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检测卷三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五、六、七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它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22022怀仁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西方史学家这样描写近代某一事件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现在冲破了
2、长久以来包围着她的愚昧和迷信,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实质上这一事件()A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B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内地C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32022河北省邯郸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面对鸦片战争的冲击,奕山上奏,“必须仿制夷式样,庶堪与该夷对敌”;包世臣指出,“英夷之长技一在船只坚固,一在火器精巧”,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见,当时的()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C传统经世致用思想被颠覆D中央权力下移已经初露端倪42022浙江绍兴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对清朝统治,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
3、洋”,这表明近代中国()A中外文化兼收并蓄B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52022衢州市高一第二学期3月考试“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曾说,“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据此可知,康广仁()A肯定了戊戌维新的积极意义B批评了戊戌维新的守旧软弱C分析了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D赞扬了戊戌维新的斗争精神6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实践上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太平
4、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辛亥革命72022北京市丰台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资料内容,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一四洲志海国图志二资政新篇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A.救亡图存的探索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82022常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全国15个巡抚中,1840年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18641866年间,均由汉人充任,18671869年间,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从18511911年,65.4%的总督和77.8%巡抚是汉人。这些变化()A证明满汉矛盾得到缓和B表明汉族官僚势力扩大C导
5、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是列强干涉内政的结果92022福建省漳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10下图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A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B使民主科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112022牡丹江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
6、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12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和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B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132022锦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出席这次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
7、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42022珠海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下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一现象()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152022德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其重大意义在于()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8、派的第一枪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16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会师是克服右倾错误的成果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吴起镇C会师意味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D会师后我党实现了伟大转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2张家口张垣联盟高一第一学期12月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
9、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材料二自1898年10年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闫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年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
10、”“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182022苏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
11、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来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2、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6分)192022辽宁省高三新高考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905年清政府派戴鸿慈等五大臣赴俄,会见俄国大臣维特,询问其对于中国仿行立宪的意见。维特认为应先从制定法律入手,且务必延请中西法律专家认真研究,权衡利弊。确定律法后,君臣民众均要遵守,然后才能将立宪提上日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五十年时间进行准备。因为“欲速不能,过迟不可。上急行而下不足
13、以追步,则有倾跌之虞;上不行而下将出于要求,则有暴动之举。”摘自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清晰。)20“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想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
14、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孙中山全集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材料二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
15、其对孙中山的启发。(6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8分)阶段检测卷三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五、六、七单元)1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市场和原料的要求,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不是偶然,排除A项;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贸易
16、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巧合,排除B项;材料旨在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没有分析战争的结果,排除C项。答案:D2解析:“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指的是鸦片战争,这一事件意味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内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不是鸦片战争,排除C项;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而不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晚清时期已经有部分士大夫看到了西方技术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学习西方技术,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故选B项;材料只是个别人物对西方的认识,不能推断向
17、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据所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向西方学习,没有涉及权力下移,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借助宗教理论来开展斗争活动,这说明他们缺乏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义和团运动“反洋教”、“灭洋”,不能体现中外文化兼收并蓄,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宗教层面的借用,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均未追求民主,排除D项。答案:B5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康广仁认为变法反对势力过大,君主无权,最后必然会失败,说明的是康广仁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故选C项。答案:C6解析:洋务运动是
18、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最早实践,属于“师夷”,戊戌变法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属于最初的“变古”,故选C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不是变古的实践,排除A项;戊戌变法不属于师夷的最初实践,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实践,不是变古的实践,排除B项;清末新政不是“师夷”的最初实践,辛亥革命也不是变古的最初实践,排除D项。答案:C7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材料中的著作或文件即是这一探索历程的体现,故选A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只有孔子改制考,排除B项;C项是材料中的著作或文件出现的背景,而非主题,排除;新文化运动
19、标志着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演进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方面,排除D项。答案:A8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地方官中汉族官员的比例显著上升,故选B项;材料中汉族官员比例的上升激化了满汉矛盾,排除A项;1911年武昌起义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C项;该变化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据材料主旨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于辫子的态度不一,说明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故选A项;材料只是人们对待辫子的态度,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B项;据所学辫子只是社会习俗,不是革命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据所学仅以人们对待辫子的态度不能说明封建陋习的问题,排除D项。答案:A10解析:据材料“近代中国民
20、主革命、体现现代化、强调暴力但又富有理性的历史事件”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故选A项;使民主科学深入人心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排除D项。答案:A11解析:新文化运动扫除了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腐朽的部分,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学术,并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故选B项;据材料“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传统儒学的现代化”可知,新文化运动没有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扫除了传统文化中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腐朽的部分,有利于传播新文化,解放人的思想,推动了救
21、亡图存的运动,排除C项;“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表明没有全面接受西方文化,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五四运动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更加看清了中国社会的现状,看清了帝国主义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故选B项;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指由资产阶级转向无产阶级,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思想多元化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不符,排除C项;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了,但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答案:B13解析:由“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
22、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D项;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A项;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B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的是八七会议,而不是中共一大,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据图数据可知,农民、工人的党员职业构成数量较多,这与1924年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有关,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改组的结果,不是基础,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仍然是资产阶级政党,排除B项;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年之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
23、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选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C项是古田会议的影响,排除;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排除D项。答案:A16解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意味着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C项;红军长征途中犯了“左”倾错误,因此长征会师是克服“左”倾错误的成果,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排除B项;会师后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而不是我党实现了伟大转折,排除D项。答案:C1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
24、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提倡绝对平均主义;根据材料一“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两者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坚决反对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第二小问主要原因,造成这种不同主要是因为二者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差异,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
25、物;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答案:(1)特点: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两者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6分,每点两分)(2)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坚决反对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4分,每点两分,言之成理即可)主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4分,每点两分,言之成理即可)1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战争,据材料一“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26、潮,因此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中国乃不国矣”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据材料一“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第(2)问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开启中国近代化;设立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开启教育近代化;筹建福建、南洋北洋三支海军,开启中国军事的近代化。第二小问进步,据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结合所学,维新派
27、主张学习近代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主张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小问理论,据设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结合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消极: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证明了
28、洋务运动的破产;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4分)(2) “小变”: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立新式海军。进步:康有为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分)(3)原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理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6分)19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证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并提取出一个观点,如由材料“应先从制定法律入手,且务必延请中西法律专家认真研究,权衡利弊”可得仿
29、行立宪要先结合国情制定法律;由材料“欲速不能,过迟不可。上急行而下不足以追步,则有倾跌之虞;上不行而下将出于要求,则有暴动之举”可得,改革应抓住有利时机、上下协同,或改革推进应循序渐进;等等。然后,需要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无论论述上面提取的哪个观点,都可以结合戊戌变法、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或者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来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做到多角度分析,史论结合。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提取的观点是有史实作支撑的正确观点。答案:示例观点:改革应抓住有利时机、上下协同或改革推进应循序渐进等。(2分)论述:史实可选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史实加以论述。(8分)20解析:第(1)
30、问关系:根据材料“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归纳出二者的关系是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启发:根据材料“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归纳出改造民众思想。第(2)特征: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可归纳出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根据材料“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可归纳出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根据材料“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可归纳出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思想及阶级关系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关系: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4分)启发:改造民众思想。性质:反帝爱国运动。(2分)(2)新特征: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大;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等。(4分)原因: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对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各基层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