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2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2021广西河池市高三二模红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下图示意春季黄土高原北部某沟壑区的撂荒地与红枣林土层深度0100cm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红枣林和撂荒地地形条件相似。研究发现,该沟壑区北坡的红枣林长势好于南坡,缓坡好于陡坡。据此完成13题。1与南坡和陡坡相比,北坡和缓坡红枣林长势更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水分C热量D光照2调查发现,春季红枣林与撂荒地表层土壤湿度均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降水增多B蒸发减弱C气温回升D植被增多3造成红枣林与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区土层深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植被根系位置B植被耗水量C植被遮阴能力D植被蒸腾量20
2、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当一个地区的植被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相符合的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状态下,植被群落被称作顶级群落,其结构最为稳定。一个地区的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降水量。亚寒带针叶林又叫泰加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其中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为“明亮针叶林”,主要由耐低温、耐贫瘠土壤且喜阳的兴安落叶松构成。寒冬时节,能清晰地看到在个别地方,甚至一小片兴安落叶松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把这种成片的倒木称为“倒木圈”。下图示意不同温度与降水量条件下的顶级群落。据此完成45题。4
3、上图中属于泰加林的是()AaBbCcDd5推测当地泰加林的生长特点()A耐寒,根系较浅B耐寒,根系较深C耐旱,根系较深D耐旱,根系较浅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一模火烧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对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土壤、水文及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敦煌西湖荒漠湿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后第一年干扰样地和未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研究发现,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据此完成68题。6火烧后第一年,芦苇植物群落()A盖度增加B高度降低C密度增大D生长期缩短7火烧干扰区域()A表土含水量降低B地下水水位上升C太阳辐射增强D地表温度下降8火烧干扰区域入侵植物的生长
4、习性是()A喜湿耐寒B喜阴忌晒C喜光耐旱D喜凉忌涝二、综合题9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专练2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B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可知该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陡坡地形抬升作用强于缓坡,降水条件好于
5、北坡与缓坡,而实际长势北坡缓坡要好,故A项错误;南坡为阳坡,蒸发量大,北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且缓坡坡度较缓,则更容易保留水分,使水分在流经土壤的过程中停留更长的时间,故B正确;南坡为阳坡热量和光照条件更优越,且同区域山脉两侧坡度陡缓对热量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优于北坡,与实际长势不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2C由题可知,红枣林与撂荒地表层土壤湿度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发生在春季,黄土高原地区春季降水少,雨季主要集中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由所学可知,春季回温快,蒸发增强,故B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快,近地表空气及土壤所能溶解的水汽含量增多,且回温快蒸发增强,土壤表层毛细管
6、吸收水分作用增强,故土壤表层湿度均有明显提高,故C项正确;黄土高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植被增多现象不明显,且植被增多耗水量也增多,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3A由题可知,红枣林与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区土层深度存在明显差异,红枣林含水层最低值区较深,位于4060cm,撂荒地含水层最低值区较浅,位于2040cm,撂荒地植被根系较浅,红枣林根系较深,故主要受植被根系位置影响周边土层区域含水量减少,故A项正确;植被耗水量会影响区域总含水多少,不会影响最低值深浅差异,故B项错误;植被遮阴能力与表层土壤蒸发量与水分含量有一定联系,与含水量最低值深浅无关,故C项错误;植被蒸腾量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多少,对最
7、低值深度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项。4D根据材料,亚寒带针叶林又叫泰加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寒温带地区降水一般在300600mm,年均温在0附近,d属于泰加林,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为温带荒漠(草原),c为苔原或冰原,综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5A当地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冻土广布,土地贫瘠,因此泰加林耐寒,根系较浅,B、C错误,A正确;寒温带地区降水一般在300600mm,蒸发弱,水汽较充足,不耐旱,D错误。故选A。6C从图中信息可知,火烧后第一年草本的盖度降低,灌木的盖度增加,A错误。
8、草本高度降低,灌木高度升高,B错误。草本、灌木的密度均增大,C正确。“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说明生长期延长,D错误。故选C。7A火烧使土壤热量增加,蒸发量上升,因此火烧干扰区域,表土含水量下降,A正确。火烧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同时土壤热量增加,地表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B、D错误。火烧干扰区域的太阳辐射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A。8C火烧后,地表少了植被覆盖,透光性增强,加上蒸发增强,地表干燥,入侵的植物多喜光耐旱,C正确。由于火烧干扰区域的土壤光照更强,持水性更差,不适宜喜阴、喜湿、喜凉的植物生长,A、B、D错误。故选C。9答案:(1)
9、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1)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2)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