“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请结合季羡林的观点分析文本一的行文思路散文阅读专题考点精练一、(2021年5月福州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节选)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禅宗?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
41、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这是蔼然仁者之言。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
42、思想,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不了解前些时报上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的实质和背景。我愿意看看这样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力量去作哲学上的论辩。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讲一点人道主义有什么不好呢?说老实话,不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不是经过拨乱反正,我是不会产生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不会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的。不会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不会有碧绿透明的幽默感,不会有我近几年的作品。关于现代派。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最新的现代派我
43、不了解。我知道一点的是老一代的现代派。我曾经很爱读弗沃尔英和阿索林的作品(通过翻译)。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的某些苏联作家是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的。比如安东诺夫的在电车上,显然是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来的。意识流是可以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意识流和社会主义内容不是不相容,而是可以给社会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的。我的一些颇带土气的作品偶尔也吸取了一点现代派手法。比如我在钓人的孩子一开头写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大西门外的忙乱纷杂的气氛,用了一系列静态的,只有名词,而无主语、无动词的短句,后面才说出“每个人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这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我写过一篇求雨,写栽秧时节
44、不下雨,望儿的爸爸和妈妈一天抬头看天好多次,天蓝得要命,望儿的爸爸和妈妈的眼晴是蓝的。望儿看着爸爸和妈妈,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望儿和一群孩子上街求雨,路上的行人看着这支幼弱、褴褛、有些污脏而又神圣的小小的队伍,行人的眼睛也是蓝的。这也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把人的眼晴画蓝了,这是后期印象派的办法)。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我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可以说,这样写是为了主题的需要。我觉是现实主义是可以、应该、甚至是必须吸收一点现代派的手法的,为了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但是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爱护祖国的语言。一个作家应该精通语言。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
45、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外来影响和民族风格不是对立的矛盾。民族风格的决定因素是语言。“五四”以后不少着力学习西方文学的格律和方法的作家,同时也在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徐志摩(他是浙江硖石人)、闻一多(湖北浠水人),都努力地用北京话写作。中国第一个有意识地运用意识流方法,作品很像弗沃尔芙的女作家林徽音(福州人),她写的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语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这样的作品带洋味儿,可是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外国的现代派作家,我想也是精通他自己的国家的语言的。用一种不合语法,不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语言写作,以为这可以
46、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恐怕是不行的。我的作品和我的某些意见,大概不怎么招人喜欢。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许我有一天会像齐白石似的“衰年变法”,但目前还没有这意思。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有删改)材料二: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
47、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笔下,“人道主义”是儒家思想根基加上政治风波淘洗后的结果,是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B.文中引用孔孟、陶渊明等诸多古人之言,传递出“儒家是讲人情”、“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C.“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由此逆推齐白石“衰年变法”意在达到“招人喜欢”的艺术境地。D.几位作家名字后的括号,作用是“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
48、说明”,说明他们虽非北京人,却能用讲究的中国话进行写作。1C【“齐白石衰年变法 意在达到招人喜欢 的艺术境地” 错误, 齐白石晚年变法, 是为了自出新意,变通画法。 且由“我的作品和我的某些意见, 大概不怎么招人喜欢。 姥姥不疼, 舅舅不爱” “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有点孤独, 也不赖” 不能推出选项观点。】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暮春者”一段,在作者看来,之所以体现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动,是因为它是“很美的生活态度”。B.求雨中,为服务主题,作者从后期印象派中吸收方法,将望儿、爸爸、妈妈和行人的眼睛都描绘成蓝色的。C.窗子以外等优秀作品,所用语言都是很讲究的中国
49、话,说明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D.作者的作品因为加入了“现代派”的手法而大放异彩,所以作者提倡在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现代派手法。2B【A. “之所以体现了富于人情味 的生动, 是因为它是很美的生活态度 ” 错误, 作者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 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是因为“论语 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 他可以骂人, 可以生气着急, 赌咒发誓” 。C. “所用语言都是很讲究的中国话, 说明: 凡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 错误, 原文说的是“一个作家, 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 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 选项颠倒
50、了二者的关系。D. “所以作者提倡在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现代派手法” 错误, 原文是“我觉的现实主义是可以、 应该、甚至是必须吸收一点现代派的手法的, 为了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 “但是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 。】3.(词义、句意理解)结合原文简析“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句话的含义。3. “中国式的”,是说作家在情感更受儒家思想影响;“抒情的”,是说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对境、对物、对生活的,都表现出深沉的感情;“人道主义者”,是说作者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4(写作技巧)请结合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评析汪曾祺这篇文章具有“文艺随笔”哪些写作特点。4旁征博
51、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笔调轻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思想深刻,注重见解的独特性二、(广东肇庆2021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余秋雨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忧郁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
52、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悟到的真理,但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罪”,印度教徒称之为“梵”,佛教教徒称之为“空”。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他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现代的文明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是另一个方面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把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极其烦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激的心灵
53、。我们平时被种种情绪、 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激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然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缥缈地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详、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居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
54、定于你感受到了多少。因为心不曾被正确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历痛苦。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如何改变自己的这种情况呢?这就要静观自己的内心,这看似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留恋刺激热闹、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人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
55、繁忙的生活,却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人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人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让人的爱在这一刻启动。慢下来。其实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每日抽出一点儿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在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人有时候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得到的好处
56、,却污染了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我们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爱的细节。感激地回想,唤醒我们的爱,想象我们的爱从心中流淌出来,首先从我们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我们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我们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我们的胸怀在爱中变得越来越广。文本二:我以前读古文观止,对里面的抒情散文如痴如醉,然后我专门将其中的一些作者的文集寻来阅读,结果我发现那些作者一生并没有写过多少抒情散文,也就是那三五篇,而他几十万字的文集中大量的是诗词、论文、序跋,或者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文章。我才明白,他们并不是纯写抒情
57、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一些并不专门以写散文为职业的人写出的散文特别好。我读到杨振宁的散文,他写得好。就说余秋雨先生,他也不是以写散文为职业的。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摘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交代了背景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直入主题;结尾则在呼吁倡议中结束,升华了文
58、章的主旨。B.作者并没有对心理学家们进行烦琐分析后得出的理论持否定态度,只是认为其出现标志着我们的心灵日益复杂化。C.作者在论述人们深刻地感受自己的心灵时,举了欣赏曲子,看雪花飘下等生活事例,自然地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D.文章在阐述人生哲理的时候善于比较分析,如“凡夫心”“心性”,“罪”“梵”空”,“向外看”“向内看”等。5. D【文章没有比较分析“罪”梵”“空”三个概念。】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因为一处美丽的风景、一首动人的乐曲、一个亲人的微笑而感到内心宁静美好时,我们的心就彻底摆脱了凡夫之心。B.颜回是孔门弟子,论语说他“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本
59、一提到他,旨在论述人在贫穷中也能保持快乐的道理。C.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人之所以经历痛苦,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心性,具体解决办法便是静观内心。D.古文观止从左传中选文最多,它从其中选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等文章,都脍炙人口。6 C【A项错在“彻底摆脱了凡夫之心”。“凡夫心”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可以超越但不能摆脱。B项错在“旨在论述人在贫穷中也能保持快乐的道理”。文中颜回的事例,论述的是“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D项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7(概括内容要点)身处浮躁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浮躁?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7静下来,保持心性,感受心灵;静观内心
60、,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慢下来,找回本心;懂得感恩,用爱心治愈浮躁。(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8(文学评论)如果要以“佳文之趣味”为题写一篇关于文本一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行文要点。8形式之趣味:文章的段落多而短小,活泼自由,易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易于思绪的切换与推进。节奏之趣味(语言之趣味):文本语言有时是短句,有时是长句,或轻快,或沉重,节奏多变。闲话之趣味:文中多处运用了闲笔,如谈到“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心灵”后,写了具体的生活画面、大自然的美好瞬间,在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唤起了读者种种体验,令人倍感亲切。(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三、(2021年浙江金华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
61、字,完成912题。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62、。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
63、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
64、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
65、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注,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
66、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B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C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D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9D【作者并不是“更喜欢中秋”,中秋的醉酒是“酒入愁肠”而并非“美好回忆
67、”,喜剧表面的背后仍是深切的悲哀和孤独。】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使用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醉酒后的状态。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C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幼时家境的贫寒。D“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10A【“拟人”手法分析错误,应为比喻、夸张。】11(语言鉴赏)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
68、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11幽默在本文中的主要体现:反语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自嘲,如“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如“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考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2(写作技巧)请分析第2段运用的表达技巧。12运用拟人手法,如“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将账条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被债务所逼的情形;运用反语,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惦记”一词,具有讽刺意味,写出催债人的催逼之急。(每点3分)四、(2020年衡阳祁东二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
69、,完成1316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
70、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
71、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
72、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
73、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
74、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选自散文百家)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C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D“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一句中,“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大书”指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
75、活。13B【前后无因果关系,且“极富传奇色彩”无依据。】1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B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C文中将红梅、翠竹、杂树与其它树木进行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D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4D【D项,文章没
76、有多处使用借代手法。】15.(人物形象概括题)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15平和谦卑;内敛刚强;文采斐然;热爱自然,热爱乡土;孤独寂寞;追求真善美。(每点1分)16. (景物形象作用)文章第段画线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6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他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每点3分)五、(2021年湖南永州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文本一:我的祖父汪曾褀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
77、终身遗憾的。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印象中大概在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田好田不多,一部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草,谓之“草田”。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后来请人代管,田地上的事就不再过问。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春联是祖父亲自撰的。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城”。祖父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神仙难识丸散”,
78、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并非虚语。我们县里有几个门面辉煌的大药店,店里的店员生了病,配方抓药,都不在本店,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中年以后,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活俭朴,自奉甚薄。他爱喝一点好茶,西湖龙井。饭食很简单,他总是一个人吃,在堂屋一侧放一张“马杌”较大的方凳,便是他的餐桌。坐小板凳,他爱吃长鱼(鳝鱼)汤下面,面下在白汤里,汤里的长鱼捞出来便是酒菜他每顿用一个五彩釉画公鸡的茶盅喝一盅酒,没有长鱼,就用咸鸭蛋下酒。一个咸鸭蛋吃两顿,上顿吃一半,就把蛋壳上掏蛋黄蛋白的小口用一
79、块小纸封起来,下顿再吃。他的马杌上从来没有第二样菜。喝了酒,常在房里大声背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但是他曾有一个时期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他有一个奇怪古董:浑天仪。不是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观象台的那种大家伙,只是一个直径约四寸的铜的溜圆的圆球,上面有许多星星,下面有一个把,安在紫檀木座上,就放在他床前的小条桌上。我曾趴在桌上细细地看过,没有什么好看,是明代御造的。其珍贵处在一次一共只造了几个。祖父不知是从哪里买来的,他还为此起了一个斋名“浑天仪室”,让我父亲刻了一块长方形的图章。祖父有两件宝,一是一块蕉叶白大端砚。据我父亲说,颜色正如芭蕉叶
80、的背面,是夏之蓉的旧物。一是云麾将军碑,据说是个很早的拓本,海内无二,这两样东西祖父视为性命,每遇“兵荒”,就叫我父亲首先用油布包了埋起来。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他是幼读孔孟之书的,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他是学佛的,在教我读论语的桌上有一函南无妙法莲花经。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屋里的桌上放的两部书,一部是顾炎武的日知录,另一部是红楼梦!更不可解的是,他订了一份杂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有一年,为了避乱,他和我父亲这一房住在乡下一个小庙里,即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菩提庵里,就住在小说所写“一花一世界
81、”那间小屋里。这样他就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有那么一回事吗?”父亲说:“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选自汪曾褀散文我的祖父,有删改)文本二: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
82、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选自季羡林漫谈散文,有删改)17. 文本一体现了汪曾褀散文“淡而有味”的特色,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材淡而有味。“祖父开药店”“祖父喝酒背唐
83、诗”“祖父向我讲情感往事”,事例常见又典型,寓拙于巧。B. 主旨淡而有味。叙说的是平凡普通人的情感、往事,但抒写的是对祖父浓烈、深厚的肯定崇敬之情。C. 语言淡而有味。文字平淡质朴、文白相间,如“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活俭朴,自奉甚薄”,平实中含有儒生的雅致。D. 人物淡而有味。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的祖父形象虽平凡普通却又饱满丰富、蕴含无穷。17. A【“寓拙于巧”错误,作者的构思和技巧应该是“巧”的,蕴藏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应为“寓巧于拙”。】1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药房里三副对联,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且前两副运用互文的手法,巧妙地暗合了“
84、万全”“保全”的堂名。B.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既表现了万全堂对药材加工品质和信誉的追求,也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批评。C. 散文家常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D. 文本一结尾“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言尽而意无穷,读来如食橄榄,恰是季羡林散文需“惨淡经营”这一主张的力证。18. D【A.“互文”错误,应是藏头,两副对联开头两字合起来分别是店名“万全”“保全”。 B.“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批评”错误,从“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神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
85、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可见,作者特地解释了药店药物可能不地道的原因,表现出体谅他们的意思,并没有暗含批判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意思,选项过度解读。C.“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错误,文本二原文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19.(人物形象分析题) 汪曾褀最后写道“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请结合全文分析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9. 诚信善良。祖父开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生活俭朴。他饭食很简单,饭桌上没有第二样菜,一个咸鸭蛋吃两顿。有才华有内涵。他亲自为药店撰写对联,收藏古董字画,既学儒佛又关注新思想等。20.(结构思路分析)季羡林认为优秀的散文“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请结合季羡林的观点分析文本一的行文思路20. 全文看似平铺直叙,自然天成,实则遵循了人们由外而内的认知逻辑,思路清晰,煞费苦心。介绍祖父的生活经历。先写了祖父“拔贡”的经历,接着写祖父因功名道断而在家创业,之后着重描写创业成功后的简朴生活和文雅志趣。描写祖父的思想与情感。先写他新旧夹杂的复杂思想,再写他尘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