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前,把答题卡上的答案及时上传。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
2、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会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
3、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 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
4、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
5、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诞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B. 对理智的崇尚,既要大胆假设,也要认真求证,以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事物。C.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D. 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2. 下列对
6、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态度。B. 第段从科学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科学独断非常有益。C. 文章从理性信念、实证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D. 文章列举哥白尼、拉瓦锡等能够证实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B. 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C. 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
7、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D. 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包容新的理论。【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偷换概念,“数学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错误。由第三自然段“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
8、方法,即实证方法”可知,选项把“实证方法”曲解为“数学”。故选C。【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从科学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错误,通过分析第四段内容可知,文章中没有主客观,只有内部和外部;另外,“科学独断非常有益”也不对,由文中“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可知,科学独断并不是好事,减少科学独断才有益。故选B 。【3题详解】该题考
9、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错误,第五段说的是“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
10、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错误,第三段开头说的是“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文中说的是“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的否定。 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
11、,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
12、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13、。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
14、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
15、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
16、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 材料三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
17、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
18、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
19、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B. 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C. 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D. 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B. 黑死病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
20、灭性。C. 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都是传染病,因为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D. 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传染性黄疸病,可见,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完全直接的依据于此。6.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影响的利与弊。【答案】4. A 5. B 6. 利: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弊: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疾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解析】【分析】
2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天花病毒”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选项范围程度失当。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并找全选项对应的内容;最后对原文
22、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再与选项一一进行比对并作出判断。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根据材料一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因果关系不对。C项,“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都是传染病”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完全直接的依据于此”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无法推出“完全直接”这个结论,另外选项说
23、法也太绝对。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阅读并感知材料内容,确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勾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最后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首先,审读题干时注意,对象是“病原微生物”,概括的要点是其“对人类影响的利与弊”。然后,整体阅读原文,从利与弊两个角度勾画出相关语句。“利”的方面,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和材料三中“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
24、挥着独特作用”进行概括。“弊”的方面,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和材料二中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进行概括。【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
25、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两分硬币黑岛传治“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藤二缠起妈妈来了。“问问爸爸,看叫买不。”“说行哩。”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尽管是答应给买了,还要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 个人一起撒,轮流
26、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藤二缠着妈妈。“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嗯。”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
27、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多少钱一条哇?”“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算八分钱”“是啊。”“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28、“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不。”“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哼,比人家的都短呀!”“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嘿,一抻就长了。”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瞧,这不是挨说了吗?
29、喏,看着牛啊。”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牛
30、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嗯。”“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
31、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有删改)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写“孩子们撞嘎嘎”“串乡的摔跤班子”“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麻雀又会来吃稻子”等,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B. 小说中“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C. 从人物形象上看,“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的小气
32、,从来不愿意给滕二买新玩具。D. “夕阳穿过竹窗棂”“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8. 简要分析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的作用。9. “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类似祝福中祥林嫂说阿毛的事情。两位母亲的念叨都表现了怎样的心里?小说同为悲剧,请你分析造成二人悲剧的共同原因。【答案】7. C 8. 从小说的内容看,正是“两分硬币”造成了藤二的悲剧,“两分硬币”是小说情节的关键。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妈妈”节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从小说的主旨看,“两分硬币”竟造成了悲剧
33、,深刻反映出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发人深省。和结尾照应,结构严谨,深化主题。 9. 心理:后悔、痛苦原因:贫困:妈妈为了节省两分硬币而造成悲剧。祥林嫂为了生活,活着。时代的悲剧:这个家庭就是日本社会的缩影,社会剧变,农民生活贫困,时代的残酷造成了悲剧。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还在,鲁镇也是一个缩影,祥林嫂是劳动妇女的一个代表。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34、,不正确的一项是”,其次,了解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破绽。分析时,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辩文体;找线索;理层次。C项,“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的小气,从来不愿意给滕二买新玩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内容,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妈妈也想给滕二买,但是太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作用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标题的作用,结合着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探究作答。小说以“证人”为标题,从情节、意蕴两方面具体分析。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标
35、题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手法来答题。解答此题,应该先写出标题的含义,然后选择分析标题的作用。从小说的情节上看,因为家里贫穷导致藤二的妈妈格外的节俭,所以在给孩子买陀螺绳儿时硬是买了可以节省两分硬币的短一寸的陀螺绳儿,正是因为节省的这“两分硬币”导致了藤二在和别的孩子比赛陀螺时老是赢不了,老是输,才有在牛棚柱子上一个劲儿的想往长里抻的动作,才导致了藤二抻断绳子被牛踩死的悲剧,可以说,这“两分硬币”是整个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从人物形象上来看,原文中当藤二妈妈买到短一寸的陀螺绳儿而被店主找回“两分硬币”时,妈妈的表情是“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从这神态的描写就可以看出家里非常的穷
36、,要不然出于对儿子的爱,没有那个母亲不舍得的,不舍得是因为贫穷,想要节省下不必要的花费用在必需品上,维持生活,所以,从这“两分硬币”上,可以体现“妈妈”的节省的特点。从小说的主题上看,小说写作的背景是:19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而因为节省“两分硬币”导致藤二的死亡,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反映了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普通的底层百姓们的真实的一个生存状态,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是时代造就的悲剧。题目为“两分硬币”,文章结尾处也提及“两分硬币”,在结构上做到了相互照应,很好的表现了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
37、说主题悲剧原因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1)“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祥林嫂逢人就说阿毛的事情”,这些重复性的动作是因为她们都失去了自己可爱的儿子,而这种失去,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由于自己明明可以做到,但却没有想到造成的,所以她们的内心是很后悔的,而且又非常的后悔。(2)两分硬币祥林嫂同为悲剧,虽然看似是一个偶然事件,实际上背后有复杂的原因。首先,从自身的经济状况上,都很贫穷。小说两分硬币中不止一次的写到“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像咱家这
38、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正是因为家里穷,才会不能尽情的满足一个六岁的孩子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要求,正是因为穷,一个六岁的孩子本应该拥有快乐却不得不被“拴”在牛棚里看牛,才造成了后面的悲剧。祥林嫂中祥林嫂的再嫁丈夫死得早,失去了壮劳力,婆婆又来收走了房屋,住在深山中,孩子被春天出没山中的狼叼走了,失去了她活着的唯一精神动力。其次,时代造成的。两分硬币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这个家庭的悲剧是当时日本社会上底层劳动人民的一个生活写照。祥林嫂的背景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不彻底造成的。通过文中的鲁镇的环境描写以及鲁四老爷的房中摆设都可以
39、看出当时的封建思想残留还很深。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祥林嫂就是被这些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的封建枷锁所害。【点睛】标题作用答题技巧作为情节线索贯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素,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得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双关义等。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含出小说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
40、会现实来理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
41、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
42、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
43、,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 “击起之徒”的“徒”表示一类人,类似的还有“曹、属、辈、侪、族等”,“属之于子乎”的“属”为此意。C.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
44、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回答第(3)题的问题。(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3)田文为相,吴起不悦,二人对话之时国家处于什么情况?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答案】10
45、. D 11. B 12. C 13.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3)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46、,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句中,“夫鲁小国”“小”修饰“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B项;“且鲁卫兄弟之国也”中“兄弟之国”是句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及对重点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
47、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文言实词平时要识记积累归类。“属之于子乎的属为此意”分析错误,这里的“属”同“嘱”,托付。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
48、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深表不满”文中无依据。原文的表述是:“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无不满的字眼。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第一句重点字词:第一个“乃”,判断动词,是;“所以”,译为“的原因”;第二个“乃”,副词,才;“弗”,不;第二句重点字词:及,等到;作乱,发动骚乱;攻,攻打;走,
49、逃跑;之,到;王尸,悼王的尸体。(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理清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与文中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根据问题整理答案。从田文回答吴起的话“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可知当时的国家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
50、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
51、,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
52、“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
53、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所以楚国有权势的人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
54、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B.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C.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明诗人不想实践先师遗训,只想避世隐逸。D.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15.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中的“先师”指谁?“道”是什么意思?本诗中,陶渊明认为无法践行先师遗训,那么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55、呢?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 C 15. 先师指孔子,道指安贫乐道,治国之道;他向往的是决心效仿前贤,归耕田园的生活,远离污浊世俗,躬耕自给。能够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表明诗人不想实践先师遗训,只想避世隐逸”表述错误。“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
56、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在诗人看来,孔子、颜回他们那样的理想,只能是远望,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他选择归隐田园,夹杂着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知人论世、结合诗歌内容、意象、关键词、关键句等来把握诗歌的情感。“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一句中,先师,指孔子。孔子说,“忧道不忧贫”,忧虑“道”而不忧虑穷困。所以这里的“道”指安贫乐道,治国之道;陶渊明接着说,“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瞻望就是
57、远望、仰望。邈是远,逮是企及。只能远望着孔子的这个遗训,而难以达到。是可望而不可及。既然如此,那么,就“转”,转变志向。“志长勤”,将长期劳作耕种。“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秉是拿着,耒是耕种用的农具。在农忙的时候,拿起农具,愉快地去劳作。当农人们有怨言,有愁闷,有不解等等时,就微笑着劝勉他们。这两句所描绘的田园的美好。春风习习,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啊。“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量,是考量、计算。岁功,是一年的收获。虽然,还没有计算、还不知道这一年的收获会怎么样,但是眼前的这一切,已经令人很欢喜。即事,就是眼前的事,上面两句提到的,春风习习,田野里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当
58、然,还包括下面所要写到的情形。“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这里则进一步说,当我在田园里耕作劳累了,我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会有像孔子、子路那样的人来问津,来打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是说太阳落山了,大家相伴而归。回家后,招呼亲朋友邻一起喝酒。“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回到家中后(或是饮酒之后,或是另起一事,两者理解都可以),吟咏诗文,做一个安宁自得的“陇亩民”。由此可知,他向往的是决心效仿前贤,归耕田园的生活,远离污浊世俗,躬耕自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翼展之
59、屋顶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而阿房宫赋中屋檐突起像鸟嘴向上撅起的一句是_。六国论中的中心论点是_。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根本目的是“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答案】 (1). (1)有善始者实繁 (2). 能克终者盖寡 (3). (2)檐牙高啄 (4). (3)弊在赂秦 (5). (4)举先王之政 (6). (以)兴利除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60、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繁”“寡”“檐”“啄”“弊”“政”,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
61、,每每断章取义;地铁上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当 思考被微小的断片取代,如何避免认识被“ ”碎片化?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声喧哗的狂欢,又如何 价值被“微”肤浅化?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在诉求个体利益的同时多一些宏观思考,在专注自我小圈子的同时多一些虑他情怀,唯有培护好社会的共有价值,个体价值的 才能绚烂绽放。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全体性 小 防止 姹紫嫣红B. 整体性 微 防范 姹紫嫣红C. 全体性 微 防止 万紫千红D. 整体性 小 防范 万紫千红18. 下
62、列句子的双引号和如何避免认识被“微”碎片化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尽管“新冠肺炎”蔓延荆楚大地,但我们有信心战胜它。B. 整本书阅读考查的是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所谓的“整本书”应该从整体性思维去考量。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B. 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越是分众独
63、我的演进,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C. 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有损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D. 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不能有损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答案】17. B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全体性和整体性都是指人或事物的全部,但是和后面“微小的断片”相对应的话,应选“整体性”。“
64、微”和“小”都是小的意思。但是文章说到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所以避免认识被“微”碎片化。所以选用“微”。“防范”,防备、戒备,指预先做好应急的准备。“防止”,指的是事先行动或做好准备以阻止某事的发生或可能发生某事的成功。这里面不是阻止,而是防备价值被“微”肤浅化,应选“防范”。“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姹紫嫣红,强调个体,而万紫千红强调整体。而文章师说每个个体的价值绚烂绽放,应选“姹紫嫣红”。 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在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强调的重点进行
65、分析。本题中,例句如何避免认识被“微”碎片化中,双引号表示强调。A项,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项,双引号表示强调。C项,双引号表示引用。D项,双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句话有两处错误。首先“各有怀抱”和 “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是从思想上来说的。而“分众独我的演进”和“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是从行为上来说的,所以要把“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放在“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的后面,排除B和D;和“
66、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相搭配的是“缺少”,而不是“有损”,故排除C。故选A。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_从观念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它在艺术上_,同时还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_。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所谓写出人物的灵魂,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答案】 (1). 它在思想上 (2). 继承了中国古典小
67、说的传统 (3). 写出了人的灵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写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保持话题一致、句式一致、语体色彩一致、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可能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写,根据“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下文“它在艺术上”,此处应填“它在思想上”。下文强调“吸取了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根据内容和句式对应原
68、则,应填“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下文举例解释“写出灵魂”的具体含义,这部分是总分结构,故应填“写出了人的灵魂”。21.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是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物。(1)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2)三进大观园,贾家败落时又救出了巧姐。( )(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进到( )的屋子睡午觉,在那里看到了寿阳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4)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 )【答案】 (1). 贾元春 (2). 刘姥姥 (3). 秦可卿 (4). 薛宝钗 (5). 林黛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
69、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需要结合判词和作品中的情节来断定人物名称。分析第一题中判词的内容可知,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
70、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所以第一空填“贾元春”。第二题需结合小说情节来回答,三进大观园,以及贾府被抄,巧姐儿被卖进妓院的时候,站出来救了巧姐儿一命的是“刘姥姥”。第三题,红楼梦第五回描写贾宝玉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其中有秦可卿所说“你们赶紧去把我的屋子收拾收拾,让宝二爷睡我那屋”的文字以及他在那里看到了寿阳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的内容所以第三空为“秦可卿”。第四题中依然是判词,“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
71、“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所以第四题的答案为 “薛宝钗”“林黛玉”。【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一、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二、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
72、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三、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四、作品的大致主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今天,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以你高一学生的身份,结合这次考试的体会给“20年后的自己”写
73、一封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你怎么看?假如有人向你求助答案,你该如何做呢,请你给他讲讲道理。以“20年后你”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讲给现在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例文:以不变之志,应万变之事 致20年后的自己亲爱的你:展信佳!20年后的我,还好吗?我是20年前的你。今天给你写这封信,是想谈谈今年的疫情和考试的感受。还记得吗?202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疫情,这一年的你在
74、家参加了考试,这一年的你尝到了时势变化带给人们的艰辛。正是在那一年,你懂得了:时事万变,唯有坚守不变的志向,才可在这时局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才成就了今天的你。诚然,2020年带给人们太多考验。谁也不曾料到你“寒假”成了“暑假”,医用口罩成为了救命的物资,车水马龙的城市只剩下一片荒凉。然而,在这个大变动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诸多坚守所带给我们的难言的感动。抬头看看,你会看到众多奔赴武汉的医者前赴后继,践行着“为生民立命”答卷人职责;你同样会看到在疫区穿梭的快递小哥,丝毫不惧,他们们也一个个答卷人,用“苦于惊天动地事”的坚守,不变之志,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同样,像你一样,诸多与你一同正在参加线上考试
75、的学子,众志成城,以答卷人的身姿,在坚守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执笔状态。他们的坚守为时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你,少年的我,我们的答案将会拼成未来国家复兴的蓝图。承不变之志,需要你踏变而歌,应变而舞。面对变化的疫情,无双国士钟南山,勇立潮头,奉献自我,堪称最美;面对变化的中国,百年前鲁迅弃医从文,敲醒中国人的灵魂。面对未来的你也应懂得,前辈们不变的是最初的坚守,是爱国的热忱,是青春的誓言,你我唯有用心中最坚实的力量,回击万变的局势;用不变的志向,发出最有力的呐喊,方可使时代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葆有一个答卷人的坚守,去踏变而歌,应变而舞。面对变化的疫情,无双国士钟南山,勇立
76、潮头,奉献自我,堪称最美;面对变化的中国,百年前鲁迅弃医从文,敲醒中国人的灵魂。面对未来的你也应懂得,前辈们不变的是最初的坚守,是爱国的热忱,是青春的誓言,你我唯有用心中最坚实的力量,回击万变的局势;用不变的志向,发出最有力的呐喊,方可使时代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20年后的我,未来终将属于你;20年后的你,已经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启程,愿你我相会之时,国家五岳向上,大江滚滚向东,民族蒸蒸日上。而你,以不变的答卷人身份,为社会写下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丽诗篇。20年前的自己2020年6月5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
77、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要求,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材料讲了:疫情防控期间,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线上统一测试。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任务要求有四个,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第一个要求:以你高一学生的身份,结合这次考试的体会给“2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此题目立意的话首先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然后可以结合考试来对20年后的自己谈
78、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可以从自律、自强、乐观等角度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二个要求:结合此次考试是否需要家长监考的问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此题目立意的话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支持父母监考,提高考试成绩的真实性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反对父母监考,要靠自己自觉自律的角度来写都可以,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据的来进行论述;第三个要求:假如有人向你求助答案,你该如何做呢,请你给他讲讲道理。这道题目立意的话我们首先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很委婉的拒绝同学的要求,然后事后从作弊的坏处、自律的重要性等角度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第四个要求是:以“20年后你”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讲给现
79、在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此题目立意的话首先要演讲稿的格式,可以发挥想象,将20年后的你在高中生活中的各项考试中的体会和感悟告诉大家,最后向大家发起号召,让大家自律、自强、自信地面对接下来的高考。立意:1.考试需要自觉2.写给20年后我的一封信3.面对疫情,需要自律自强4.诚信考试,自觉应考写作素材:1、一场特殊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不再平凡。同时,也让高一的我们体验了一场特别的考试:在家进行,没有考场,也没有监考老师。于是,就有了“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这样的声音,可我,并不这样认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考试结果的真实可信,并不一定需要监考来保证。2、让所有父母
80、监考,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开学,但是很多家长已经复工了。难道还要父母再请假为我们监考,而影响复工复产的大局吗?即便有的家长还没有复工,但也多是在家线上办公了。我们高一的同学都即将是成年人了,如果这点自觉性都没有,还让父母放下工作,专门为我们监考,于情于理应该都说不过去吧。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监考,你从网上抄答案怎么办?我想,每次的试卷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原创,网络上是不太可能马上接索到原题和答案的。也许还有人还会说一千种,一万种需要监考的理由,在此,我认为,无需一一反驳,有一个无需监考的坚定理由就行了:考试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有实力面对以后的高考。3、
81、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早就尝试过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捡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坏考试的规则。即便有监考,也不一定能确保考试的真实可信。这个,其实我们在线下考试的时候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何况是线上考试。过去考试作弊的同学,多是因为羞于暴露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这次线上考试,不上报、不排名。所以,作弊的同学,这次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了。再说了,
82、真有铁了心要作弊的人,安排这种监考有意义吗?4、疫情,成为了我们这场特殊考试中的试金石。我绝对相信,大多数同学是讲诚信的。虽然,我并不否认,监考也确实能阻止一部分作弊事件的发生,但绝不是只有监考才能考出真实成绩的,真不如互信互助,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充分信任我们一回,我们也自然会不负所托,用真实的成绩来面对未来的挑战!写作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本次作文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首先可以新材料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时事万变,唯有坚守不变的志向,才可以在这时局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接着以疫情中的感人事迹为例来谈坚守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接着再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最后发起号召,回扣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