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v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zh),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v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少年壮志“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1140-1161)起义南归“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1161-1162)三献奇计“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162-1181)闲退岁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181-1203)烈士暮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203-120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2、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v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
3、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词中用典孙权廉颇佛狸祠刘义隆刘裕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
4、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
5、。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6、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1.填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是我国_时期爱国词人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始终 _。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_,又_。在登上镇江东北_时,_,写下了这首词。稼轩长短句
7、南宋辛弃疾力主抗金壮志难伸支持韩侘胄北伐反对草率冒进北固亭抚今追昔“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主张d.规律,方法e.风尚。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A.人道寄奴曾住()B.余将董道而不豫兮()C.俱会大道口()D.策之不以其道()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e.声望。F,望日,农历十五,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A.望中犹记()B.日夜望将军至()C.吾尝跂而望矣()D.君还何所望()E.先达德隆望尊()F.适冬之望日前后()(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
8、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C.写出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
9、神致祭,批判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百姓忘却历史迎神致祭的惨痛现状,警告统治者要恢复中原,但切勿草率冒进。(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3.鉴赏:下面这首南乡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v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v 优点:1.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2.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v 缺点: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