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经过110个小时的探月之旅,于12月12日16时45分在月球附近顺利实施近月制动,成功完成“太空刹车”进入近月点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据此完成第12题。1.“嫦娥四号”没有飞行的领域是()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2.易对“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的信息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活动B.地球运动C.月球引力D.大气环流解析第1题,天体系统的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
2、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是除了银河系之外的星系,和银河系是并列的天体系统层次,“嫦娥四号”没有出银河系。第2题,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干扰“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信息。答案1.C2.A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梦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印度洋开展一次打穿地壳、地幔边界的大洋钻探。据此完成第34题。3.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钻到地心,则依次钻探到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
3、.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第3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所以依次钻探到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项错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B项错误;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但横波仅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通
4、过地核,横波不可以通过地核,C项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项正确。答案3.D4.D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之中,绵延5千米,是湘江下游众多沙洲之一。在橘子洲上,有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其外表材料为材质坚硬的花岗岩。据此完成第56题。5.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6.橘子洲和以下哪一种地貌最相似?()A.峡谷B.三角洲C.雅丹地貌D.海蚀柱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之中,绵延5千米,是湘江下游众多沙洲之一”可知,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5、第6题,读材料可知橘子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其位于河流的下游,而三角洲也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位于河流下游;峡谷位于河流上游;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5.B6.B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8.右图
6、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关于两侧坡度差异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解析第7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过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本题选B项。第8题,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侵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
7、A项。答案7.B8.A读下图,完成第910题。9.该地貌景观广泛分布在我国()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0.塑造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波浪侵蚀解析第9题,喀斯特地貌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第10题,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9.D10.C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第1112题。11.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A.a层B
8、.b层C.c层D.a层+b层12.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A.B.C.D.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可知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B项对,A、C、D三项错。第12题,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增加了大气厚度,从而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图中代表大气的反射作用。故B项对,A、C、D三项错。答案11.B12.B特朗勃墙是一种独特的依靠墙体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
9、收集的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14.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解析第13题,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使集热墙温度升高,室内四周是绝缘材料或玻璃,热量不能散到室外,因此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工作原理属于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D项对。第14题,图中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升高,空
10、气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C项对。答案13.D14.C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下图),完成第1516题。15.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D.下渗16.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A.地表径流增多B.降水总量减少C.蒸发量增加D.下渗量减少解析第15题,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D项正确。第16题,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
11、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C项正确。答案15.D16.C读图,完成第1718题。17.最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18.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低的是()A.几内亚湾B.日本海C.北海D.东海解析第17题,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大。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不会呈直线,故D项正确。第18题,四个海区中,几内亚湾位于赤道附近,海水密度最低。答案17.D18.A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第1921题。海面上飘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
12、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梦粱录对弄潮儿的描述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19.中的“海浪”属于()A.风浪B.涌浪C.潮汐D.海啸20.引起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风B.太阳C.月球D.海底地震21.引起描述的海水运动的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风B.太阳引力C.月
13、球引力D.海底地震解析第19题,“飘着”是关键词,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海浪主要是涌浪。第20题,“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月球因距离地球近而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第21题,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海底地震、火山和海底陷落形成的。答案19.B20.C21.D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第2223题。22.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3.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
14、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第22题,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景观位于安徽,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23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根系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状叶片是因为所处地区气温较低,为了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答案22.A23.C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
15、2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25.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第2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活跃程度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第25题,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因此最可能为森林土壤,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内蒙古东部,土壤有机质丰富。答案24.C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基瓦
16、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小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海水和河流的侵蚀
17、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沙坝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故西侧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故东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读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影响。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波浪侵蚀作用强;降水多,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小最快的季节是夏季。答案(1)西侧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波浪、潮汐);东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
18、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流水侵蚀作用强。(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波浪侵蚀作用强;降水多,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27.(14分)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2)根据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3)风、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填字母)层,原因是。(4)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5)(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填字母)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
19、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自下向上分为对流层(A层)、平流层(B层)和高层大气(C层)。正确判断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各题。答案(1)b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 ,对流层顶部温度约为-50 (2)地面(3)A该层集中了整个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4)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天气现象少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5)CB28.(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各数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2)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填数码)。目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填数码)环节最密切。(3)由和组成的水循环叫,环节中水量较大的是。我国最
20、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循环。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表示水汽输送;表示地表径流;表示下渗。第(2)题,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中的环节相同;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地表径流,所以与环节最密切。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为水分蒸发,是降水(海洋蒸发的水汽降落到海洋),二者形成海上内循环;的水量等于与的和,所以环节中水量较大的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河水经过蒸发形成水汽,和植物蒸腾作用形成的水汽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降落在该地,所以其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海陆间循环。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2)(3)海上内循环陆地内
21、海陆间29.(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位于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21402220米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苔原与土壤联系密切,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入侵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判断
22、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的“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2)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是。(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海拔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根据图示,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海拔低,坡度大,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第(2)题,坡度较大部位的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着生和定植,所以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第(3)题,植被与土壤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答案(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陡坡处,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