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素养微专题(八)科学思维系列(2)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境下的思维方法1(2020高考江苏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D解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A项正确;由于后代桔红带黑斑野生型21,不符合分离定律中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
2、合致死效应,B项正确;桔红带黑斑个体颜色鲜艳,自然条件下容易被天敌发现,容易被淘汰,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桔红带黑斑个体的基因型显性纯合时致死,因此通过多次回交,得不到性状不再分离的纯合子,D项错误。2(2019高考全国卷)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
3、0、0A解 析:双 亲 的 基 因 型 均 为 Bb,根 据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可 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 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 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 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 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3(2017高考全国卷,节选)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
4、(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解析: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可知,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答案: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子代基因型1/4NN 2/4Nn 1/4nn子代雄性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子代雌性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1分离定律中的致死现象(1)理解五种常见的致死现象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隐性致
5、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造成致死现象。(2)掌握解题流程写出无致死现象时的遗传图解去除致死个体变换去除致死个体后的比例。2复等位基因与显隐性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
6、个基因IA、IB、i,组成六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其中IA、IB对i为完全显性,IA与IB之间为共显性。3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一般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雌雄)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比如牛羊角的有无、人类秃顶、蝴蝶颜色的遗传等。从性遗传不同于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关键在于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关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比如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症等随X或Y染色体遗传。4表型模拟是指生物的表现型不仅仅取决于基因型,还受所处
7、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型有差异。1植物的花粉数量众多,但某种类型的花粉的成活率可能会显著降低。现有杂合红花(Rr)植株,自花受粉后,子一代中红花白花51,则该植株形成的花粉中成活率降低的配子及其成活率分别是()AR,1/2 BR,1/3Cr,1/2 Dr,1/3C解析:杂合红花(Rr)植株自花受粉后,若两种花粉存活率相等,则子一代性状分离比应为红花白花31。根据子一代中红花白花51,显性性状个体比例增大,故推测应为r的隐性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下降。设花粉中配子r成活率为x,则雄性个体产生r配子的概率为1/2x,产生R配子的概率仍为1/2,则雄配子中r配子所占比例应为x
8、/(x1),卵细胞为1/2R、1/2r,根据子一代中白花个体rr1/6,即x/(x1)(1/2)1/6,解得x1/2,即该植株形成的花粉中成活率降低的配子是r,其成活率为1/2。故选C。2苦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作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B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
9、/2D解析:基因型为Dd的苦瓜自交,后代DDDddd121,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子一代只有Dd可以产生后代,因此F2植株中DDDddd121,则D和d的基因频率都为1/2,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A、B正确;Dd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子代雌配子为 Dd 12,雄 配 子 为 Dd 21,则 后 代 DDDddd(1/32/3)(2/32/31/31/3)(2/31/3)252,所以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2/91/25/91/2,正常植株占5/9,C正确,D错误。3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
10、基因B、b决定。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A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B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D解析:图中单瓣紫罗兰自交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对重瓣为显性,A错误;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b,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b,由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自交比例变成了测交比例,显然是亲本之一只提供了一种含基因b的配子,则题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若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则题中F1单瓣紫罗兰自交比例应为单瓣紫罗兰重瓣紫罗兰21,与题意不符,B错误;重瓣紫罗兰由b基因控制,重瓣
11、紫罗兰基因型为bb,所以缺少B基因的配子不致死,C错误;若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则亲本单瓣紫罗兰(Bb)自交,亲本之一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而另一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b),符合题意,D正确。4猫的色素淡化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如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等。其中,Cb、CS对c均呈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则Cb和CS的显隐性关系不可能是()ACb对CS完全显性B镶嵌显性CCb对CS不完全显性DCS对Cb不完全显性A解析: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的基因型为CbCS、CSc、Cbc、cc四种。依题意可知,F1
12、中基因型为CSc、Cbc、cc的个体依次表现为纯白色、奶白色、白化;又因为F1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说明Cb和CS的显隐性关系可能有三种,即镶嵌显性、Cb对CS不完全显性、CS对Cb不完全显性,但不可能是Cb对CS完全显性。5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幼牛,既有白色的毛,也有红色的毛,远看像粉褐色。让子一代粉褐色母牛与白色公牛多次杂交产下多个子二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色是显性性状B红色基因对白色基因为不完全显性C子二代中有粉褐色牛和白色牛D子二代牛雌雄随机交配的后代中白色牛所占的比例为1/16C解析: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幼牛,既有白色的毛
13、,也有红色的毛,即双亲的性状在子一代中同时表现出来,说明白色和红色为共显性。假设控制白色和红色的基因分别为A1、A2,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1A2,让其与白色公牛(A1A1)多次杂交,产生的子二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1A1A1A2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粉褐色11。让子二代牛雌雄随机交配的后代中白色牛所占的比例3/43/49/16。6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下列解释中最可能的是()A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B环境因素影响了表现型C种群中存在杂合致死现象D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B解析: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
14、,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31。若为不完全显性,则性状分离比为121,A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最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了生物的表现型,使部分显性性状的个体表现为隐性,B正确;若是杂合致死则种群中不会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C错误;若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能受精,则子代应该全为显性性状,D错误。7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萤火虫种群中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AA个体,可能是因为含A的配子无法成活BA和A都对a为显性,而A和A之间为共显性C基因型为Aa和A
15、a的个体杂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D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基因型表现型AA、Aa红色AA、Aa黄色aa棕色D解析:无AA个体,可能是AA个体纯合致死,或含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无法成活,A错误;AA、Aa均为红色,AA、Aa为黄色,说明A对a为完全显性,A对A、a为完全显性,B错误;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AA、Aa、Aa、aa),三种表现型,分别为红色(AA、Aa)、黄色(Aa)、棕色(aa),C错误,D正确。8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
16、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为非秃顶B女儿全部为秃顶,儿子全部为非秃顶C女儿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D女儿为秃顶或非秃顶,儿子全为非秃顶C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则子代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所以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故选C。9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其性别的是()ARrrrBrrRRCrrrr DRrRrB解析:根据
17、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个体中R_表现为红色,而rr表现为白色;雌性个体中R_和rr均表现为白色。若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R_,如果子代个体表现为红色则为雄性,如果子代个体表现为白色则为雌性。Rrrr,子代为Rr、rr,子代中红色个体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A错误;rrRR,子代均为Rr,若子代为白色一定是雌性,为红色一定是雄性,B正确;rrrr,子代均为rr,雌雄个体均为白色,C错误;RrRr,子代基因型为RR、Rr、rr,红色个体一定为雄性,但白色个体无法确定性别,D错误。10研究表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两只表现为母羽
18、的雌、雄鸡交配,F1雌鸡与雄鸡的比例为11,且雌鸡全为母羽,雄鸡中母羽与雄羽的比例为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鸡的羽毛性状中,母羽对雄羽完全显性B该性状的遗传中,雌激素可能会影响a基因的表达C若F1母羽鸡自由交配,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1/6D亲代雌鸡、雄鸡的基因型均为AaC解析:亲本均为母羽,子代出现了雄羽,因此母羽对雄羽完全显性,A正确;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雌鸡与雄鸡的比例为11,不存在致死现象,但雌鸡全为母羽,雄鸡中母羽与雄羽的比例为31,可推知雌激 素 可 能 会 影 响 a基 因 的 表 达,B正 确;F1中 雌 鸡 基 因 型 为1/4AA1/2Aa1/4aa,雄鸡的基因
19、型为1/3AA2/3Aa,自由交配后代aa的比例为1/6,因雄羽只能在雄性中出现,所以雄羽鸡比例为1/12,C错误;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母羽,子代出现了雄羽,故亲代雌鸡、雄鸡的基因型均为Aa,D正确。11.“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螺壳表现为左旋个体和表现为右旋个体的基因型均各有3种C让图中F
20、2个体进行自交,其后代螺壳右旋左旋31D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为父本进行交配解析:据图分析,左旋螺dd作为母本,与右旋螺DD作为父本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表现型为左旋螺(与母本相同),子一代为Dd,Dd自交,子二代全部为右旋螺,且后代DDDddd121,说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母性效应”现象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A正确;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 2种;螺壳表现为右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则表现为螺壳右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Dd或dd 3种,B错误;让图中F2个体进行自交,DD和Dd自交的
21、后代都是右旋螺,dd自交的后代是左螺旋,因此后代螺壳右旋左旋31,C正确;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鉴定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为父本进行交配,若后代都是左旋螺,则基因型为dd,若后代都是右旋螺,则基因型为Dd,D正确。答案:B12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体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B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C雄蜂均为褐色眼D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D解析: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假设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合体的蜂王的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的基因
22、型及其比例为Aa1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基因型为A,因此后代雌蜂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1,即后代雌蜂全部为褐色眼;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褐色眼黄绿色眼11。13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的遗传现象。某种蝴蝶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黄色)和y(白色)控制,该种蝴蝶的雌性只有白色而雄性有黄色和白色两种体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体色的等位基因Y和y的根本区别是_。(2)请根据题意写出该蝴蝶种群中雄性个体所有的基因型及表现型:_。解析:分析题干可知,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
23、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即雄性蝴蝶中,基因型为Y_的个体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而雌性蝴蝶无论基因型是什么都表现为白色。(1)控制体色的等位基因Y和y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该蝴蝶种群中雄性个体所有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YY(黄色)、Yy(黄色)、yy(白色)。答案:(1)组成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YY(黄色)、Yy(黄色)、yy(白色)(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选取一对从未交配过的蝴蝶做杂交实验,使得亲本及后代根据体色就可以直接判断性别。有同学认为若想满足条件,两个亲本最好是纯合子,其杂交组合:_()_(),这样做的好处
24、是_;细心的同学发现亲本也可以存在杂合子,而且马上列举出了杂交组合_()_(),虽然后代的基因型有_种,但对实验结果无任何影响。解析:(3)两个亲本最好是纯合子,其杂交组合:YY()YY或yy(),这样做的好处是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YY或Yy,雄性蝴蝶全为黄色,雌性蝴蝶全为白色,便于判断。亲本也可以存在杂合子,杂交组合为YY()Yy(),后代的基因型是YY、Yy 2种,雄性蝴蝶全为黄色,雌性蝴蝶全为白色,对实验结果无任何影响。答案:(3)YYYY或yy 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便于判断 YYYy(顺序可颠倒)214一种野生型麦粉蛾(AA)的幼虫皮肤是有色的,成虫复眼是深褐色的。这种色素是由一种叫作犬
25、尿素的物质形成,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个体(aa)缺乏犬尿素幼虫不着色,成虫复眼红色。因为精子是不带有细胞质的,而卵细胞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当基因型为Aa的雌蛾形成卵子时,不论A卵或a卵,细胞质中都容纳了足量的犬尿素使得幼虫着色,但随着个体发育色素逐渐消耗,如果细胞中没有继续产生犬尿素,成虫性状就会受到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1)雄性个体AA与雌性个体aa杂交,后代幼虫及成虫的表现型是_(填“有色褐眼”“无色红眼”“有色红眼”或“无色褐眼”)。(2)如果雌性个体AA与雄性个体aa杂交,后代表现型和(1)结果是否一致?_(填“一致”或“不一致”)。(3)首先用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a
26、a雌性个体进行正交,然后再进行反交,则正交后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反交后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的雌性提供的所有卵细胞均带有犬尿素,能使后代幼虫皮肤着色,但成虫复眼的颜色依旧由后代本身的基因型决定,即Aa雌性个体的后代中,AA与Aa表现为有色褐眼,aa表现为有色红眼。(1)雄性AA个体与雌性aa个体杂交,获得的后代均为Aa个体,即幼虫皮肤有色,成虫复眼深褐色。(2)如果雌性个体AA与雄性个体aa杂交,后代均为Aa个体,表现型与亲本雌性相同,即幼虫皮肤有色,成虫复眼深褐色,与(1)结果一致。(3)用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aa雌性个体进行正交,后
27、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成虫和幼虫都是Aa表现为有色褐眼,aa表现为无色红眼;如果是Aa雌性与aa雄性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由于基因型为Aa雌性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足够的色素,幼虫Aa、aa都表现为有色,成虫Aa为有色褐眼、aa为无色红眼。答案:(1)有色褐眼(2)一致(3)幼虫有色无色11,有色褐眼无色红眼11 幼虫都表现为有色,有色褐眼有色红眼1115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
28、表达的必要条件):a基因P蛋白S基因S蛋白花粉不育(不具受精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_。(2)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选用的父本是_,母本是_。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_,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解析:a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如果存在A基因,花粉最终可育。(1)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不适用于细胞质基因,故由此判断上述基因中,遵循孟
29、德尔遗传规律的是A/a基因。(2)由于去雄困难,故应该选择S(aa)作母本,要培育S(Aa),可以选择N(AA)或S(AA)作父本。植株S(Aa)产生S(A)和S(a)两种花粉,其中可育花粉S(A)占1/2,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11。答案:(1)A/a基因(2)S(AA)或N(AA)S(aa)S(A)1/2S(AA)S(Aa)1116某雌雄同株的植株的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显性不育基因,ms为隐性可育基因,Msf为显性恢复可育基因(即Msf存在掩盖了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恢复可育),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sfMs
30、ms。回答下列问题:(1)某混合种植的群体中只有MsfMs和Msms两种基因型,且两种基因型植株数量相等,该群体随机交配一代,后代表现型比例为_。(2)现有某雄性可育植株,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请设计合理的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可育植株的基因型,让该植株和基因型为_的植株杂交,若后代全为雄性可育,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sfms;若后代全为雄性不育,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sms。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因此雄性可育基因型为MsfMsf、MsfMs、Msfms、msms,
31、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Ms、Msms。(1)MsfMs和Msms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比例是11,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MsfMsms121,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MsfMs11,自由交配后代雄性不育的比例是MsMsMsms3/8,雄性可育占5/8,雄性可育雄性不育53。(2)某雄性可育的植株,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MsfMsf、Msfms或msms,让该植株与基因型为MsMs植株杂交,如果该植株基因型是MsfMsf,则后代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如果该植株基因型是Msfms,则后代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如果该植株基因型是msms,杂交后代都表现为雄性不育。答案:(1)雄性可育雄性不育53(2)MsMsMsfMsf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