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5682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12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第一次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经典荀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是A周天子的同姓王族 B战功卓绝的平民C周天子的异姓姻亲 D古代帝王的后代2、图片中与清明祭祖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失误 B君主专制有所弱化C建立了一套

2、地方官僚机构 D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的长官郡守和县令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由民间有名望的人担任 D由皇帝直接任免5、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诸侯王,郡县、封国并存 B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C派文官担任长官,设通判监督 D权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6、在中国,省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直属中央。中国省制开端于A春秋时期 B秦朝 C汉朝 D元朝7、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相互制约,不利于军政决策 B分散相权,

3、 提高了行政效率C. 相互监督,减少了决策失误 D. 保证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8、“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朝励学篇中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世卿世禄,父死子继 B由下而上,选拔孝廉C士族垄断,注重门第 D分科考试,选贤任能9、清朝雍正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相关官员的名称是A通判 B 丞相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10、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它A

4、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D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11、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据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保护私有财产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主权在民12、公元前5世纪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首席将军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13、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人施行其他强暴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固定罚金的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罚金数额作出不同的判定。材

5、料表明当时罗马A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B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D法律与时俱进 1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这主要反映出罗马法的影响是A维系统治,巩固帝国统治 B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 C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D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15、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材料中“关键

6、性的历史演变”是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国王统而不治,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C改革议会,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D完善内阁制度,首相掌握大权16、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A国王 B议会 C首相 D内阁17、充分体现了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原则的资产阶级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8、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其中该国国家元首由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

7、会议选举产生的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意志帝国19、下列表述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致的是A德国皇帝统而不治 B首相是国家元首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德国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20、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且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民主改革保守、不彻底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D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21、1842年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8、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2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3、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自然灾害严重和土地兼并加剧的结果 B它是阶级矛盾激化和民族矛盾的产物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 D1864年北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4、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

9、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传维新变法25、甲午战争前,申报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出甲午战前的中国A民族觉醒,同仇敌忾 B 思想解放,学习西方 C实力强大,雄霸东亚 D 盲目自信,轻视日本26、以“扶清灭洋”为旗号,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27、学者陈

10、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成为民主丰碑的主要理由是A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B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8、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2月12日C1919年5月4日 D1949年10月1日2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其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学生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

11、贼”等口号。据此可知,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表述最准确的是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热爱祖国 D不怕苦不怕死30、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代和地点是A1919年、北京 B1921年、上海 C1924年、广州 D1931年、瑞金3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这一歌曲的鼓舞下,A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B吴佩孚部主力被歼C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D中国政府收回山东32、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点。两者都A挽救了中国革命 B纠正了“左”倾错误C清算了右倾错误 D痛击了北洋军阀政府33

12、、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及主要人群分布情况时间中共党员总人数工人党员(%)农民党员(%)1927年4月中共五大57967人50871928年6月中共六大40000多人1076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改变C土地革命取得卓著成效 D农民已是中共阶级基础34、1944年,国军方先觉第十军8个团1.7万人与日军四个师团约9万人在中南重镇衡阳战斗47天之久,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军,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衡阳保卫战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促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相持阶段C堪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精诚合作的典范 D坚定了国人与反法

13、西斯同盟必胜的信心35、民间有高手:下图是2020届高三河北正定一中牛勃成同学所画之漫画。以上漫画符合牛勃成同学的核心意旨的是A国民革命军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 B国共两党对于日本侵华均没抵抗C民族统一战线遏制了日军的铁蹄 D日本坚决支持国民政府积极反共36、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诗词也可反映中国革命。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创作于A北伐战争时期(19261927)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37、学习历史时,知识点容易遗忘是同学们所苦恼的,若建立起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则有利

14、于解决这一苦恼。下列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工人开始受到残酷剥削B工人运动欧文提出科学社会主义C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D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巴黎公社38、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国民自卫军进攻的是A法兰西第二帝国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39、下列事件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直接相关的是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C七月流血事件 D十月革命40、以下是某一文献节选“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正义和平或民主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法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

15、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此文献可能是A天津条约 B辛丑条约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第卷 非选择题(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其有言行修者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评价魏晋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摘编自(清)赵翼廿二

16、史札记九品中正材料二 唐朝入仕的途径除科举制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唐初,由此两途入仕的官员远比科举出身的人多。以后进士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加,到德宗、宪宗之际,由科举入仕的宰相及高级官员才占了多数。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向地主政权输送官吏的主要渠道,是选官制度上的一个进步,它在削弱门阀士族的等级特权、扩大唐朝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水平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官人法”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对其加以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入仕途径的趋势并分析科举制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7分)42、阅读原文

17、原典,培养史料实证观念和能力,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议会两院经依法集会于西敏寺宫,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定本法律。第一款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第四款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第六款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九款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第十三款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

18、会。摘自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摘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并分析其对英国、世界的意义。(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9、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689年后的英国国王相比,1871年后德国皇帝的权力的不同,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8分)43、构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1)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完成表格中的填充要求。(5分)图片材料战争名称结果影响或意义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抗日战争中国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 请纵横对比表格信息,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20、信息。(5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2)近代以来,中日两国进行了两场战争,结局完全不同。试从领导力量、国际环境分析其原因。(4分)湖湘教育“三新”联考高一历史联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40=60分)12345678910ACADBDADDC11121314151617181920BCDCABBCDA21222324252627282930ABDCDCBACB31323334353637383940BACDCDCDAC1、A【解析】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同姓王族,

21、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在战争中立功的平民是分封的主要对象,故B不符合题意。周王的异姓姻亲,也不是姬姓,故C不符合题意。古代帝王的后代,也不是姬姓,故D不符合题意。2、C【解析】清明节祭祖是对祖先的怀念,突出了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C项正确;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的制度,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A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血缘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礼乐制,故D项排除。3、A【解析】材料中的秦朝朝议制度,皇帝和大臣集体讨论军国大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故A正确;朝议制度的最后决定权仍控制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并未

22、弱化,B错误;“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和“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与秦朝的郡县制度和西周的宗法制密切相关,排除CD两项。4、D【解析】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5、B【解析】汉初郡国并存,威胁中央集权,A为图示反映的问题,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B正确;CD均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6、D【解析】省制的开端始于元朝。7、A【解析】从材料中“机事往往留滞”可以看出三省

23、六部制削弱了相权,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军政决策,故A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三省六部制减少了决策失误,加强了君主专制,但都不是材料要强调的。8、D【解析】材料中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它的主要特点是分科考试,选贤任能,D项正确;ABC三项对应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9、D【解析】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相关官员是军机大臣,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A项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置监督地方文官的官员;丞相制度已经在明太祖时废除,排除B项;殿阁大学士为明初设置,仅备顾问,与军机处无关。10、C【解析】学者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赞赏有加,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4、度的积极影响,C正确,其它三项都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11、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崇尚法治,B正确,AC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12、C【解析】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排除AB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黄金时代”,C正确;D是古希腊思想家,与材料不符。13、D【解析】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故排除A项;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是3世纪,与十二铜表法所处的共和国时期明显不符,B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成文法的起点,民法大全的编撰才是罗马法律体系完备的标志,故排除C选项,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发展

25、,罚金的数额也不再固定,而是随着事实差异而变化,故选择D选项。14、C【解析】歌德认为罗马法对西方影响深远,而非对罗马统治作用巨大,排除AB;C是材料反映的罗马法的主要影响;D是雅典民主的主要影响,与材料不符。15、A【解析】材料中“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在光荣革命后,时间是关键,权利法案是标志。BC的时间分别是1721年、1832年;D主要反映首相和议会的关系,而非国王和议会的关系,错误。16、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开始统而不治,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1698年责任内阁制度尚未建立,排除CD。17、B【解析】四部文献或宪法分别颁布于1689年、1787年、1875年、1

26、871年,而1787年美国宪法充分体现了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原则,B正确。18、C【解析】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都由世袭产生,排除AD;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错误;法国国家元首由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C正确。19、D【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民主改革保守不彻底,专制残余浓厚,故D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首相向皇帝负责,ABC三项表述错误。20、A【解析】A表述正确,B项君主立宪制年应为共和制,CD都不能从史实陈述中得出相应推论,表述错误。21、A【解析】近代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

27、断遭到破坏,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马关条约割台湾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故A正确。22、B【解析】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其它三项均不符合。23、D【解析】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不是北京,表述不正确。24、C【解析】从材料中“1861年曾国藩”“效法西人”“贼中不为无人”可知,该书是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编写的资政新篇,它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A是地主阶级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中的思想,曾国藩同为地主阶级,不可能称为“贼”;B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没有学习西方;D项的时间与材料明

28、显不符。故选择C。25、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在甲午战争前盲目自大的心态,未正确了解世界形势和明治维新后走向强大的日本,故选择D。19世纪末,中国国力落后,思想保守,民族尚未真正觉醒,排除ABC。26、C【解析】紧扣“扶清灭洋”、“反帝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义和团运动。27、B【解析】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A项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不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条分界线,成为民主丰碑,故选B;CD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及经济影响。28、A【解析】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故A项正确。B是宣统帝

29、退位清朝覆灭的时间;C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D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明显不符。29、C【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学生口号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爱国热情,C项最准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旗号,B项是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拯救中国,与材料中青年学生不符;D项与长征精神有关。30、B【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选B。31、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伐战争,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故选择B项。32、A 【解析】首先我们要抓住设问中“都”八七会议和遵义

30、会议的共同点。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遵义会议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地形复杂险恶的环境下,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A项。33、C 【解析】从表格中的1927年4月中共五大到1928年6月的中共六大,中共主要党员构成由工人占主体变为农民占绝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他们积极支持中共的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故选择C项。34、D 【解析】A项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A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的广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之后,排除B项;衡阳会战没有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直接、主要的支持,排除C项;衡阳会战显示了中

31、国军队的极大战斗力和正义力量的强大,故选择D项。35、C 【解析】抓住漫画中“太阳旗”日军攻破了国民党、共产党的防线,却攻不破“抗日统一”战线,故选择C项。36、D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钟山”指代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4月解放南京后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故选择D项。37、C 【解析】A项中“开始”一词不妥,工人在工业革命之前就被残酷剥削,排除A项;B项中“科学”一词错误,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C项符合因果逻辑联系,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最终失败了,故排除D项。38、D 【解析】结合第9课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

32、欧洲大陆的扩展的所学知识以及巴黎公社的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反对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故选择D项。3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选择A项。40、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信息“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可知这是俄国的历史事件,排除A项、B项。紧扣信息“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法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故选择C项。41、答案:(1)变化:由以才学、业绩实效为主、不拘出身到中正官把控、以门第为主。(2分)评价:前期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管理国家;有利于激发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积极向上,提升自身才学;后期以门第为主要标

33、准,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制度,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矛盾尖锐;九品中正制后期日益没落,难以维系。(6分,任意3点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趋势:唐初科举制选官入仕占少数,中唐以后科举入仕高级官员占多数。(2分)原因:相对于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或者:成为向国家输送官吏的主要渠道);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唐朝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与效率;有利于中央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加强中央集权;(5分,任意2点可得5分)41、【解析】(1)变化:据材料一中“择州郡之贤有识

34、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其有言行修者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得出:以才学、业绩实效为主、不拘出身;据材料一中“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得出:中正官把控、以门第为主,综合起来得出答案:变化:由以才学、业绩实效为主、不拘出身到中正官把控、以门第为主。评价:据前一小问变化的答案以才学、业绩实效为主、不拘出身,可以推知答案:前期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管理国家;有利于激发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积极向上,提升自身才学;据前一小问变化的答案中正官把控、以门第为主和材料一中

35、“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后期以门第为主要标准,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制度,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矛盾尖锐;九品中正制后期日益没落,难以维系。(2)趋势:据材料二中“唐朝入仕的途径除科举制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唐初,由此两途入仕的官员远比科举出身的人多”得出:唐初科举制选官入仕占少数;据材料二中“以后进士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加,到德宗、宪宗之际,由科举入仕的宰相及高级官员才占了多数”得出:中唐以后科举入仕高级官员占多数,综合起来得出答案:唐初科举制选官入仕占少数,中唐以后科举入仕高级官员

36、占多数。原因:据材料二中“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向地主政权输送官吏的主要渠道,是选官制度上的一个进步”,得出答案:相对于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据材料二中“它在削弱门阀士族的等级特权、扩大唐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水平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出答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唐朝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与效率;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还可以得出答案: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或者:成为向国家输送官吏的主要渠道);有利于中央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加强中央集权。42、【答案】(1)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主权。(2分,或者:限制国王的权力,使

37、国王受控于议会。)意义:对英国: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严格制约;议会拥有立法、财政、言论、集会等权力,且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英国由人治社会开始迈入法治社会,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4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对世界:其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为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效仿。(2分)(2)不同:英王:统而不治,逐渐失去权力,直到无实权; 德皇: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权力中心。(4分)原因:政治: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对专制王权打击较为彻底;德国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

38、余;经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较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产阶级实力较弱;思想:英国经过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充分洗礼;德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小;社会:英国有民主传统;德国有专制传统。(4分,任意两点得4分。)42、【解析】(1)目的:据材料一中对国王权力进行限制,对议会权利进行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主权。(或者:限制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受控于议会。没有答出议会拥有主权扣1分。)意义:首先我们要扣住角度对英国、世界的意义。对英国,我们可以从国王、议会、制度、英国四个方向,得出答案:国王: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

39、严格制约;议会:议会拥有立法、财政、言论、集会等权力,且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制度: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英国:英国由人治社会开始迈入法治社会,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世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被其他国家学习,得出答案:其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为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效仿。(2)不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皇帝权力巨大,得出答案:英王:统而不治,逐渐失去权力,直到无实权;德皇: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权力中心。原因:紧扣前一小问:英王、德皇权力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方面来思考,得出答案:政治: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对专制王

40、权打击较为彻底;德国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经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较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产阶级实力较弱;思想:英国经过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充分洗礼;德国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小;社会:英国有民主传统;德国有专制传统。43、【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1、1分,任意1点)(2)原因:领导力量: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且战争动员、组织不力;抗日战争时,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侧重答抗日战争)国际环境:甲午中日战争时,列强或默许、或支持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之一,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有力支持。(2分,侧重答抗日战争)43、【解析】(1)略,本小题简单,纵横比较即可,只是注意用词的精确性。(2)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两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在抓住角度领导力量、国际环境两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得出答案:领导力量: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且战争动员、组织不力;抗日战争时,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环境:甲午中日战争时,列强或默许、或支持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之一,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有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