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2、,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
3、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摘编自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
4、划”)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让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
5、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
6、。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强基计划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
7、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摘编自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材料三: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
8、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
9、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而是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10、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摘编自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B.“强基计划”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但它限定了基础学科,限定了招生专业,所以招生范围比自主招生狭隘。C.“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D.“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
11、的部分“一流高校”,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2.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B.“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基计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华为在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大批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分不开。B.材料一主要介绍“强基计划”,从培养对象试点的高校、录取的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4.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与“强基计划”在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上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5.“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13、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炒米和焦屑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幕,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
14、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
15、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
16、是几乎家家都有的。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
17、。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两支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
18、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
19、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画线句子承上启下,既小结炒米方便的特点,又引出另一种可以急就的叫焦屑的食品。 C.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D.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虽然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用于焦屑的笔墨相对很少,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B.文章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
20、话的语气,如叙家常。C.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来写,增强文章的年代感。D.文中写到郑板桥与炒米的故事、父亲的朋友算卦的故事、避难红十字会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8.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开篇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的作用。(6分)9.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6分)二、 文言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本题共8小题,29分)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
21、声绩大著。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万达谨侦候,明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朱于油,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亦日省。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俺答将寇宣府,总兵官赵卿怯,万达奏以周尚文代。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战死。寇移而南。会尚文万骑至,参将田琦骑千余与合,寇据险不退。万达督参将
22、姜应熊等驰赴,顺风鼓噪,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东去。帝侦万达督战状,大喜,立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寻以父忧归。明年秋,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庐墓间,疏请终制。未达,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得罪,遂即以万达代之。万达家岭南,距京师八千里,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三十年二月,京察,自陈乞终制。帝疑其避事,免归。三十一年十月,卒,年五十五。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隆庆中,追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翁万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23、)A.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B.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C.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D.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出为梧州知府 公为我献之B.察离次者朱其处 今者项庄拔剑舞C.遂即以万达代之 蚓无
24、爪牙之利D.帝疑其避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1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京察,自陈乞终制A.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B.察离次者朱其处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察邻国之政13.下列句子中,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阴遣卒倾朱于油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非我也,岁也 渐见愁煎迫 客有吹洞箫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古书之不存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竖子不足与谋 A./ B./C./ D./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边防等事宜,长官为尚书
25、,副长官为侍郎。B.防秋,古代北方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会加强警卫,调兵防守。C.庐墓,古人于父母或伴侣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有褒有贬。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翁万达不畏强权,惩凶除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放纵部下作恶,时任知府的翁万达杖打其中特别强横者,声名远扬。B.翁万达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对破坏次序的士兵加以惩罚,又严令禁止杀害降服的敌人,违反禁令者必须抵命。C.翁万达指挥得力,威震敌胆。敌人据险顽抗,他督令参将率军参战,明军声
26、势浩大,敌人听说他来了,吓得连夜逃离。D.翁万达谨守孝道,力求终制。父亲死后,他背土堆坟,并带病守丧;朝廷起用和考评的时候,他两次请求服满三年丧期。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4分)(2)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4分)17.翁万达在哪两个方面堪称嘉靖年间的边臣第一?(3分)(二)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注意:每条横线上只填一句!18.(1)氓中形容女子早起晚睡、辛劳操持的一个成语是 。(2)离骚中诗人流露出失意的样子,表达了忧闷之深切的一句是 。(3)赤壁赋中用小飞虫作比,慨叹人生短暂的
27、一句是 。(4)登高中诗人调动触、视、听多种感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一句是 。(5)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写音乐,以声写声,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一句是_。(6)蜀道难中运用神话来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_ _。(7)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印证这句话的句子是 。(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 的真理,( )。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_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_
28、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牢不可破 高头讲章 络绎不绝 日新月异B.颠扑不破 高头讲章 源源不断 日新月异C.颠扑不破 官样文章 络绎不绝 今非昔比D.牢不可破 官样文章 源源不断 今非昔比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
29、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就是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如果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而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治,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B.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C.如果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那就是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D.如果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那就是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
30、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B.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C.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D.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没有一把尺子,能够量出夜的厚度。鸟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吵闹一阵,在枝丫中慢慢安静下来。大山和森林站在村庄外面,一下子变得远远的,在黑夜中显得更加突兀和肃穆。百虫的歌声越来越力不从心,唱到后来见无人理会,声
31、音越去越远,最后悄然钻进大地中去了。一粒星子掉在了大地上,幽蓝的光焰划过长空,把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到底撕不开如此厚重的夜。捉迷藏的孩子,在夜色中越走越远,慢慢消失于无处不在的夜的缝隙。有的走着走着就迷迷糊糊地走到了自家的楼屋,头一歪倒在床铺上,掉进了另一个更加深沉的黑夜,把自己丢失在伙伴们的游戏里。有的走着走着便走到别的村庄或是鬼魅出没的森林中去了,从此深陷在这个梦境中,再也没有出来。还有的走着走着,倚在一堆苞谷蓬或是稻草垛中就睡着了。夜凉如水,也不知过了多久,一滴巨大的露珠把他喊醒,他才恍恍惚惚地回到屋里,兄弟姐妹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排,月光已经晒白了整个大地。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
32、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恐惧和孤独,赶紧掀开一角棉絮钻进去,把自己裹得紧紧的。22.反衬重在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衬手法进行简要分析。(4分)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干成分为:“捉迷藏的孩子消失于夜的缝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四、 作文(60分)24.作文(60分)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鸡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
33、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34、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2022学年上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A项“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错误。由原文“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可知,“只限于”曲解文意,原文是“重点在”。B项“所以招生范围比自主招生狭隘”表述错误。由材料二内容“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可知,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D项“以
35、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错误。根据材料三内容“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可知,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需要进一步观察。2.B材料二的观点是“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等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文中的论点。3.C“完全不同”表述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部分重合。4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录取学科优秀的学生,录取时有降分照顾,但在就读专业上并没
36、有过多限制。“强基计划”的目标主要在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限定了招生专业,基于高考成绩、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1点2分)解答本题,需先定位到材料中有关“自主招生政策”与“强基计划”的句子,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进行概括分析。由材料二中“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让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可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录取学科优秀的学生,录取时有降分照顾,但在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由
37、材料一中“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以及材料二中“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比如金融”可知:强基计划的目标主要在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限定了招生专业,基于高考成绩、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5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酌情给分)分析“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的积极影响,可从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国家需要这些方面考虑。根据材料
38、三“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可概括出: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根据材料二“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与华为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例子,可概括出: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根据材料二“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可概括出: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
39、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6.D“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表述错误,这篇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内容,将笔力集中于日常的小事上,但是恰恰在这些小事中,流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7.A“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表述错误,下一段“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可知两者没有主次之分。8内容上: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以及背后的温暖情谊。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1点2分)9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
40、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1点2分)10.C原文:“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11.D D项,均为代词,他,他的。A项,动词,做;介词,替,给。B项,代词,的人;用于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C项,代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12.D京察,明代吏部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官员能够恪尽职守。察在这里是“考察、考核”的意思,D项正确。A项,“明智、精明”,
41、B项,“观察”,C项,“弄清楚、明察”。13. A 状后 定后 被动 省略 判断 14.C“父母或伴侣”说法有误,应是“父母或师长”。15.B“破坏次序”不对,应该是离开驻扎点。16.(1)万达经历世事多,皇帝很倚重他,他所请求的无不被采纳,只有上书说俺答通贡一事与皇帝的心意不合。(“更”“从”“左”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皇帝责备他欺瞒轻慢,考虑他正在守丧,暂且免去他的职务,听候其他任用。(“念”“姑”“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17.办事适合实际情况;建议切中要害。(用现代汉语针对提问内容回答。意思答对即可。直接引用原文不得分。)参考译文:翁万达
42、,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再升迁为郎中,出京任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放纵部下士兵为非作歹。翁万达捆绑其中特别横行无忌的人,并杖打他们。过了四年,声望、功绩都很显著。二十三年,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翁万达严密侦察敌情,申明赏罚制度。每当防秋,派兵登上城墙守卫,又暗中派士兵在油中倒入朱砂,察看到有人离开驻点就在那里涂上朱砂。等这些士兵返回就把他们捆绑起来,从此再没人敢擅自离开驻点。他严禁杀害投降者,违反禁令的要以死抵命。翁万达精于心计,并擅长查考,城墙的远近,壕沟的深度、宽度,(经他测量)都能做得恰到好
43、处。敌寇于是不敢轻易进犯。城墙内驻守的士兵能够利用闲暇耕田牧马,边防费用也日渐减少。翁万达经历世事多,皇帝很倚重他,他所请求的无不被采纳,只有上书说俺答通贡一事与皇帝的心意不合。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又上书说,俺答各部请求通贡不成,羞惭而且愤怒,扬言大举南下侵犯边境,请求下令守边大臣能够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皇帝发怒,严厉斥责他。通贡一事的奏议于是停止。俺答将要攻打宣府,总兵官赵卿畏惧,翁万达奏请让周尚文代替。周尚文尚未到任,敌寇进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人战死。敌寇于是移兵南下。恰逢周尚文带领一万骑兵赶到,参将田琦率一千多骑兵与他会合,敌人占据险要的地方不肯退却。翁万达督令参将姜应熊等迅速赶去参战
44、,顺风击鼓呐喊,马蹄扬起的尘沙遮天蔽日。敌寇惊恐地喊道:“翁太师来了!”当晚向东逃去。皇帝察访到翁万达督战的情形,非常高兴,立刻提拔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为父亲去世,他回乡守丧。第二年秋天,皇帝下诏起用翁万达接替宗皋的职务。翁万达正身患疽疮,结庐住在父亲坟边,上书请求服满丧期。奏本还未送达京城,俺答就率兵进犯京城。兵部尚书被问罪,皇帝于是就让翁万达接替他。翁万达家在岭南,距离京城八千里远,他昼夜兼程走了四十天才到达京城附近。皇帝责备他欺瞒轻慢,考虑他正在守丧,暂且免去他的职务,听候其他任用。三十年二月,考察京官政绩时,翁万达上奏请求回乡守满丧期。皇帝怀疑他避事自保,就免了他的职务让
45、他还乡。三十一年十月,翁万达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翁万达侍奉父母孝顺,父亲去世,他背土堆坟。翁万达喜谈万物本性之学,学通古今,下笔顷刻成万言。嘉靖年间,守边大臣中办事适合实际情况、建议切中要害的,翁万达堪称第一。隆庆年间,追赠他谥号“襄毅”。18. (1) 夙兴夜寐 (2)忳郁邑余侘傺兮(3) 寄蜉蝣于天地 (4)风急天高猿啸哀(4) 间关莺语花底滑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7) 学不可以已 (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9.B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牢不可破:谓物体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这里说的是“真
46、理”,应选“颠扑不破”。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现在引申为指那些无味难懂的书。官样文章: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这里修饰“脱离现实生活”,应选“高头讲章”;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修饰“滋养”,应选“源源不断”;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指艺术和审美实践变化很快,应选“日新月异”。20.B 前一分句“的真理”
47、落脚点关键词为“真理”,后文用代词“那”开头代指真理衔接紧密,排除CD选项。“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合逻辑,可排除A。结合上下文,最恰当的应是B项。21.A“单纯聚焦于艺术作为”作为“局限”的定语应放在动词“突破”的后面,“转向”后加“对”;“展开”修改为“掀起”。全部改对的是A项。22.“一粒星子”反衬整个长空的浩瀚无垠;“一粒星子带来的幽蓝的光焰”反衬了夜色的浓黑与厚重;“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反衬了夜的漫长。(1点2分,2点3分,3点4分)23.“在夜色中越走越远”照应下文,表现孩子在夜色中进行娱乐活动,童真未泯。“慢慢消失”写出了孩子在夜色中随性自然而眠的自在美好。“无处不
48、在”写出了夜色的无边无际。原句节奏舒缓,与原文风格更贴近。(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点5分)24.【立意参考】(1)肯定王勃,强调其“才高”:“才高致远”a、写出千古奇文,文坛留名,可算“致远”;b、勤奋好学,积累深厚,故而“致远”;c、经历人生坎坷,领悟生活哲理,保持乐观豁达,故能写出境界开阔、文辞优美之作,达到人生高度,亦为“致远”。(2)否定王勃,强调需“器识”:虽“才高”,但“器识”不足,难以“致远”器才并重,方能致远a、英年早逝,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令人遗憾,不算“致远”;b、个性有缺,浮躁浅露,见识短,缺少敬畏之心,难以“致远”;c、境界不高,器量不足,行而不稳,不能谨
49、言慎行,难以“致远【佳作示例】才高不逾矩行稳方致远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课堂上分享我对王勃的才华以及人生经历的看法。王勃六岁能诗,九岁撰写指瑕十卷,十六岁科试及第,如此光鲜的履历似乎昭示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光明远大的前途,而一篇檄英王鸡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后私杀官奴更是将他的仕途再次推向谷底,二十六岁的光阴在一潭夹杂着近半生抑郁不得志的悲哀的死水里戛然而止。观览他的一生,才华成就了他,也禁锢了他,但罪魁祸首绝非他的才华,而是惊世之才下那颗狂傲不守规矩的“浮躁浅露”之心。由此我认为:才高亦不逾矩,行稳方能致远。孔子曾提出他在每个年龄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在古稀之年他所要达到的是“七十而从心
50、所欲不逾矩”。“不逾矩”,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道出他心中最重要的准则遵守规矩。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勃写下檄英王鸡一文本就是在身份上的有所僭越,可非但初次被贬官的经历没有给他沉痛的教训,反而他逾矩更甚,私杀官奴,最终不仅自己被一贬再贬,其父也深受连累。社会之所以需要规矩,是因为它能很好地从客观上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人不是不可以拥有棱角,而是要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打磨自己,修炼出一套正确的行事之道。王勃一再突破规矩的约束,必然导致他仕途的坎坷,因为才华乃至其它闪光点,都不应该成为随意逾矩的理由和借口。其实,将身子埋得愈低,愈稳沉愈能望见前方的道路。躬身之举,可以让我们掩盖锋芒,保全自我。君不见韩
51、信历胯下之辱方成一番伟业,他的身虽弯,但志从未弯;君不见秦王扫六合时放纵威风,却终究落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雨果先生曾说“有些人,无论身体的姿势如何,灵魂却总是双膝跪下的”;相反,有些人无论姿势怎样,哪怕双膝跪下,灵魂却仍昂然挺立。后者的躬身之举,让他们自我得以保全,能达到心之所向之地。将“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奉为圭臬,把“乐不可极,极乐而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的谨训牢记心间,躬下身子,方能行稳致远。裴行俭在评价王勃时,认为“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诚如斯言。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先培养器量见识,一路上稳步前进,方能行得长远。苏轼和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但苏轼在为人方面从不对王安石加以讽刺攻击,他在王安石执政期间一再遭贬,却始终保持着旷达宁静的心态,践行着大度器识的处世哲学,赢得后人的无限感喟与钦佩,这就与王勃的“浮躁浅露”截然不同了。所以,我认为,在当下,我们青年人亦应学会遵守规矩,形成大度器识的哲学并始终践行。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