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5227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读下图,完成第12题。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2.关于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

2、划分的相关知识。第1题,进行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1.A2.B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第34题。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

3、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解析第3题,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低。所以导致二者之间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和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河湖密布,耕地多为水田,分布分散,农业生产以人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长江三角洲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甜菜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答案3.D4.C我国幅员

4、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注:暂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5.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6.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解析第5题,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由于气候(降水、气温)和地形的差异,典型动物、传统民居有所不

5、同。第6题,从图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可以判断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不是完全重合;我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地带,故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5.B6.D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第78题。7.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8.对甲所在地区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

6、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解析甲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地壳相对稳定;丙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光照充足;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答案7.D8.A9.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表示高原,B表示平原。(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3)说明西安的地理位置特征。解析第(1)题,结合河流和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区域等高线数值大于1500米,等高线稀疏,判读为高原地形;结合图中河流、城市

7、,可以判断为黄土高原。B区域等高线数值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判断为平原地形;结合城市与河流信息,可以判断B表示渭河平原。第(2)题,影响耕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依次分析。B平原为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并且有渭河流经,灌溉方便;地形平坦,利于耕作;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第(3)题,城市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绝对位置主要考虑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主要描述与周边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包括与城市、铁路、主要地形区等的相对位置关系。答案(1)黄土渭河(2)B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便于灌

8、溉。(3)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北邻渭河,南邻秦岭;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是陇海铁路上的铁路枢纽和陕西省行政中心。能力提升赣江新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北部赣江之滨,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该区以主要交通干道和鄱阳湖、赣江等水系为依托,构建起“两廊一带四组团”的发展格局。读图,完成第12题。1.赣江新区()A.界线是模糊的B.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区域发展方向相同2.设立并建设赣江新区的目的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升南昌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A.B.C.

9、D.解析第1题,赣江新区属于行政区划,界线是明确的;该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该地区不同区域发展方向不同。第2题,设立并建设赣江新区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升南昌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答案1.C2.C(新课标理念题)南岭为中国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等。读下图,完成第34题。3.诗句“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是当地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

10、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热力环流4.以下对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气候暖湿,食材丰富B.烹饪质朴,风味独特C.天然佳肴,饮食喜好D.美食汇聚,兼容和合解析第3题,南岭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但南岭南北纬度差异不大;南岭处在内陆,海陆位置南北差异不大;南岭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南、北坡热力环流差异不大;南岭对寒冷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气温相对较低,而南坡为背风坡,气温较高,同时南坡为向阳坡,气温较高。故导致“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第4题,南岭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植物和野生

11、动物资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有水生动植物;无工业污染,食材纯天然。但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答案3.C4.D下面甲、乙两图为我国的两个盆地。读图,完成第56题。5.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A.河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河的汛期短于河的汛期6.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解析第5题,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得出答案。第6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

12、陆,气候干旱,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答案5.A6.B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第78题。7.从阶段到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8.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解析第7题,从阶段到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城市附近出现了花卉和绿化树苗基地,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8题,在工业社会

13、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工业的发展较为重要。答案7.D8.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6年我国有829个贫困县,贫困人口5575万。其中,我国只有约5.9%的贫困人口在省外务工,约14.6%的贫困人口在其所在省区打工,而剩下约79.5%的贫困人口还没走出土生土长的村庄。材料二下图是2016年我国829个贫困县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域颜色越深表明该区域贫困人口比例越高。(1)描述我国829个贫困县的分布特征。(2)A地区有众多贫困县,分析其贫困的自然地理原因。(3)从地理角度分析约79.5%的贫困人口还没走出村庄的原因。(4)请你为B区域的脱贫提出三条可行

14、性建议。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贫困县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贵州、云南等省份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第(2)题,从地理位置、地形、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交通、思想意识、受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贵州、云南等省份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高。(2)A地区位于西部山区,地表崎岖;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3)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地区,当地人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非农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较少;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4)因地制宜发展原材料加工工业;加强工作技能培训;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招商引资,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任答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