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4级第三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1.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点。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A考据、求真 B求真、鉴戒 C鉴戒、陶冶 D陶冶、考据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孔子的思想主张中重在调解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仁者爱人 B.
2、民贵君轻 C.有教无类 D.农本思想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6.关于君主与臣子的关系,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应该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 。这种观点反映了( )A宗法分封制的稳定性 B中央集权体制的高效性C官僚政治的特点 D君主专制的独断性7.“万乘之
3、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这句话出自( )A.韩非子 B.论语 C.春秋繁露 D.庄子8.“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它突出反映了古代教育( )A.鼓励个性发展 B.重视伦理道德 C.主张全面发展 D.重视知识文化9.“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材料中的思想最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10.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它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
4、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形成的?()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 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者11.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12.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
5、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13.关于“天理”和“人欲”朱熹有一段论述:“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C.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D.天理和人欲是统一的14.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
6、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1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1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17.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7、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 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 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18.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C.论十大关系等文章的发表 D.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19.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
8、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20.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C此
9、时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2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22.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23.林则徐在谪戍新疆伊犁的途中,致信友人说:“彼(英国)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
10、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进行了“师夷长技”的思考 B. 因为免官导致意志消沉C. 难以战胜船坚炮利的英国 D. 看不到富国强兵的出路24.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在士大夫阶层中渐次流传开来。有人说:“彼之火炮,始自明初,夹板舟,亦郑和所图而予之者。即其算学所称东来之借根法,亦得诸中国。”对“西学中源”说正确的评价是( ) 反映了晚清人士的民族文化自大心态 可以为反对学习西方提供依据可以为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提供依据 “西学中源”反映了文化的冲突和交融A.
11、 B. C. D. 2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共和2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7.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
12、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8.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29.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
13、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运用于评价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思想(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鸿章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40分)31.向西方学习,探索
14、强国御侮之道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近代中国富有时代性的思想火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20分)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
15、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材料三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 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
16、建主义的根基。聂家华 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1)概括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8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
17、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二 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
18、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材料三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
19、用。(6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2分)(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4分)高2014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高2014级第三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答题卷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1、(20分)(1)(8分)(2)(6分)(3)(6分)32、(20分)(1)(6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
20、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4分)(3)(6分)(4)(4分)请勿在此区域内答题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历史答案1.B 2.C 3.A 4.B 5.D 6.C 7.A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18.C 19.D 20.B 21.A 22.C 23.A 24.D 25.C 26.D 27.C 28.B 29.D 30.B31.参考答案:(1)区别:材料一认为国家主权在君,材料二认为国家主权在民。(各2分,共4分) 意义:批判了君主专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1、(各2分,共4分) (2)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作用: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帝国体系下的巨变”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贡献:揭开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序幕。(2分) (3)理想: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2分) 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32.(1)科技与影响: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2分)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
22、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2分)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2分)(2)新特点: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高度;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任意一点2分)。影响: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2分)。(3)主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李贽反对孔子与儒学的权威(3分)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3分)(4)趋势: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2分)。 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