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阳百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葛茫 审题人:葛茫年级: 姓名: 考生注意: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试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将答案填在题后的方框中)1.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B西方列强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
2、定的隔阂2.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赞扬“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瑞士为“西土桃花源”,又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说“今必本夫古”。由此可见( )A.魏源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议会民主制度B.受西方冲击,魏源的思想摇摆不定C.魏源羡慕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但对传统制度继续抱有信心D.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3.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B.还政于民的主张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中体西用”的观点4.“上师尧
3、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含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5.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6.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
4、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西洋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 )A.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7.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8.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认为
5、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 1913年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 “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中体西用”影响仍存 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9.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
6、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C.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
7、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
8、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1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A.林则徐迈出
9、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5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 )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16.200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110周年的校庆。在庆祝建校110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北大隆重颁发学生五四奖章
10、、班级五四奖杯、“蔡元培奖”、“杰出校友奖”、杰出教育贡献奖等奖项。人们回顾这所学校的光荣历史时,发现北京大学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奖”的设立与蔡元培执掌北大,锐意改革,成绩突出有关 陈独秀在北大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学生五四奖章”源于历史上的五四运动A. B. C. D.1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
11、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18.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19.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
12、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20.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l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
13、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 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8分)材料一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材料二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
14、,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请回答: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0分)22.(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
15、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泽东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评价毛泽东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也就更能说服人。张树军主编红色决策: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材料三 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的“春天的故事”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呈现出了群众游行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身穿绿色服装的男女青年组成“春天的故事”方阵,手持黄色迎
16、春花花束和粉色桃花花束,簇拥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广场上出现了“解放思想”四个大字。现场放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6分)材料二中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目的是什么?(4分)毛泽东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6分)材料三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指出体现这一精髓的两个“宣言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