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最根本的问题。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机制。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是一个文艺工作者需谨记的原则。 回顾文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至今仍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艺术经典,都是来源于生活、以人民
2、为主体的作品。无论是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创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会创作出真实、生动的文艺作品,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只有那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人民的爱戴,才能成为德艺双馨的伟大艺术家。面对市场经济中各种诱惑和挑战,文艺工作者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把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随波逐流,不趋时媚俗,不做市场的奴隶。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内核。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把握的关键是:踏着时
3、代前进的脉搏,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需要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前进的号手,创作具有中国精神的作品凝聚力量,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文艺要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艺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文艺能够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的保证。 新世纪新阶段,文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文艺的创新还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艺的创新得到
4、更好的发扬光大。同样,在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基础上的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可以让我国的文艺事业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在新的时代,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才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这是文艺最根本的问题。B. 文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以人民为主体的作
5、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至今仍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C.创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会创作出真实、生动的文艺作品,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经典作品的创作都是如此。D.只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就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成为德艺双馨的伟大艺术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艺工作者面对市场经济中各种诱惑和挑战,应该抛弃作品的经济效益,不随波逐流,不趋时媚俗,不做市场的奴隶。B.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内核,文艺则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C.踏着时代前进的脉搏,唱响爱国主义
6、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把握的关键。D. 文艺工作者应创作具有中国精神的作品凝聚力量,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艺的创新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这样,创新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 文艺要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的是创新。文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C.让我国的文艺事业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的有效途径是在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基础上的创新,
7、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D.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文艺体裁、题材的充分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国郡,以其无礼于晋。且武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8、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9、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5.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伯、文中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C.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主人。D.武,文中指武德。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对应遵守的道义准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
10、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烛之武。B.郑伯从谏如流,他面对烛之武的牢骚,没有表达不满,情真意切,又分析利害关系,最终感动了烛之武。C.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军时,既提到要维护郑国的利益,又处处为秦国着想,机智善辨,不卑不亢。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叙事的高超技巧。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于易水送人
11、洛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洛宾王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被逐下狱。第二年秋遇赦出狱,此诗作于这年冬天。8.“壮士发冲冠”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5分)9.简要概括“今日水犹寒”中“寒”字的含意。(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江南清澈、百船争渡的情形的两句是“ , ”。(2)徐志摩再明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摩桥已经在诗人心中扎下了根的两句是“ , ”。(3)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荆轲动作描写表现其义无反顾精神的两句“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
12、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5分)喊雁阵刘心武 她左手手背上长出两个瘊子。起初比较小,颜色也淡,工作忙,她就没太在意。这些天瘊子忽然变大了。她急忙到网上查相关资料,越看心里越堵。去医院就诊,大夫说的跟网上查到的相符,她认为大夫开的药有化学成分,就取回来备用,自己还是按网上查到的太平偏方来治,煮薏米粥,吃醋泡蛋,用香蕉皮擦老公为一个项目出长差,儿子期中考试,自己在公司的那份工作,下了班还得在电脑上继续待一阵,老板可不算你加班。煮出的冻饺子惨不忍睹,她
13、只好再叫一贯讥为“垃圾食品”的外卖,儿子倒还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还主动来给她按摩肩膀,虽然闹不清穴位,但还是觉得轻松许多那晚儿子去看电影,起初她不放行,“你这次期中考试总成绩从全班第七名降到了第九名啊”,见儿子垂眼帘咬嘴唇的模样,才一挥手,“去吧去吧!”自己想听音乐,许久没用过的留声机,搁上当成宝贝的旧黑胶唱片,却放不出音来,给老公打去电话,却“您拨打的电话现在无法接通”,固执地连拨数遍,依然是那无情的声音,好烦!莫非老公他自己终究是信得过,但公司里有闲言碎语飘进她的耳朵,总还是如同心尖上粘了柳絮于是给闺蜜荣荣打去电话,荣荣说:“也正要给你拨呢!”“心有灵犀一点通,不是?”将烦恼倾巢泼出,最后提
14、到手背上的瘊子:“据说大的是公,小的是母,弄不好它们还要自动繁殖,甚至传染他人。烦透了!自己按偏方治了半个月了,一点不见效!哪敢用西药,人家说明书上就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给你挑明了”荣荣就跟她说:“我有偏方。小时候,在农村,我脸上长了瘊子,你猜我妈怎么给我治的?她教我拍着巴掌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注意,大雁落要喊成大雁涝的音,土话才压韵嘛。我妈说,她年轻的时候,脸上就长过瘊子,姥姥就是那么教她的,她见着天上的雁阵,就跑着喊,后来,也没吃药也没搽药,瘊子自己就瘪了掉了,脸上光光生生,像个大美女,所以我爸那大帅哥娶了她嘛不消说,后来我如法炮制,瘊子也没影了!”她听了忍不住乐:“这偏方叫
15、喊雁阵吧?好搞怪!我倒真想试试,不过,如今城里头,动不动雾霾罩顶,就是有那雁阵飞过,哪儿见得着?想必大雁也都躲着飞,我到哪儿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跟荣荣煲电话粥,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从电影院回来了,儿子打着电话进门,到她跟前就喊她:“妈,爸给你打电话总不通,咋咋惊惊的,搞得我也以为惊悚片在咱们家上演了。”她这才跟荣荣“拜拜”,铃声立即爆响,一看是老公打来的,她不由得先狠甩一句:“干什么惊惊咋咋的?”几分钟后,她才平心静气,道出手背上的麻烦,还有荣荣推荐的“喊雁阵”偏方,老公笑了:“现在这个季节,就是出现蓝天白云,也没有大雁迁徙啊!不过,离我出差的这地方不远,有个湿地公园,听说有几十
16、种禽类呢,你们母子俩不如飞这儿来度周末,说不定这儿有小雁阵,够你喊一气的!”她心疼花钱,又说:“怕你们也感染上,生出一群瘊子来!”老公说:“咱们小康胜大富,不当守财奴,你在网上想必也查出来了,瘊子这类东西,归根结底跟心情有关,喊雁阵恐怕就是一种化解焦虑的心理疗法,心情舒畅,经脉大通,免疫功能必然提升,治什么病也得先从这个入手,至于传染,咱们之间是互相免疫的呀,那可能性几乎等于零。”那个周末,他们一家出现在湿地公园,正观赏,荣荣发来彩信,她一看就明白:“闲言碎语风过耳”“排名跌位不在一时”“唱机失声心音未泯”闺蜜将她倾诉过的烦恼一一点化,正如翩飞的雁阵,身边有亲人,关怀有好友,她不禁开怀高喊:“
17、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老公和儿子也跟她一起快活地喊信不信由你,过了一周,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先瘪后掉。(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对手背上长出的瘊子,“她”上网查资料、去医院就诊、买药备用,还用煮薏米粥、吃醋泡蛋等太平偏方来治,写出了她有病乱投医的焦躁状态。B“她”对关于她老公的闲言碎语一直没放在心上,当“她”给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打电话无法接通时,又固执地连拨数遍,依然无法接通,让“她”开始怀疑老公。C小说用“好烦”“烦透了”等词语准确贴切地写出了她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当代都市女性缺乏耐心、抗挫折能力差的现状,“她”具有典型意义
18、。D“老公”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但也是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对主要人物“她”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以他沉稳、开朗的形象来衬托妻子的形象。E.小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剪裁精当,详略有致,张弛有度,语言朴素却极具表现力。(2)小说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6分)(3)小说以“喊雁阵”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结尾说:“信不信由你,过了一周,她手背上的瘊子果然先瘪后掉。”你相信向雁阵大喊“大雁飞,瘊子追;大雁落,瘊子掉。”真的能让瘊子消失吗?你认为她手上的瘊子是怎样掉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
19、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5分)和鲁迅的会见 巴金风尘仆仆地从广州返回上海,恰好上海正在传说着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说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了爱国人士杨杏佛,反动派的黑名单上的下一个暗杀对象将是鲁迅,而鲁迅却不顾危险,还是去万国殡仪馆亲自为杨杏佛送殓。 巴金对鲁迅是十分敬重的,十二年前他去北平考大学,因病临时未进考场,住在北河沿一个公寓里,陪伴他度过这半个月寂寞苦闷的生活的,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他早就读过鲁迅的小说,但他不是一开始就读懂了它,而是逐渐深入了解它的。他觉得鲁迅对社会知道得多,知道得深。鲁迅的作品不但教会他懂得写作,而且也教会他懂得人生。它是
20、他的启蒙老师。他在几年中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后来又读了鲁迅的另外两本著作徬徨和野草,他更热爱它们,还背诵了它的某些篇章。现在,他听了有关鲁迅的传说,他为他耽心,更对当前社会的黑暗现实感到忿怒 过了一个月,即1933年8月初,生活书店出版的文学月刊刚刚创刊,第一期的内容有鲁迅茅盾的言论,也有巴金的作品。刊物的主编傅东华在靠近南京路的会宾楼找了个小房间,请几个作者聚宴,想听听大家对刊物的意见。被请的人不多,巴金到时,看见个子不高、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主人傅东华和助手黄源已坐在那边,等候着大家。旁边还有茅盾,此外还有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他们都是文学创刊的积极支持人。大家正相互招呼着,忽然房间门帘一掀,一个
21、老人进来了,巴金抬头一看,就知道那是鲁迅先生,瘦小个子,浓黑的胡髭,浓黑的横眉,可是比在照像上看到的更加和善慈祥。 傅东华给大家作了介绍,这次很自然的,被介绍的重点是巴金,因为许多人是相互认识的,而巴金却与不少人是初见,他也是席中最年轻的作家。 鲁迅一到,席上便热闹起来。他说话亲切,自然,幽默而有风趣。大家知道鲁迅来上海已经六年,一直住在虹口东横浜路景云里23号,刚在不久前迁居到施高塔路(即今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来到这里要乘二十分钟时间的电车,他精神很好,讲了许多话,一点也不疲倦,谁也不曾感觉到他患有肺结核病。当时东北义勇军还在我国东北与日本侵略军浴血作战,国难临头,敌忾同仇,人民是坚决支持
22、抗日力量的。这天,鲁迅先对文学杂志提出一些希望,并为傅东华出了一些具体点子;然后与大家一起谈到京沪那些帮闲文人的各种丑态,和国民党的既愚蠢又恶劣的宣传方法,最后终于谈到林语堂和他编的论语。鲁迅和大家对论语所提倡的“幽默”和“性灵”都感到不满,认为他们油嘴滑舌,既脱离当前现实,又很不严肃,只能引读者走向歧途,削弱民众的战斗力量,归根结蒂,是为统治者作了帮闲和帮凶。鲁迅又告诉大家,他曾写信给林语堂,劝他翻译点英国古典文学作品,因为鲁迅知道林的英语基础很好,如能把他的才能用在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上,那比目前提倡幽默小品要有意义得多;林语堂不高兴地回信说,等到自己老了,再考虑去做这样的事情。 巴金听着大
23、家畅谈,有时自己也偶然说上几句,但他讲得很少,主要是听着鲁迅亲切自然、诚恳动人的谈话,觉得这样一个有笔如椽的大作家,和他相处竟是那样平易近人,而且心地是那样热情,那样善良,那样慈祥。他为之感动。他从鲁迅身上,既吸收了他的思想的精华,也感受了他素质的纯美。鲁迅的眼睛明亮如炬,它的光芒,照透了人们的心,使善良的人感到温暖,使邪恶的人为之颤惧。 巴金将赴日本的消息在朋友中传开,当年10月初,文学杂志社的傅东华、黄源等就给巴金饯行。鲁迅知道巴金即将去日本,十分高兴,谈话的中心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讲述日本风俗人情方面,他的话讲得很生动,还讲了一两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由于言语不通闹的笑话,意思是希望巴金能把日文
24、学好,还希望他在日本仍能继续进行创作,“到了那边,文章也得多写”。巴金非常感谢鲁迅对他的鼓励,并问鲁迅什么时候再去日本?因为他听说曾有人劝鲁迅到日本休养。鲁迅笑了笑,说:“将来再说吧。”鲁迅谈起最近楼适夷等几个熟人被捕的情形,使人想起不久前鲁迅为日本友人所作的无题万家墨面的“于无声处听惊雷”诗句。巴金似乎看到鲁迅从眼里射出来的愤怒之光。(摘编自徐开垒巴金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上海有传言说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了爱国人士杨杏佛,下一个暗杀对象将是轮训,所以巴金风尘仆仆地从广州返回上海。B.巴金曾在十二年前,求学考试不顺的寂寞苦闷的生活里,读到鲁迅的短篇
25、小说集呐喊,因此对鲁迅是十分敬重的。C.1933年8月初,文学月刊创刊,第一期的内容有鲁迅、,矛盾的言论,也有巴金的作品。为了答谢主编佛东华,他们家宴。D.鲁迅曾写信给林语堂,劝他翻译点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林语堂勉强表示同意,说等到自己老了,再考虑去做这样的事情。E. 巴金从鲁迅身上,既吸收了他的思想的精华,也感受了他素质的纯美,说明巴金在成长中受到了鲁迅很大的影响。(2)“巴金听着大家畅谈,有时自己也偶然说上几句,但他讲得很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6分)(3)文中有两处是对鲁迅进行肖像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两处肖像描写的不同之处。(6分)(4)文章结尾说:“巴金似乎看到鲁迅从
26、眼里射出来的愤怒之光。”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联系全文,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青年作家来说,要多作 的速写,不要一来就写长篇大作。 写一封 的求职信,可以大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国内多位知名学者,适时推出(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该书 地呈现了人类历史前时代至21世纪的世界历史。A.言简意赅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B.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C.简明扼要 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 D.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短小精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央财政领导小组指出
2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B.与历史上的大国崛起相比,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与所处国际环境决定的。C.展览通过2000多件实物,40多幅图表以及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充分展示了各族新疆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D.广州天河区某大型连锁超市里,各种月饼玲琅满目,价格高的一盒平均两百元左右,低的一盒五十元左右,豪华月饼几乎见不到。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人口众多,大家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的差异很大,让公众了解科学, 。从而在社会文化过于娱乐化的当下,满足不同
28、知识结构与层次的人群在知识、精神、文化上多方面的需求。A.不能仅限于了解科技知识,还应该营造一些可让公众接受科学精神的空间。B.不能仅限于营造一些可让公众接受科学精神的空间,还应该了解科技知识。C.不是了解科技知识,而是应该营造一些可让公众接受科学精神的空间。D.不是营造一些可让公众接受科学精神的空间,而是应该了解科技知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中国西部生长着大片胡杨,它 ,像是马戏团的小丑,拼命地博得观众的笑声。为此,它要付出许多。在阳光的舞台中央,它 ,它只能用浓密的树叶去遮挡着阳光,这是它唯一
29、的盾牌,柔软,却坚硬。它 ,便很快地穿越沙质的土壤,以坚忍的根系,向深处进发。17.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六、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牧羊人把羊群赶到另一块草地时,如果途中遇到障碍,他就会找一头山羊来带路。山羊会勇往直前,领先跳跃障碍,后来的绵羊也就一只只乖乖地跟着跳过去。有趣的是,即使把障碍除去,后面的羊群还是会照跳不误,就像障碍物依然挡住去路一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试卷答
30、案及评分细则命题学校:孝昌一中 命题教师:陈雄云 胡伟 黄红 郭勇 审题教师:欧阳秀萍 1、CC项将原因唯一化。原文“但所唱的那些内容,又并非是为逗乐而逗乐的,其中不乏斥政、哀民的,所以后来儒家将诗经定为五经之首,也是有道理的。加上诗经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不同于人人都能唱的通俗歌曲,所以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占的比重不太多。”2、B“或许”错。原文“一个社会若是成了演唱的盛世、说笑的盛世、耍闹的盛世,注定会导致真正的社会文明的虚弱化,泡沫化,浮躁化”。3、C项绝对化,原文是“京剧剧本中的内容,主旨上宣扬的又大多是道义”。项,张冠李戴,“是正常的”错。原文“世上既然出现了娱乐业,就表明任何人都需要
31、娱乐,这是正常的”,而不是说“当前娱乐之风盛行,是正常的”。D项,曲解文意,“身处盛世”错。原文“中国真的进入时时欢乐、处处快乐的盛世了吗?不必回答,看看天灾人祸频出、不公平之事仍多的现象就可以了”。4、A5、D“侧重于抒情,借景抒情”错误,应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6、A“描写声音的由近而远,由弱而强”错误,应是“由远而近,由弱而强”。7、(1)欧阳先生正在夜里读书,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心里害怕。他一听,惊道:“奇怪啊!”(“方”“异”“悚然”各1分;“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定语后置1分;句意1分)(2)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
32、虑使他的内心受煎熬,无数琐碎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感” “劳” “中” “摇”各1分;句意1分)8、寒蛩惊梦、月下独行。(2分)上片叙事,前三句写不停鸣叫的蟋蟀声惊醒好梦;后三句写梦醒后,独自在月下徘徊。(1分)刻画了忧愁苦闷的词人形象。(1分)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披衣起床,绕着台阶来回踱步,抬头一望,只见朦胧的月色正照在窗帘之上。在叙事之中借景抒情,借景物的描写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忧愤、苦闷。(1分)9、前三句写词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执著信念。“白首为功名”,他为“功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此处功名并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为报国仇,收复疆土。
33、中原恢复,词人就可以回到故乡。(3分)后三句写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及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满腹心事要说又不能对人说,只有通过琴声表达。词人反对议和,但奸臣专权,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痛苦难言,苦闷深重。(3分)也可如下作答:(1)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3)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4)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赏析】上片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开头三句写秋夜梦回,意境含蓄而深沉。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作者梦见自己正率部转战千里,向阔别的故土胜利挺进。眼看驱逐敌寇、光复河山的理想即
34、将实现,令作者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可惜好梦不长,终于被不停鸣叫的蟋蟀声惊醒。醒来的时候,正是半夜三更。接着三句写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披衣起床,绕着台阶来回踱步,抬头一望,只见朦胧的月色正照在窗帘之上。这里借景物的描写烘托内心的孤寂,用平静的语气叙述不平静的思想活动,显得曲折深婉,寄寓着壮志难酬的忧愤。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
35、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
36、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10、(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1、(1)B C (答C给3分;答B给2分)B项,“快乐有趣”错,“我”朋友生活一团糟,而不是快乐有趣;C项,“多采用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错,全文并没有很多的心理描写。(2)“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串联各个情节的线索作用。(2分)小说由“我”回想我们一起读书的生活,“我”观看西林巴尔儿女的表演和“我”对“我”同学现在生活的感叹几个情节构成,“我”串联了小说所有情节。(2分)心理变化:由即将见面
37、的“激动”,担心不认得的“不安”,听到斥责的“羞怯”,等待过程中的“期待关切”,了解到现状的“失望”构成。(2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四个给2分)(3)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很随意:小说通过上课时的不认真严肃和经常出去闲逛的情节以及常穿一身油得发亮的衣服蓬松的头发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3分) 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婚后依然到处闲逛,没担起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还好吃懒做脾气也很暴躁,从其子女的对话可以看出。(3分)(特点2分,分析1分。另如“邋遢,不爱清洁,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形象特点可酌情赋分,要有观点有分析。)(4)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生动曲折,幽默讽刺,从侧面表现
38、了老同学的生活境况,更显真实。 从侧面让“我”的老同学的那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懒散、没有责任心的人物形象特点更加饱满真实。 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警示人们注重儿时习惯的养成,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人,尤其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通过侧面描写孩子做游戏,更能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每点2分,分别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读者四个角度分析,分点答题尽量层次清晰。另有其他观点可酌情赋分。)12、(1)A、D(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项,给于张伯苓帮助支持的人很多,严修只是很重要的一个,所以B项说法以偏概全;C项,张伯苓能创办中国的“非
39、常成功的私立大学”南开大学,原因很多,留学美国只是其一,所以C项说法片面;E项,提供深造机会是为“有潜力”的教师,“很多中国留学生谢绝国外的高薪聘请”属于无中生有。 (2)爱国,有理想抱负,希望国家强盛;对事业非常执着,克服重重困难创立南开大学,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作认真务实,讲求方法,用行动和热情获得周围朋友的支持,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生活简朴,为把南开做大做强而努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3)提到张伯苓与服务员的对话,通过细节描写(实例)证明张伯苓“从没有在自己身上乱花过一分钱”。(2分)表达了作者对张伯苓的生活简朴,公私分明,对自己非常严格的品质的高
40、度赞扬,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2分)与张学良造访张伯苓发现张伯苓居住环境很差的细节照应。(2分)(4)在设计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具体事宜方面;为南开大学物色教师人才方面;在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方面;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方面。有创办一流私立大学的理想。并且有为理想奋斗终身的毅力。在对待人才上尊重别人,竭诚优待人才,并发展人才的才干。在对待自己问题上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第一问4分,每点1分;第二问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3、 D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左右顾盼: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
41、记忆力强。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时,为了表示论证引用很多的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含贬义。成本大套:一般指唱词、发言等冗长繁复。14、 DA、并列成分搭配不当,“享受乐趣”可以,不能“享受情操”。B、两面对一面。“能否渡过危机”与后面“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对应。C、中途易辙。15、 B第句承接开篇话题“五四”运动;第句“正是这种发现”紧承第句中的“发现”话题;第句中“从此”一词承接第句中“划时代的意义”;第句中“而且”与第句中“不仅”照应;第句补充说明句内容。16、(1)染于青则青(2)也容易降落到深渊(3)在身体方面如此(共分,每点分)17、中韩自贸协
42、定实施第二轮降税,(分)山东企业将明显受益。(分)18、文章如能以整理为中心,从眼前的生活实际说到抽象的思维精神,言及理清自我更利奋然前行之意思,则记叙、议论皆可。另有其它立意如能十分切准材料意思亦可。【译文】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
43、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
44、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