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y hung zhu ho hif lng 曦瞥qi ji zn qi si s 阻塞si 边塞二、重要词语1.: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2.惊骇:_3.:不能够用语言形容。4.依稀:_5.劫掠:_6.荡然无存:_7.: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眼花缭乱惊慌害怕。不可名状模模糊糊。抢劫掠夺。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富丽堂皇三、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四、写作背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2、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华文明遭受空前劫难。巴特勒征询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一年多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回信。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什么作用?点拨:作者运用华丽的辞藻,丰富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突出了圆明园的世界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如此美丽和神奇的建筑,却被英法联军破坏得“荡然无存”,更突出了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为后文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做铺垫。2.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点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类比,突出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热爱。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