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4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自公元前2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与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推动了早期农业的出现2.蛮族人的入侵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罗马帝国衰亡的火焰。更有人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指的是()A.阿拉伯人的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兴起B.罗马人的扩张与基督教成为国教C.雅利安人入侵与佛教的兴起D.日耳曼人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希腊人
2、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这说明腓尼基文字()A.属于象形文字B.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C.是海外殖民的产物D.发展了楔形文字4.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居住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5.“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
3、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6.针对印第安人利用土地的不同方式,詹姆斯门罗曾断言:“狩猎或野蛮状态要求以很大的地域来加以维持,超出了文明生活的进步和正当要求所能允许的限度,故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门罗的意图是()A.屠杀、奴役印第安人B.将印第安人赶出美国C.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D.为印第安人建立保留地7.“澳大利亚土著人,他们既无力抵抗白人的侵扰,又不能整合进白人社会。在他们尚未反抗之前就已经开始消亡,或者逃往荒漠之中,
4、在沙漠之中他们的数量逐渐萎缩。”据此判断()A.土著人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历史进程B.殖民侵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C.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D.掠夺资源是殖民者的主要目的8.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的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事务9.山东、河南等地的人们闯关东,构建了关东文化;山西、陕西等地的人们走西口,形成西口文化。世界上各种文化整体共存就必然会互相接触、交流,诞生出新的文化形态
5、,推动人类文化的前进。这表明人口迁徙()A.促进文化优胜劣汰B.促进文化融合认同C.促使世界文明的同化D.具有世界性10.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法案,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B.取消了移民政策中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C.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11.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
6、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2.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起,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移民进入新加坡,新加坡多种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这表明新加坡()A.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B.缺乏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C.地处马六甲海峡位置优越D.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徙年份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
7、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徙数量至1850年,黑人奴隶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徙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
8、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徙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的动机看,人口流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
9、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材料二1939年德国军队侵占波兰以后,纳粹德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由德国政府具体策划和实施的建立“德国人移民区”的殖民历史进程。但到1944年10月,最后一批移居到东部地区的25万德国人尚未建立好家园,便在苏联红军面前成为回迁的难民在安置难民过程中,德国的农村地区比那些遭到盟军飞机轰炸的城市工业区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战后的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地区之间的难民的流动依然继续,苏联在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被战争破坏和被分裂的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难民安置,盟国占
10、领当局又寻求海外迁徙与安置,德国的外迁难民在这一时期受到接纳国家的欢迎。从1946年到1961年,总共有77.91万德国人迁居海外,大量的高素质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移民到了其他西方国家。摘编自宋全成论“二战”后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1)指出材料一中“人口移动理论”所列举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德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影响。考点规范练4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C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
11、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故选C项。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宗教胜利”是指基督教兴起,并被罗马皇帝确立为国教。故选D项。3.B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故选B项。4.C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民族大迁徙与罗马因素结合起来使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知西
12、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故C项正确;“西欧保留了农奴制”并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5.D根据题干材料“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人口荒芜”,可知在奴隶贸易中,殖民者以廉价的工业品换取非洲的奴隶,然后将奴隶贩卖到美洲,奴隶贸易造成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故D项正确。6.C印第安人利用土地的方式与白人有着明显不同,他们或从事粗放农业,或狩猎采集。这种生存方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需要十分广袤的地域。针对这个情况,门罗提出“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其意图在于控制印第安人的活动范围,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故选C项。7.C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殖民扩张
13、的加剧,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这种情况使土著居民的数量锐减,故C项正确。8.B根据题干材料“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这说明郭嵩焘已经产生了近代国际外交意识,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郭嵩焘的主张,并非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事务,排除D项。9.B人口迁徙促使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吸收、借鉴,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故B项正确;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并非优胜劣汰,故A
14、项错误;各种文明都具有各自的特性,“促使世界文明的同化”说法过于夸大,故C项错误;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0.D题干材料中美国移民法案的规定表明美国希望引进科学、艺术方面的人才和国家所急需的劳工,同时兼顾国内人们的职业稳定,这体现出美国该规定的实用主义原则,故D项正确;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受到巨大创伤,该规定与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种族歧视观念限制的取消,故B项错误;美国“滞胀”问题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11.B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
15、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因此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正值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人数处于低谷,故 B项正确。12.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新加坡是一个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并且移民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判断,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故A项正确。13.参考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徙,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徙;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国际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
16、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4.参考答案:(1)方式: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批欧洲人为追求财富移民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大量财富被掠夺后运往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破坏了美洲印第安文明,致使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被迫性移民: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流向美洲,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深刻改变了非洲人口结构,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落后,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2)成因: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对外实施殖民政策的失败导致本国居民大量回流;大批苏联占领区(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美、英占领区(联邦德国)。特点:农村地区比城市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渗透着深刻的冷战背景;向海外移民较多。(3)影响:有利于尽快稳定战后德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加强战后德国与美国等国的联系;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冷战对峙中取得道德和心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对民主德国开展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