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538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

2、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3.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 “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C. 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 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4.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察举制5.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帝乙的长子启,因母

3、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妻,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这说明()A.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确立C. 商朝大力推行嫡长子继承制D. 商朝政治推行内外服制度6. 现存秦代唯一的直道,由咸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九原,史称“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实际全长七百多公里。秦朝修建直道的目的在于()A. 加强南北交流B. 便利皇帝出巡C. 抵御匈奴入侵D. 传递诏令公文7.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

4、是()A. 统一全国思想文化B. 保障皇权独尊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8.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 完善选官制度B. 增加政府收入C. 强化君主权力D. 加强中央集权9. 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B.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C.

5、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D.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10.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B. 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C. 郡守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官位可以世袭D. 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11. 有学者指出:(西汉初年)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12.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

6、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史记B. 姜子牙助周灭商的神话C. 商朝卜辞D.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3.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记载的真实性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 修撰的政治性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4.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

7、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15. 【加试题】“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下列有关四位帝王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是()秦始皇首创郡县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选拔人才非常注重道德学问和议政能力,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宋太祖废除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三司和枢密院,加强了皇权。A. B. C. D. 16.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A.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17. 王其榘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

8、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 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 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 内阁拥有草拟政令的权力18.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9. 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问少者,不在禁限。”这表

9、明()A. 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 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20.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21. 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10、”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A. 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B.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 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 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22.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这一做法()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确保了担任公职的公民享有津贴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A. B. C. D. 23. 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A. 具有抑制和打击杰

11、出者的一面B. 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C.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 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24.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说明他()A. 逆民主潮流而动B. 对民主失去信心C. 极力宣泄个人偏见D. 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25.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 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 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 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2、26.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 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 法制健全,等级森严C.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D. 中央集权,分权制衡27. 布鲁图是罗马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10个金币,契约规定一个月内归还。可是,布鲁图在契约期无力还债。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布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A. B. C. D. 28. 公元前122年罗马保民官盖约提出公民权法案,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其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独裁的社会基础B. 扩大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

13、础C. 促进境内外经济文化交流D. 为万民法实施创造有利条件29.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 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B.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D. 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30. 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B. 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 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D.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二、材料

14、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

15、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

16、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议事会成员经抽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三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材料一、二、三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

17、所学知识回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与“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符,故A错误。B.本项是道家的思想,排除B。C.“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正确。D.题干未体现,排除D。故选C。2.【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代封建”、“同一”等信息推断出,钱穆观点的核心内容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故D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分封制,需要掌握分封制的作用。解题的关

18、键信息是“周代封建”、“同一”。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答案】C【解析】材料“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体现的是家国一体的结构,C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选项排除; 家天下出现是在夏朝,B选项排除; 西周对地方的管理属于间接统治,D选项排除; 故选:C。本题关键信息是“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4.【答案

19、】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C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D选项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突出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据此依据材料“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妻,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可知A正确,排除B。 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宗法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

20、因其母是正妻,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北方匈奴是秦帝国的最大威胁,修建直道旨在抵御匈奴入侵,巩固秦朝对九原郡的统治,C项正确; 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便利皇帝巡、传递诏令公文均为驰道的作用,排除ABD三项。 故选:C。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结合题干“由咸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九原实际全长七百多公里”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本题结合秦朝统一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7.【答案】C【解析】秦朝修建的“直道”、“新道”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

21、集权,C选项符合题意; 焚书坑儒体现的是思想文化的统一,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皇权独尊,B选项排除; 促进经济发展属于修建道路的影响,D选项排除; 故选:C。本题关键信息是“直道”、“新道”,结合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同时注意把握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及其影响。8.【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报告治理状况”可知这不是针对选官制度,排除A; 通过材料“把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政府的收入,排除B; 通过材料的叙述,我们可知是下级官

22、员把自己所辖范围的状况报告给中央,这不是强化君主权力,而是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C,故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秦代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秦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强化君主权力与强化中央集权二者的不同。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D项符合题意;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故A、B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皆除。 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根据题干进行分析即可。本题考查秦朝儒家思想的发

23、展演变,本题应结合秦朝治国理念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C【解析】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其中,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是对郡县制的正确描述,不合题意,排除。 C项中郡守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更没有封地,故C项叙述错误,合题意。故C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再现能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1.【答案】C【解析】A

24、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这与题干中“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这与题干中“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郡与封国并存,像斑马身上的斑纹交错。 D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开创于元朝,与题干中“西汉初年”不符。 故选:C。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汉初年”“省级组织”,并正确掌握汉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12.【答案】C【解析】A史记是司马迁按照以前的历史编纂出来的,属

25、于间接史料。B啊姜子牙助周灭商的神话,是人们传说出来的,经过人们加工的间接史料。C商朝的卜辞是当时人们进行占卜式的文字记载,是真实的直接史料。D传说神话都是民间传唱加工的文艺作品属于间接史料。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史料的认识,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区分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之间的差别。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史料教学的看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养成对史料质疑的好习惯。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本身所独具的研究方法及思维特点延引入课堂,质疑史实真伪是历史研究的第一道门坎,自己养成并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是历史学科培养批判精神的重要启蒙教育。第二,慎重对待史料的价值问题。一般而言,

26、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有价值,同时,史料的价值也是有范围限定的,“一份证据说1份话”除了告诫我们历史论述要慎重外,还寓意着史料本身价值的“有限”。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价值限定”有助于培养他们实证主义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13.【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到官修撰史书的真实性。B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看不出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D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够准确把握和保障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得出中国古代修

27、史特征。历史的修撰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朝代功绩的肯定和否定,在不同的时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关系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统治的稳定,所以中国随着封建社会制度不断的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对修撰史书非常重视,并且政府开始将修史的主导权,由私人收归政府,这体现了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的特点。14.【答案】B【解析】汉初实行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是继承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故B项正确。 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故C项应排除。 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对汉承秦制的理解。汉承秦制的体现:

28、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置刺史,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学军政。 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4、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5、皇帝制度。15.【答案】D【解析】错在“首创”,符合题意; 汉武帝选拔人才非常注重道德学问和议政能力,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故错误,符合题意; 宋太祖并未废除中书门下,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29、D。本题考查封建帝王的功绩,需掌握四位帝王的相关内容。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封建帝王的功绩,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16.【答案】C【解析】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助理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统帅六部百司。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些体现了二者可以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C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的关键的对内阁与军机处特点的理解。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

30、题的能力。1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明朝内阁是皇权附属物,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符合题意;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与丞相地位等同,BC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明朝内阁的职能和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明朝内阁的三个特点,第一,非法定机构,即不是定制的,不是法定的中央级的行政或者是决策机构;第二,没

31、有决策权;第三,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因此内阁无法限制皇权,且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都是由皇帝决定,甚至是票拟权也是要经皇帝的批红。根据材料信息“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有所提高。因此A项正确; 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故B项错误; 废丞相后明朝政治腐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排除; 根据史实,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故D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根据材料中“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说明内阁在参与决策方面的地位提高。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加强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往往是考试的重点,除了政治上加强皇权措施外,还要注

32、意专制主义加强在经济、文化和对外政策上的体现,并由此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庶民房屋架多而问少者,不在禁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强有力的冲击,D选项符合题意。 废除等级制度不符实史实,A选项排除。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选项排除。 资本主义萌芽并未改变阶级秩序,C选项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准确把握。2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表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

33、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制度的变化,因此A项不全面,而且根本变化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B项错在“民主化”,应排除。 题干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削弱,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中央与地方制度的变化和趋势。解题的关键是对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趋势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对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中央与地方制度的变化和趋势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21

34、.【答案】B【解析】由“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可知B项符合题意,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民意识,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2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可以得出抽签选举和轮流

35、坐庄的参政方式,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也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正确;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2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

36、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说明陶片放逐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反映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故选A项; B项明显与材料不符,C项被利用在材料中未能体现,D项与材料中所述不符,农夫与被写姓名的人无私愤,故BCD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根据材料中陶片所写的姓名,只是“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进行直接判断。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对材料理解,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即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

37、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弊端。24.【答案】D【解析】材料实际说明了抽签方法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管理国家,因此说他看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故D正确; 逆民主潮流、对民主失去信心、个人偏见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

38、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5.【答案】C【解析】希腊人认为个人相对于城邦而言,是微不足道和不值一提的,城邦就是祖国,是个人自豪的源泉,个人离开了城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因此,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

39、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26.【答案】C【解析】A项,地域狭小,工商业发达,排除;B项,法制健全实行民主制,等级并不森严,排除;C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项,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没有分权制衡,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具体考查城邦的基本特征。本题考查城邦的基本特征,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建立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27.【答案】C【解析】依据题

40、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因此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错误,故错误。 罗马法实际上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布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故错误。 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和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均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故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和罗马法的实质。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和罗马法的实质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和罗马法的实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28.【答案】B【解析】A题干中并未涉及军事独裁,故排除;

41、 B“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这样就扩大了罗马的公民权,故正确; C材料中并未涉及境内外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故排除; D材料中也并未涉及法律,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本题考查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B【解析】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区别与一般动物即是因为其是城邦的,而雅典城邦的最大特点即是由公民组成,故A项错误,B正确。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子是雅典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而妇女、奴隶、外

42、邦人是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故C错误。 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D错误。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是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它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具有明显缺陷的。30.【答案】B【解析】材料中“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说明十二铜表法对以后罗马法的影响之深。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并始终是罗马法的基本法。因此只有B项符合; AC项与题干中“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不符,故排除; D项与材料

43、无关,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罗马法中的十二铜表法影响。解题主要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早期习惯法作了总结,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1.【答案】【小题1】(1)结合材料“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可知官僚政治集权,从权利和世袭角度分析变化即可。 (2)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秦代相权制约皇权角度说明即可。第二小问,从思想角度说明汉代制约皇权的因素。第三小问,隋唐从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制约皇权因素。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行省实行群官负

44、责和圆署会议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见行省权力虽大,但集权于中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部分行省由直接中央管理。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和三,可以看出官僚政治的运转方式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材料二的信息折射出官僚政治一定程度制约皇权,这样可以一定程度较少决策失误,提高效率。 故答案为: (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 (2)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3)理由:行省拥有大

45、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小题2】【小题3】【解析】本题考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需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2.【答案】【小题1】(1)”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议事会成员经抽

46、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首先要能够联系教材中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其次,在比较的时候既要看到它们形式上的异同处,又要看到它们阶级本质方面的不同,同时还要能够看到两国基本国情对于政治体制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区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中央机制,民主性有限,实质是为专制皇权服务;雅典民主制属于集体管理下的民主政治。 相似:两者都注重权力的制衡。【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中央机制,民主性有限,实质是为专制皇权服务;雅典民主制属于集体管理下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