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162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考试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2、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4、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
2、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挤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3、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10、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11、与贾思勰的齐民
4、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文字,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3、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
5、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15、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 B.唐 C.宋 D.清1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由A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18、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6、 A老子 B甲骨卜辞C诗经 D楚辞1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2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的权威21、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7、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22、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解释2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思鸠 C伏尔泰 D卢梭24、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
8、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25、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2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27、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伽利略28、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A经典力学 B进化论C相对论 D量子论29、“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
9、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30、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 B资金 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3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法”对君权的作用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32、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所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33、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
10、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34、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35、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36、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文学派别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荒诞派文学37、冯桂芬在校邠庐
11、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38、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李大钊 C严复 D胡适39、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40、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
12、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各20分,共40分)41、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
13、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 何看待这一观念?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初期,绘
14、画中的圣母形象发生了变化,人们从绘画中可以看到圣母有了孩子以后脸上的微笑。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文化上的复兴,正是从圣母抱着圣婴的画中迸发出来的。 材料二: 第二十七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制。(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初期的圣母像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什
15、么?(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有人”是指的什么人?本材料的作者怎样批驳了“宣传者”的捏造?(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思想,并说明卢梭的思想在近代中国是怎样得到实践的?参考答案DCADD、ACAAD、CDDBD、DBCDD、CCBDB、BCBAA、CDCCB、DCADA41、(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4分)(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5分)(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4分)(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3分)(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4分)42、(1)圣母像显示出了母性的慈爱与幸福(或充满女性的柔美);人文主义。(6分) (2)罗马教皇或天主教会。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批判教皇的“因行称义”。(6分)(3)自由平等、人民享有革命权、主权在民。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