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00KB ,
资源ID:134555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455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等级制度的顾覆C. 礼乐制度的破坏D. 分封制度的崩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乘。材料中诸侯中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材料无法体现,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B不符合题意;分

2、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D不符合题意。2.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

3、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3.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职能的演变【详解】唐代的镇“只掌防戍守御”,主要是军事功能,而宋代的镇位于“火烟繁盛”之处,“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说明经济职能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坊市制度指的是城市布局,材料没有体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镇职能的变化,体现不出地

4、方行政机构的权力大小变化,故C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终宋一代,边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唐宋城镇职能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商品经济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唐代以前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控制较严,市坊分开,管理严格;唐以后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乡村中的草市更加普遍。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

5、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本题契合唐宋变革的是历史学术热点,建议考生从多角度掌握唐宋变革,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4. 先秦时,人们用荪叶(菱白叶)包黍米,因呈牛角状,人们称之为角黍。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将北方的角黍和江南的筒粽统称为粽,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 南北文化习俗交融D. 端午节日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方的角黍与江南的筒粽统称为“粽”,这是南北饮食文化

6、习俗交融的体现,故C项正确;北方的角黍与江南的筒粽属于不同名称的同类食物,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无关,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端午节,排除D项。5.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

7、;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6.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

8、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 确立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清末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实质点睛

9、:本题考查考生对晚清预备立宪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晚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之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宪政”的允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但是,清末修律客观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从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7.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 皇帝制度B. 完备法典C.

10、 司法陪审制D. 陶片放逐法【答案】C【解析】司法陪审制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并且古罗马的陪审制度类似于雅典,所以二者都有司法陪审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没有皇帝,也没有皇帝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有完备的法典雅典没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有陶片放逐法罗马没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D. 权力制衡【答案】C【解

11、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

12、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9. (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说明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说明受到了西方经济的

13、影响,“达尔文”说明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B项中“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点睛: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资

14、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10.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

15、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结论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到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

16、键,本题材料主旨可简化为“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专做下层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畸形发展”,然后进行排除得出答案。11.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 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B. 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C.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D.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此分析备选项,A在时间上不合题意,因为其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B“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不合题意;C“圆明园遗址”

17、不合题意;D均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程12. 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枣宜会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表明地点是在黄浦江附近的上海,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

18、战,故A项正确;太原会战主要是在山西,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的地点是在湖北,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13.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A. “民主共和”B. “革命统一战线”C. “新三民主义”D.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所指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C项正确;“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倡,A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指

19、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并非革命旗帜,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理论,D项错误。14.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参加万隆会议C. 出席日内瓦会议D.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20、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B项错误; 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定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15.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A. 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B.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答案】B

21、【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和时间特征“1947年6月”说明美国即将推行马歇尔计划以帮助西欧实现经济恢复和发展,答案选B,A C两项发生的时间与题中不符,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16.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外来侵略与

22、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8401864年中国向西方学习还未触及到政治制度方面,还未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故A项错误;这三个历史环节向西方学习的主题分别是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且与反抗外来侵略相结合,故B项正确;18401864年还没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故C项错误;18401864年还没有提出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17. 改革开放初期,“

23、中国需要世界”是中国的呼声;如今,“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B.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C. 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D. 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18.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 市

24、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

25、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19.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

26、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错误。【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法国调整外交关系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

27、化。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备考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基础知识的记忆。20.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其中煤炭25项,电力25项,机械24项,有色金属11项,钢铁7项,此外还有石油、医药等,这一期间建成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材料反映了新中国()A. 调整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B. 独立自主的建设社会主义C. 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D. 完全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其中煤炭25项,电力25项,机械24项,有色金属11项,钢铁7项,此外还有石油、医药等,这一期间建成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联系所学可

28、知,新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此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反映了新中国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所以C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要调整比例,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独立自主,排除B;完全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21. 1935年后,罗斯福愈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控制的复兴计划,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 进入缓解危机的关键阶段B. 动摇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C. 导致美国联邦制出现危机D. 凸显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愈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反映出罗斯福政府行政权力的膨胀,即

29、强调政府采用强有力的手段来实施各项改革方案,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特点,故D项正确;19331935年,罗斯福新政处于调整与复兴时期,尚未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段,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项错误;C项违背史实。22. (2017年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 二月革命时期B. 国内战争时期C. 农业集体化时期D. 德军入侵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

30、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故B正确;二月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时间信息,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时期不符合可耕地面积缩减的信息,故C错误;德国入侵俄国是在1941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D错误。【考点定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俄经济建设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苏俄(苏联)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历史阶段特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这道题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关注教

31、材的基础知识。23. 据统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据此可知( )A.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B. 美国霸权跌落已经成为事实C. 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D. 贸易保护加剧了各国政治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美国却开始反向而行,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可得出,美国成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者,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阻碍因素,C正确;盛行的说法不能得出, 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跌落,排除B;材料与各国的冲突无关,排除D。24. 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

32、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 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 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D.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刊相继刊载婚姻自由等新风尚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故A选项错误;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与婚姻自由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除旧布新的主张,不能反映中西合壁土洋结合,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说明婚嫁旧俗受到冲击,故D选项正确。故选D。25. 如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

33、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A. 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A正确;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说法不准确,排除B;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0年,是清末新政的影响,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D。二、非选择题:50分26.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

34、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

35、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商品的流通范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

36、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解析】(1)表现根据“许多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及材料中有关桑叶、棉花的高商品化程度等信息可归纳得出。(2)明朝海外贸易活跃的原因可从“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明朝政府开放海禁”“漳州府的月港设督

37、饷馆”等信息总结归纳得出。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背景则应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明朝时期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前来贸易,这与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有直接关联,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为了获得在欧洲广受欢迎的“生丝和瓷器”,不得不用白银向处于贸易出超地位的中国换取。(3)白银流入的作用应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大量白银从欧洲输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货币体系,中国从此进入银本位时代;同时货币体系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便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与欧洲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东西方经济也得到了交流,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点睛: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

38、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许多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明清商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27. 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

39、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材料二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刬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

40、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意义: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解析】【分析】【详解】(1)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

41、法”和“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可知,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根据材料“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和“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刬算”可知,注重疾病预防。(2)原因:依据材料“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意义:根据材料“建

42、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可知,城市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根据材料“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可知,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根据材料“根据材料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可知,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梁启超辛亥革命

43、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答案】示例:(言之有理有据,可适当给分)周朝的革命: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为维护与巩固统治而进行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对天子要承担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以拱卫周王室。从而打破了之前的氏族部落政治,所以是一次革命性的制度创新。汉朝的革命:是指汉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即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作为选官方式。由地方长官在辖区

44、内察访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考核,量才授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取代了以前以世袭官制为主的选官制度。由重血缘出身到考查品德、才能,打破了血缘和门第。以才能和品德作为选拔标准,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致力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和平均地权。1911年10月10日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成立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并于1912年3月初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

45、质宪法。虽然最终袁世凯接管了革命果实,有过短暂的专制、独裁与复辟,但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也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解析】【详解】简析:根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其中“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等信息,确定一回革命,如“周朝的革命”或者“辛亥革命”;随后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所选革命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性质、作用和历史地位)等;最后在简析的基础 ,强调所选革命的特性,如指出周代革命的制度创新、说明汉朝革命的社会意义或辛亥革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等;整个解题过程中,注意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