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2月“沙漠蝗虫”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聚集,遮天蔽日,蝗虫所过之地,树草一片光兀。蝗灾不仅危害农作物和农田,还对草场、森林造成严重威胁。据此完成第12题。1.关于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B.危害最严重且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灾害C.东亚飞蝗对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危害最大D.多雨天气利于蝗虫幼虫成长,所以蝗灾经常与水灾链性发生2.有关我国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我国历史上造成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蝗虫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已基本消灭由于蝗虫有远距离迁飞
2、特征,不能用飞机来灭蝗历史上蝗灾曾经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A.B.C.D.解析第1题,蝗虫灾害的发生与旱涝关系都十分密切,经常与旱灾链性发生。第2题,我国蝗虫并未消灭,2000年华北地区曾爆发蝗灾;由于蝗虫有远距离迁飞特征,成灾面积大,用飞机灭蝗效果好。答案1.D2.D读图,完成第34题。3.2019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灾难发生满15年之际,成千上万人举行纪念仪式,缅怀20多万罹难者。印度洋大海啸发生的原因是()A.风暴潮引起B.海底地震引起C.火山爆发引起D.滑坡诱发4.海啸属于()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C.海洋灾害D.生物灾害解析第3题,印度洋大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
3、第4题,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属于海洋灾害。答案3.B4.C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完成第56题。5.生活中一旦灾害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择机逃离现场B.保持清醒的头脑C.立即乘电梯逃生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6.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D.选择地势高且较平坦的地方宿营答案5.C6.D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第78题。7.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水土流
4、失冻土泥石流暴雨A.B.C.D.8.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B.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大规模迁居C.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D.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解析第7题,图示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壳运动频繁,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8题,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但是不能杜绝地质灾害,也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大规模迁居,成本太高且不符合实际。答案7.C8.C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边坡上,滑
5、坡多出现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广西梧州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斜坡多,陡坡相对少,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读图,完成第910题。广西梧州地质灾害与月平均降雨量关系9.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A.滑坡、降雨量、崩塌B.崩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崩塌D.降雨量、崩塌、滑坡10.关于该城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表明该城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该城市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第9题,广西梧州位于南方地区,雨季较长,降雨量较大,集中在4月至9月,所以曲线a
6、表示降雨量。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而梧州多为丘陵地形,斜坡多,推知滑坡的发生频次应高于崩塌,故曲线b、c分别表示滑坡和崩塌。第10题,由图可知,该城市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推知降雨是该城市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答案9.C10.B某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据此完成第1112题。11.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7、12.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打机井A.B.C.D.解析第1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第12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答案11.C12.B13.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8、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海底地震地壳运动A.B.C.D.解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位置,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受台风影响显著,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答案D读图,完成第1415题。14.河流R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15.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解析第14题,根据指向标确定出图中的方向可知,河流R的流向基本上是东西走向。再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R的流向为自西向东。第15题,从图中看,该地区北部
9、坡度大,结合选项中四种自然灾害特点分析,最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答案14.B15.B美国某海难影片描写了大邮轮“海神号”于新年前夕在北大西洋遭大风浪将船整个翻覆过来,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计逃生的故事。据此完成第1617题。16.从成因上看,“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台风B.风暴潮C.海啸D.热带气旋17.“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还会引发的海洋灾害是()A.风暴潮B.海啸C.洪涝D.滑坡解析第16题,根据“大风浪”,说明大邮轮遭遇的是“大风和风浪”;风暴潮发生在近海岸;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第17题,根据题干中的“海洋灾害”,排除洪涝、滑坡;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
10、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答案16.D17.A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第1820题。18.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19.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20.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
11、措施是()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解析第18题,据图观察,堰塞体出现在狭窄的谷口,与9月11日图相比,9月13日图中谷口的等高线变稀疏,这种变化应是由山体滑坡引起的。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第19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第20题,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答案18.B19.A20.C21.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12、。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由图可知,丁区域远离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最低,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最适宜城市重建。答案D在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第2223题。22.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23.下
13、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A.气象监测网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D.资源监测网解析第22题,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第23题,我国已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答案22.B23.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据此完成第2425题。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5.324.3537.215.72.730.1670.319.620.
14、040.81353.713.24.526.1384.720.524.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B.C.D.25.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D.降水量大小解析第24题,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一般植被覆盖率较低、流域落差较大、坡度较大、集水面积较大。第25题,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坡度、植被覆盖率、流域内降水量等有关。因此,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答案24.C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1年2月26日夜间到27日白天
15、,渤海湾出现50到130厘米的风暴潮,莱州湾出现50到180厘米的风暴潮,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出现40到70厘米的风暴潮,上述岸段内的天津塘沽、河北黄骅潮位站于27日早晨出现接近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图甲)图甲材料二受2011年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0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沿海地区出现30到90厘米的风暴潮,部分地区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图乙)图乙(1)风暴潮按成因可分为风暴潮和风暴潮。(2)分析图甲中A、B两地比C地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自然原因。(3)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风暴潮多发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风暴潮对该地区危害严重的原因。解析第(1)
16、题,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分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第(2)题,风暴潮潮位高低受地形、海湾形状、风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A、B两地位于沿海平原且位于海湾。第(3)题,灾害的影响大小与灾害自身的强度、单位资产密度、经济水平、抗灾能力等因素有关。答案(1)热带气旋温带气旋(2)A、B两地地势低平,位于海湾,易增高潮水水位。(3)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发生的次数多,时间长,风暴潮频繁;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山东省平阴县林业局森保站监测人员首次发现了美国白蛾虫卵的一种新天敌,初步判定为瓢虫的一种。材料二
17、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被首次发现,其幼虫食性很杂。美国白蛾传播途径:一是老熟幼虫爬行及成虫飞翔传播,但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二是幼虫、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白蛾传播到我国的途径是。分析美国白蛾传播速度快的原因。(2)美国白蛾属于灾害,它主要危害。(3)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美国白蛾灾情?(4)请你为防治美国白蛾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解析美国白蛾的传入多与木材及木包装进口有关。美国白蛾属于生物灾害,对森林危害最大。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加快,灾情扩大。要采取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美国白蛾
18、。答案(1)随着木材和木包装传入境内各地货物贸易交流的增多。(2)生物森林(3)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加快,灾情扩大。(4)加强检疫;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灯光诱杀成虫。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下图为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1)地霜冻灾害比两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该地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4)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
19、根据图示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地与地相比,地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大。与地区相比,地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霜冻期更长。第(2)题,西北地区的河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升高影响,春季形成融雪洪水;夏季形成融冰洪水。第(3)题,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根据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可判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第(4)题,地位于华北地区,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蝗灾。该地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答案(1)与地相比,地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大;与地相比
20、,地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霜冻期更长。(2)受气温升高影响,春季形成融雪洪水;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蝗灾。该地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29.(10分)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降低了河流和湖泊的蓄洪、泄洪能力。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了湖泊的泄洪能力。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另一方面还要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答案(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河道裁弯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