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2-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考点解读:1.能够结合区域分布图,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地区差异。2.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某些活动行为作出评价。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3-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4-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
2、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续表 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 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同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
3、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6-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分析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分析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原则 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5、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全球采取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9-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2015江苏卷)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 1图 2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10-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A.B.C.D.(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B)控制人口数量 加快发展新能源 加强科技创新 缩减生产规模A.B.C.D.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11-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的大小反映增长的快慢;“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
7、排放”只与GDP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有关,与人口数量无关。2.迁移应用 第(1)题,排除法。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并且美国和德国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为负值,而人均GDP变化率为正值,并不是同步增长的。第(2)题,直选法。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就要在经济发展中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通过加强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或者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一-12-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完成第
8、1-2题。1.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从产业链的构架图可以看出,该产业园主要是对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拆解再利用,故C项正确。第2题,从国外输入的主要是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等废弃物,进行拆解后变为再生资源进行深加工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答案 解析 关闭1.C 2.A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3-能力突破 典题试
9、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点解读:1.能够联系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2.能够判读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分析生产过程特点,以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4-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1)庞大的人口压力。(2)人均资源不足。(3)环境问题严重。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
10、5-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发展清洁生产 农业 推行生态农业 公众 提倡适度消费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6-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如何理解循环经济?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对比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
11、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8-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点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
12、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19-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植被破坏,水土流
13、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20-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21-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
14、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22-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陕北高原南部”说明地理位置;“以种粮为主,产量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说明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并产生了环境问题。2.迁移应用 第(1)题,运用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
15、第(2)题,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针对果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考点二-23-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2015安徽安庆二模)安徽省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规划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下图为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合肥经济圈打造循环经济服务平台最 主要的优势是()A.人才、技术和信息 B.原料和能源充足
16、C.水陆交通非常便利 D.产业基础雄厚 2.符合安徽省循环经济举措的是()A.淮北市推广“林特产茶沼”循环经济模式B.黄山市推行清洁燃油或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C.马鞍山和亳州市大力发展废钢铁资源回收再生工程D.皖西山区发展洁净燃煤技术煤电化资源综合利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就是追求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必须要依靠强大的技术等作为支撑。根据所学知识,合肥是安徽省的行政中心,属于中心城市,具有人才众多、技术先进和信息通达度高的优势,所以A项正确。第2题,淮北市和亳州市位于皖北,图示信息显示,其应当发展煤矿开采、煤电化和节水型生态农业为主的循环
17、经济;皖西山区应当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的循环经济;黄山市是旅游城市,人口流量大,交通压力大,推行清洁燃油或纯电动汽车等为主的循环经济措施,有利于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也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答案 解析 关闭1.A 2.B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24-高考常考图示(八)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1.常见类型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图形。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
18、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25-图 1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1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26-图 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
19、经济模式图图2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27-图 3 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图3所示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2.判读技巧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20、读图能力-28-(1)顺藤摸瓜法。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
21、点一 考点二 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29-对应训练 (2015山东青岛二模)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电解铝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厂可以为电解铝厂提供充足的电力,故C项正确。第2题,循环经济最主要的意义是环境效益,即节能减排,D项正确。答案 解析 关闭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