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喜庆、祥和,在精彩纷呈里彰显传统艺术的时代精神,是一台精美、精炼、精致的戏曲晚会。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随着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地方戏呈现出新老()、生机焕发的生动景象。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参演剧目既有观众耳熟能详、传播较广的京剧、昆曲、豫剧,也有极富地方风味的婺剧、绍剧、闽剧和川剧,可谓梨园百花齐放,剧种争奇斗艳。晚会
2、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充分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美好前景。一大批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唱念做打,功底扎实,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与塑造,立体生动,给戏曲艺术增添了青春的力量。家国情怀(),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演绎,历久弥新。晚会中一些剧目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这既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豫剧苏武、绍剧佘太君、晋剧于成龙这三部戏,分别塑造了坚守气节的志士、爱国救国的英雄和清廉为民的官员三个人物形象,时代虽然不同,角色虽然各异,但家国情怀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戏曲艺术植根于人民,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心理,_,使
3、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时代光华,而更为群众所喜爱。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精英融合源远流长B精英 调和 源源不断C精粹 融合 源远流长D精粹 调和 源源不断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仅因为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B这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高,还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C这既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D这既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应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结
4、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B我们应该稳步推进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C我们应该号召地方大力实施戏曲振兴工程D我们应该提倡戏曲演员年轻化,给戏曲艺术增添青春的力量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端口呈现
5、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在2014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摘编自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
6、: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材料二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6.2亿。(资源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材料三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web3.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
7、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
8、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摘编自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13月,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都呈上升趋势。C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增长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D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下降明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
9、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代潮流。B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C在20142016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并付诸实施。D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6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的一项是()A新闻推送可以实现快速全球发布。B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C新闻从业人员的作用正在弱化。D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
10、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卒不许。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
11、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
12、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能语其要语:说出B不欲骤履要地 履:担任(职务)C轼恐不见容 见:显现D又减价粜常平米 粜:卖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后以书见修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为当轴者所恨 且为之奈何C大臣议迁之岭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轼请于朝 不拘于时,学于余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父亲外出游学,所以苏轼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母亲的很多影响。B礼部考试,苏轼和曾巩的文章都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
13、,分列第一、二名。C苏轼曾受到多位高官的赏识,但是由于多次表达个人政见,仕途并不通达。D杭州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到宋代却荒废了。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B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C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D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殿试,又称“廷试”“廷对”,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之一。B“朝中无出
14、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的意思是相同的。C“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与“烽火扬州路”中“路”的意思是不同的。D文中提到的苏洵、欧阳修、曾巩以及苏轼,都位列“唐宋八大家”。第卷四、(26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3分)译文:_(2)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2分)译文:_(3)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2分)译文:_1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体现了苏轼的哪些特点?(3分)_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10分)李氏小园郑燮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15、。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初望淮山黄庭坚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氏小园用大量细节勾画了母亲晨起为儿缝衣的人物形象。B“逆旅”意为客舍,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C初望淮山结尾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情感都真切诚挚。(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请分别加以赏析。(4分)_(3)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_15补写出下列
16、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_。(李白蜀道难)(2)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3)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王羲之兰亭集序)(5)到成都的武侯祠旅游时,你可以用诗句“_,_”来感叹诸葛亮的功业。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人在草木间周晓枫我认识的福建人,好像没有谁不喝茶。无论冬夏,他们随身携带身份证一样带着自己的茶。我还数次目睹出差的福建笔友,带着整套茶具。茶盘、茶壶、茶海、茶漏、茶巾除了数只以供邀约朋友的品茗杯,我竟还看到有带着私人茶宠的。我笑他们,只差背个屏风和古琴来。我不算饮茶人。喝也
17、行,不喝也行。写作时我与咖啡为伴,养成了心理依赖。咖啡或茶,开始是自愿地被束缚,久而久之,就缠绵入骨,难以为戒。很难说它们是苦是甜,复合之味才令人上瘾。作为不解茶趣者来安溪,来铁观音的原乡,我总觉得自己混浊,品佳茗也相当于牛嚼牡丹。抬头,茶馆匾额写着“禅茶一味”。无论是禅意还是茶味,我从来无法体会和参破它们极简之后的丰富。好在,禅与茶,都慈悲宽容。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植物的馈赠,看看草与木,从纸、茶、药,到床、船、屋我们随时生活在草木之间。我们阅读的书籍,我们穿着的衣裳,我们弹奏的乐器。茶,是其中日常又慷慨的给予。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
18、。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说起来,都是动物的生命,人是其中的奢侈;茶寿指一百零八岁,是把“茶”字拆成“二十加八十八”所以都是长寿者,茶寿是其中的奢侈。茶,并非神话中的灵丹妙药,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传说1723年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汽车沿山道攀爬,带领我们去参观这棵神话般的古树。因
19、为铁观音的生长环境,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到了山顶,并非终点,还要沿着层级并不规则的细窄土路下行。脚边是枝条参差的植物,耳畔是从远处传来的水声水流细巧,介于溪与瀑之间。我们一路小心,相互搀携,才下到平缓的底部。虽然知道铁观音是灌木,不可能树冠盛大;虽然知道越老的铁观音,根系越深,香气越沉郁可母株如此瘦小,还是让我意外。它没有得到彻底的伸展,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并非夸许,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
20、就能成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茶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我安静,和朋友偶尔交流,也尽量低语我不由自主的态度里,仿佛包
21、括对时间和沧桑的尊重。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
22、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此时,在山岭中。周围是高起来的地势,底端是铁观音的茶枝
23、。冷冽的空气浸泡,让我清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是,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里的领悟、回甘里的安慰。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二段中的“束缚”书写正确,第四段中的“奢侈”读音为sh ch。B作者解读“茶寿”,目的是强调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C母本铁观音生长在山顶,足见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挑剔。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应该学会用茶的精神面对人生风雨。E文章托物言志,生动的描述性文字里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命感悟。17请探究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4分)_1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_19作者说茶“既平凡又堪称伟大”,请简要概
24、括茶的伟大之处有哪些。(6分)_20在对茶进行赞美的同时,作者还有怎样的写作意图?(3分)_六、(10分)21当下常见的阅读方式有三种:纸质书、电子书、在线收听。如果阅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请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少于80字。(6分)_22欣赏下面的获奖公益海报,并补写出与画面内容、作品主题相符的八字宣传语。(4分)_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
25、西东。电影无问西东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文答案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解析精英:出类拔萃的人。精粹:(事物)精美纯粹的部分。语境是“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应用“精粹”。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调和:掺和并搅拌;配合得适当。语境是新老戏曲融为一体,应用“融合”。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的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语境是说家国情怀源头远,流程长,应用“源远流长”。故选C。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
26、病句的能力。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是成分残缺,“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后缺少宾语,应在其后加“的理想”;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前后分句是递进关系,应改为“这既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A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B项,成分残缺;C项,语序不当。故选D。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析根据后文“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时代光华”中的“古老的”和“时代光华”可知,前面的句子应该是说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据此可以排除B、C、D。故选A。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27、息的能力。解析B项,“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都呈上升趋势”错误,由图表可以看出,户外媒体呈下降趋势。故选B。5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B项,“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表述绝对;C项,“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并付诸实施”曲解文意,由“在20142016年间, 国内 83.7%的报刊出版单位, 制定了未来 3 至 5 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可知,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
28、不是“三分之二”;D项,“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曲解文意,由“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可知,原文是“深层次改变”,不是“彻底变革”,也不能看出“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故选A。6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析由“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可知,A正确;由“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可知,B正确;“新闻从业人员的作用正在弱化”不
29、属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C错误;由“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如果说 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 web3.0 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D正确。故选C。7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析C项,句意: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见,表被动。故选C。8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介词,通过,经由/连词,来;B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对;C项,代词,他/动词,到;D项,都为“向”。
30、故选D。9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析B项,“苏轼和曾巩的文章都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错误,原文是“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可见,只有苏轼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故选B。1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句意: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确之罪”是“薄”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与“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结构大致对称,应分别断开,“则”引出结果,应在其前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B。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31、。解析C项,“路的意思是不同的”错误。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这两个“路”意思一样。故选C。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答案(1)到二十岁(成年)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比:到;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属:写;日:每天)(2)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很好(正确)却不能实行。(善:意动用法,认为好;用:实行)(3)运河失去了便利,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失利:失去了便利;“取给江潮”省略介词“于”;“舟行市中”省略介词“于”)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答案博学多才、为人谦和、敢于谏言、爱护百姓、善为政事。(任答三
32、点即可)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成年)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嘉祐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就想评为进士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写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召他做礼部郎中。苏轼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朝
33、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最终不被允许。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动身,谏官说前任宰相蔡确任安州知州,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认为应由皇帝下敕书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诏宽赦他,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却不能实行。苏轼出行外任时,朝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慰劳很优厚。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
34、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
35、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在堤上种了木芙蓉、杨柳,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14(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析B项,“在初望淮山中体现的是无家可归的苦楚”错误,逆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劳生逆旅何休息”意思是终生劳碌,如同暂时居于旅店,何时能够得到休息。诗人感叹人生短促,并非表达“无家可归的苦楚”。故选B。(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李:母亲的单衣和为儿缝制的棉衣形成对比,突出了
36、老母对儿子的怜爱。初:离家时的装束和现在的景色进行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同:都写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异:初更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中国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巅(2)梧桐更兼细雨(3)久在樊笼里(4)亦足以畅叙幽情(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6B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析B项,“作者解读茶寿,目的是强调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错误,由文中“正因为茶是高于生
37、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所以都是长寿者,茶寿是其中的奢侈”可以看出,作者解读“茶寿”是为了说明茶象征着精神,茶寿是其中的奢侈。C项,“足见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挑剔”错误,由“因为铁观音的生长环境,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只是说“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并不能证明其对“生长环境挑剔”。故选BC。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答案含义:既是“茶”的拆字之意,指茶;又指人生如茶。作用:含蓄地点出了作品的主题和线索,增加了传统文化韵味,引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思考。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案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生动、有力地写出了茶生长、炒制、泡制过程的艰苦和磨难,以及
38、成为茶水后茶香四溢的姿态,突出茶的神奇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馈赠人类生活;超越世俗生活,象征精神需求;顽强、生命力旺盛;经历磨难却甘于回馈;凝结乡愁;给人以人生的启示。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答案全球化背景下,应保留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用(学习)茶顽强、柔韧的精神面对生活里的苦难;应该坚持精神追求,才能彰显生命的层次与价值,获得心灵的安慰。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答案示例:尽管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利弊,但是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著作,还是应当阅读纸质书。因为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除了纸质图书错误率小甚至没有之外
39、,读纸质红楼梦更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并且,伴随一盏黄灯,品一杯香茗,坐于桌前,翻一页红楼,除了读书的仪式感,更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愉悦和享受。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答案绿色(环保)出行,改变地球(世界)23写作导航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多则材料作文题,需要了解每一句名言警句的意思,并将其综合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屈原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摸索前行、积极进取的状态;“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说明实现理想需要面对无数挫折、困难;“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则告诉我们当面对困境和迷茫时,应当坚持、坚信,听从自己的内心。综上可知,材料围绕“理想”设题,引导学生思考树立理想和远大目标后,应当如何面对困境。参考立意道虽迩,不行不至,理想需要努力求索;无限风光在险峰;坚守初心,为理想拼搏;目标高远,勇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