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江一中2015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王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A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B祠堂文化大为盛行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
2、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3、赵翼廿二史劄记 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 “萧何沛主吏 橡,曹参狱橡”厲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 白徒。樊哙则屠狗者” “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状况说明了 A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 B市民阶层箪拥了国家政权C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 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
3、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5、“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材料说明“争臣” A有利于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有利于对天子诸侯的谏议 C从法律上真正约束了王权 D防止了各级政府决策失误6、北宋某一官职的职能是“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签字署名)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检举揭发)以闻”。该官职是A转运使 B三司使 C通判 D知州 7、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
4、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8、“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9、“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
5、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10、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1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
6、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官职,下列哪条途径可行?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经商致富 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12、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13、唐士其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到:罗马人对国家和个人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他们各自有其特定
7、权利和义务。国家是社会性存在的一种必须的和自然的框架,但是个人而不是国家才罗马法律思想的中心。 A罗马法注重保护罗马人的权利和利益 B罗马法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C罗马法确保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 D罗马实现了人民主权式的民主14、“民主的方法是做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近代时期,下列机构(或职务)的产生方式与材料表述不相符的是 A英国下院 B美国总统 C德国联邦议会 D法国众议院15、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
8、的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16、一个叫鲍布的美国人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到:“叛乱者在事件发生期间行为公正,他们签署宣言,任何恐吓外国人的人将被处死,任何做有利于保护外国人及教堂的人将得到奖赏。他们做尽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以获得外国人的支持。清政府亦保护外国人。”信中的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7、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
9、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带着这种“亟变”,当时有识之士寻找民族出路主要着眼于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 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 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 D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与文化18、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19、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
10、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其思想主张是A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 20、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
11、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C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 D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2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鸦片战争一中法战争一甲午战争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一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22、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23、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
12、等价值观。这一运动 A削弱了民众的反日情绪 B有利于塑造蓬勃向上的朝气C扩大了国共之间的分歧 D恢复了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24、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B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25、“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
13、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
14、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2)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
15、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7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
16、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
17、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
18、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6分)(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1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6分)第1次月考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 26、(17分)答: 27、(18分)答: 28、(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向往的“国民政府”,按其性质来说,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点,他后来所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和“五权宪法”的主张,就是鲜明的证据。孙中山将建国过程机械地分为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时期),而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五权
20、宪法”依据“权能区分论”,主张政权应归之“有权的人”,治权应归之“有能的人”。这就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的限制。陈辉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材料二: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的问题。相关资料选录如下:“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我愿顽固派先生们,于其“限共”、“溶共”、“反共”等工作洋洋得意之余,也去翻阅一下这个宣言。原来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宣言中说道: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21、,其真释具如此。就可知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真三民主义,其他都是伪三民主义”毛泽东关于新旧三民主义的论述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理解有何不同,同时简要指出其观点不同原因。(9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的原因。(6分)28、(15分)答: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15 ADCCB 610 CCABB 1115 BDBCA 1620 CCCBC 2125 BBBCD26.(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6分)内涵:从贵族
22、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4分)(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2分)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5分)不是真是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劝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5分)(任答一种观点均可)27.(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3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
23、;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分)(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6分)(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3分)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3分)28、(1)不同:孙中山认为,根据新三民主义成立的国民政府,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而人民还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的政治原则基本相同,只有建立在三大政策基础上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6分)原因:所处的阶级立场和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3分)(2)原因:新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提倡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