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700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47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 治国理念趋于理性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 德治理论体系形成D. 天人感应观念淡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只有通过虔诚祭祀才

2、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来看,西周的治国思想与商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人民,理念趋于合理。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治国理念的变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敬德保民”,而非“德治”,C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2.传统儒学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启发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但随着儒学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它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外在规范,却导致了在道德修养方面走向衰微。为改变这一局面A. 汉代董仲舒倡导三纲五常伦理观B. 魏晋时期二教合一成为主流思潮C 宋代儒学呈现思

3、辨化哲学化趋势D. 明清经世致用形成早期思想启蒙【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儒学制度化,宋朝儒学家认识到儒学本身的不足,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性的形成的以强调“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的趋势。C正确;董仲舒时还未形成儒学政治制度化,A错误;魏晋时期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并未改变,B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未涉及道德修养,D错误。故选C。3.唐太宗在吸收前人“明主治吏不治民”思想的同时,认识到以法管官才是治国之本,因此提出“以法治吏”的思想,明确“二风十愆”的罪名,从作风上、道德上、政治上约束官员。这表明唐代A. 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B. 官员选拔以德行为先C. 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D

4、. 重视传统的民本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作风上、道德上、政治上约束官员”并结合唐代的制度可知,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唐太宗对唐代的监察制度进行了发展完善。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的监督,而不是选拔,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采用法家思想对官员进行监督,未体现儒家的治国方式,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的监督,重视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A。4.明朝,汉江改道,陕西省的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明朝末年,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了A. 长途贩运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B.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C. 城

5、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水入长江口”并结合明朝的商业发展状况可知,汉口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区域位置对商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材料信息未反映商人地位的提高,A错误;材料反映的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C错误;明清时期积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即使商业有所发展也不代表政府政策松动,D错误。故选B。5.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

6、政府行为对工业化推动作用B. 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 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D. 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6.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

7、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 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理论,这一转变A. 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决心B. 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C. 赋予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D. 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后,面临着满、蒙、回、 藏等民族问题,而五族共和理论的提出有助于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增加民族认同感,进而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不涉及反对外来侵略,A错误;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属于新的内涵,C错误;五族共和强调五大族群和谐相处,共建共

8、和国,不能体现出民主的思想,D错误。故选B。7.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战端一开, 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 年8月,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站在抗日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表明A. 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C.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 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蒋介石、毛泽东的讲话都体现了抗战时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都应该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表明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针对抗战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二者的共识,分歧消除的说法以偏概

9、全,A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错误;依据时间“1937”年并结合抗战过程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C错误。故选D。8.据统计,1953 年地质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 年分别增加10倍至23倍,钻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积增加10倍,以后几年又逐年增多。这一举措A. 促成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B. 反映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C. 旨在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D. 表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急躁冒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953年地质、钻探等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年有了大幅度的

10、提高。结合当时的国家状况可知,地质等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改造,不涉及地质、钻探等工作,A错误;“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误;工作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工人为了工业化建设作出的努力,不是急躁冒进的行为,D错误。故选C。9.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 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B. 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C. 人文主义是

11、主流思想D. 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来看,城邦民主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表明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B正确;公民享有民主权力,因此公民是希腊人的主体,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说法错误,A错误;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D错误。故选B。10.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体现

12、了英国政体的哪一原则A. 议会至上B. 分权制衡C. 有限君权D. 责任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首相提出议会休会,却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依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可知,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政府的方案需要被议会批准,材料体现的是被英国国王批准。D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没有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A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B错误;材料主体是内阁与议会,而不是君主权力的大小,C错误。故选D。11.1921年3月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1922 年土地法令大纲允许

13、农民自由使用土地。苏联这一调整A. 促进了苏维埃的成立B. 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C. 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D.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措施“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为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B正确;1917年苏维埃政府已经成立,时间不符,A错误;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已经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C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D错误。故选B。12.据统计,1970年全1979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

14、% 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加大经济干预的力度B. 经济滞胀影响人口的就业分布C. 新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D.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第二产业人数下降,而第三产业人数大幅度上升。依据信息革命的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与美国各行业人口变化相符,表明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D正确;据所学可知,美国在70年代经济滞涨时期,采取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15、,而不是经济滞胀对人口就业分布的影响,B错误;美国的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一)必做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 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痰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

16、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14至 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西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撇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烹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 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

17、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屬牢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 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 从黑死病反观14一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4 17世纪中英两国面对疫情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说明中英疫情防控的影响。【答案】(1)相同点:都对疫病重灾区减免税收;都采取了防止疫病扩散的举措;政府都发挥主导作

18、用;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点:参与者中国是有识之士与民众积极参与;西方是教会势力参与其中。救助手段中国通过发放钱粮,施医送药等手段,直接救济灾民;西方是向民众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关注公共健康。防扩散的手段中国采取隔离手段防止传染;西方制定法规,新建医院,强化城市清洁力度,防止扩散。(2)中国:明末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政府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体现儒学济世爱民的思想,扩大儒学的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政府防控措施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推动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扩大世俗政权的影响。【解析】【详解】(1)相同点:依据材料“面对频

19、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来看,两国都对疫病重灾区减免税收;依据材料“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烹蒸、曝晒消毒”来看,两国都采取了防止疫情扩散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教皇亲自设计弥撇驱逐瘟疫”来看,科学防控的同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依据两国的处理措施来看,政府都发挥主导作用。不同点:依据材料“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来看,中国是有识之士与民众积极参与,西方是教会势力参与

20、其中;依据材料“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来看,中国通过发放钱粮,施医送药等手段,直接救济灾民,而西方是向民众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关注公共健康;依据材料“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来看,中国采取隔离手段防止传染;西方制定法规,新建医院,强化城市清洁力度,防止扩散。(2)中国:依据材料“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并结合明朝的状况可知,明末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政府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依据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

21、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来看,儒家知识分子救济灾民,体现儒学济世爱民的思想,扩大儒学的影响。英国:依据材料“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来看,政府防控措施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依据材料“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来看,推动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扩大世俗政权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传统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新等推广至全球,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

22、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挑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3、史实准确)【答案】论题:时代发展推动人类命共同体的提出。论证: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使权力分配呈现多维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交往频繁;全球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趋向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合理。国内: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等外交策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潜力会架起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解之桥搭建不同意识形态融通对话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

24、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并结合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的发展原则,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目标,可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总结。例如:论题:时代发展推动人类命共同体的提出论证: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使权力分配呈现多维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交往频繁;全球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趋向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合理。国内: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新中国成

25、立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等外交策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潜力会架起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解之桥搭建不同意识形态融通对话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二)选做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科技进入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宋代的科技教育机制是其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宋太宗力主“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 。宋仁宗诏曰;“国子监于翰林院选能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召京城习学生徒听学”,归太常寺管理。宋神宗设置算学。胡暖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开设治民、讲武、堰水和算历四种课程,宋代私学教材千字文仅一千个字

26、,内容却涵盖天文、地理、动物等学科知识。主持过“崇宁兴学”的蔡京在劝用医中向当地百姓讲述求医就药的道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宋代医学考试分三场进行,三场考试都及格,才准予毕业,并按成绩属高等者派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其余为博士正录或委以外府州医学教授。摘编自赵国权从科技创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科技教育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科利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科技教育改革,并谈谈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答案】(1)科技教育涉及的领域广泛;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科技教育体系;官学与私学相结合;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2)一定程度上弥补科举制教育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推动科

27、技发展,使宋代进入科技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策的支持,完善的科技教育体制,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国子监于翰林院选能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在主持湖州州学时”来看,宋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科技教育体系;依据材料“宋代私学教材千字文仅一千个字”来看,注重了官学和私学相结合;依据材料“开设治民、讲武、堰水和算历四种课程”“内容却涵盖天文、地理、动物等学科知识”来看,科技教育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依据材料“宋代医学考试分三场进行,三场考试都及格,才准予毕业”来看,宋代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2)评价:依据科技教育的改革内容来看,注重科技知识的培养,一

28、定程度上弥补科举制教育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推动科技发展,使宋代进入科技发展的全盛时期。启示:依据宋代科技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来看,政府在改革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此当今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国家政策的支持,完善的科技教育体制,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4年2月苏美、英、法提议召开国际会议解决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3月开始的奠边府战役在中国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但战争随时有复杂化国际化的危险,美国提出了“联合行动”的倡议,着手筹建东南亚条约组织。在美国看来,“如果能这样做,我们就将以强大而团结的姿态进入会场,从而有望令共产党人在会上作出让步”。周恩来

29、在赴日内瓦会议前向印度驻华大使指出:“摆在亚洲国家和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它们如何能够自救”,而自救的办法便是“要团结友好,反对侵略,不参加军事侵略性的集团”,这样,“美国的阴谋就不能得逞”。中国代表团的任务是要在会上“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回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要尽一切努力达成某些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摘编自李丹慧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解决印支问题再探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策略并分析外交活动的意义。【答案】(1)背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峙,亚洲出现

30、“热战”;朝鲜战争基本结束;越南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美国插手东南亚。(2)策略:团结亚洲各国,分化美国阵营;坚持大国协商。意义:有利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解析】【详解】(1)由材料“1954年2月”,结合所学,当时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峙,亚洲出现“热战”;,结合所学,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基本结束;由材料“奠边府战役在中国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可得出越南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由材料“筹建东南亚条约织”,可得出美国插手东南亚。(2)关于“策略”,由材料“要团结友好,反对侵略,不参加军事侵

31、略性的集团”,可得出团结亚洲各国,分化美国阵营;由材料“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可得出坚持大国协商。关于“意义”,由材料“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回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得出有利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由材料“筹建东南亚条约织”,结合所学,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顾拜旦1863年出生贵族家庭,但他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具备了民主自由思想。因此,他必然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并酷爱法兰

32、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 此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也与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想有一定的历史渊源。18、 19 世纪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顾拜旦敏锐的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在顾拜旦的推动下,在巴黎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大会”。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们一致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宣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数量由14个发展为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33、相见。摘编自熊斗寅欧洲风云与顾拜旦的诞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理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为什么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答案】(1)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思想;古希腊、 罗马文化历史渊源;近代体育走向国际化。(2)推动现代奥运会的创办,长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设计奥委会的会旗,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来看,顾拜旦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并酷爱法

34、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来看,顾拜旦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和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观念;依据材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也与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想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来看,顾拜旦与古希腊、 罗马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依据材料“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顾拜旦敏锐的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来看,顾拜旦看到了近代体育走向国际化。(2)依据材料“顾拜旦的推动下,在巴黎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大会”来看,顾拜旦推动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依据材料“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数量由14个发展为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来看,长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设计奥委会的会旗,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依据材料来看“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来看,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