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章节名称)新文化运动学科历史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期第一学期预计课时数1本案为其中第1课时课型新课讲授选用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资料1、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北师大历史系近代史组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中华书局1977年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诞生的第一课。其上承袁世凯的独裁、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是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
2、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体现。同时,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科学和民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现实,增强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学生情况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
3、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教学方法选择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教学媒体主要是选用powverpoint教学投影仪,播放教学的幻灯片,以呈现历史史料和板书;同时选用视频播放器,主要播放新文化运动简介等视频资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情境。 板书设计一、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复古尊孔。2、一战以来,民族资本主义
4、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时间:1915年指导思想:民主、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2、 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3、 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4、 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
5、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复兴紧迫感。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
6、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归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一、 新课导入师:中国近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国饱经外国列强的凌辱,而我们的先辈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康有为、孙中山可以说是他们杰出的代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的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就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老师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做一介绍,其中介绍新文化运动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用表格,用以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在讲授历史背景时要着重讲授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同时袁世凯却图谋复辟帝制,
7、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于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爆发】1、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复古尊孔。2、一战以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先放映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视频,既营造真实历史情境,又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说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时间,主要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和活动基地】具体内容如下:时间:1915年兴起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指导思想:民主、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活动基地:北京大学2、运用史料: 史料一: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
8、力,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陈独秀敬告青年让学生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民主 史料二:科学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陈独秀 科学是味药,既然是药就可以治病,可以治迷信、愚昧、不改现状,不思图变革的病。 鲁迅以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另一口号:科学3、讲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通过说明旧道德的内容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旧道德是封建统治的护身符,说明为什么要提倡新道德】史料:打倒孔家店!学生讨论:打倒孔家店的提法对不对?这口号还适用于今天吗?【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学生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和讲解,借此以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
9、定东西方文化的偏激倾向】4、讲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运用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文来说明反对旧文学的原因】史料:“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之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建设文明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学生朗读以上史料,学习新文学的具体内涵和作用】5、讲授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运用视频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简况;运用教材111页材料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6、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老师通过对内容的分析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a、动
10、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b、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c、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d、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7、讨论: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快一百年了,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吗?老师提出问题:a、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迷信与愚昧?b、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民主和科学?【学生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升华,这种在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科学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8、小结a、老师指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对今天的启示。b、老师总结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简要进程: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教学流程图(可略)个性化
11、教学1、 在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两三分钟的主体演讲:我心中的民主与科学。2、 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改如何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作业设计及检测1、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地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析】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逆流而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通过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并与文学革命相结合,彻底否定了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易错点选A,没有看清题干的“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答
12、案 B2、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主张民主制度B、倡导学习西方C、反对“尊孔复古”D、坚持反封建【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将革命进入到了更为隐秘也更为重要的思想领域,想从思想领域彻底清除封建残余。答案 D3、 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学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A、 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B、 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C、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前期局限性的理解,以及钱玄同的主张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答案 D教学反思
13、、总结 本节课的教目标基本达到了,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理解基本到位。各子目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整课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使用得当,教学富有感染力和激情。将现实与历史知识结合做得比较成功,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就使得学生无法更好更直观地把握课程知识结构。其次是留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不够,整节课节奏过快。专家点评及学生反馈1、做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疆域。这节课不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落实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老师通过视频资料、原始史料为学生构
14、建出了真实的历史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思维的训练,同时,老师将历史与现实充分结合,既增加了历史的现实感,又引导了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社会,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对教材内容作出了合理的取舍,体现了新教材的课程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旧的课程观,其核心的理念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的问题,这节课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增补了一些新的历史素材,为师生展开对话,共同创造发生性知识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新课程观念。3、将
15、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让学生用现实生活经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通过我们现实生活中现象让学生去理解历史,让学生自己发现、质疑、分析、归纳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而将其与历史知识相联系,以达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达到这样目标,本堂课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朗读史料、观看视频等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展开思维的碰撞。5、缺点和不足:课堂节奏有点紧凑,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导入时前后知识链接、过渡不连贯,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