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卷历 史(尖子班、重点班)命题:吴金华 审题:历史备课组 第卷 选择题 (共50 分)一、选择题(25个小题)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2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3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
2、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 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4安庆曾作为安徽的省会,也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它在近代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纷争,下列选项中与近代安庆有关的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争夺战 徽商的兴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首见成效A B C D5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
3、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6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7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4、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8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A B C D9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5、10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D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12新中国初期,在鼓励农村青年扎根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国家还号召城
6、市青年“上山下乡”。导致这一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增长太快 B国家重点扶持农村发展C城市就业困难 D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缓慢13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14史记货殖列传说:“孝(秦孝公)、昭(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
7、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15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16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
8、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17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18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整顿,纠正“左”倾错误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19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9、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21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
10、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22“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23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
11、济发展停滞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2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25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
12、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总计52分。其中33、34题为必做题。35、36题为选做题。26. (20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
13、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13分)(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7分)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
14、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
15、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同时
16、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波兰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
17、斯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7分)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周练答题卡班级: _ 姓名:_ 学号:_ 得分:_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26. (1)(2)2728. (1)(2)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周练答题卡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ADADBDCDAAC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
18、232425答案ADCBDCDABCDB26. (1)经济上: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每点3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13分) (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分)。不矛盾。(1分)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分)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2分)27.信息1.都重视发展近代化。维多利亚促进了英国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慈
19、禧太后重用汉臣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信息2.政治制度不同。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工业革命;慈禧太后时期中国依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信息3.治国重点不同。维多利亚注重实力扩展;慈禧太后注重内政控制信息4. 执政效果不同。维多利亚时期积极开展对外扩张活动,形成了“日不落帝国”;慈禧太后时期屡遭外国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深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8.(1)法国:处于大革命期间,为了加强革命的力量,国民身份的认证以是否认同革命理念为标准。(4分) 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因而更加注重血缘。(4分)(2)变化:血缘认证到语言信仰认证再到血缘认证 (3分) 影响:由于继续强调血缘认证,最终引致纳粹的雅利安人理论,进而引发了对犹太人的屠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