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和贵族使用的牛型酒容器材料二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及壶上的水陆攻占纹饰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鲜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魏文侯为此采取的对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
2、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黄金时代”的依据。(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文字注释可知,“新气象”指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应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及文字注释可知,“时代特征”指的是兼并战争频繁;并由此可知魏文侯的对策是进行变法。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金时代”的依据是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4)问,“本质特征”应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说明。参考答案:(1)新气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影响:生产力的发
3、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2)特征: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走向崩溃。对策:实行变法。(3)百家争鸣的出现。(4)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洛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后遭陷害,逃奔楚国。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楚悼王死后,他被旧贵族杀害
4、,变法失败。材料二吴起对经济领域里的变革很薄弱,没有扩大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一旦变革者楚悼王死去,变革即告失败。楚悼王死后,贵族叛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乱者有所顾忌。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吴起被射杀后,又遭肢解,而肢解时则用车裂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变法的经验教训。思路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看出吴起变法的特点应从其措施的集中点及主要作用两个角度来概括;“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应从经济基础薄弱、遭到
5、旧势力反对、失去统治者支持、措施操之过急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速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民生的关系等角度来归纳。参考答案:(1)特点:集中在政治领域;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原因:经济领域里的变革很薄弱,没有扩大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改革打击了旧贵族,遭到他们的反对,而楚国旧贵族势力强大;楚悼王死后,失去君主支持;吴起变法范围太广,操之过急。(2)改革要循序渐进;要注意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要切实体现百姓利益,关注民生。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内政上实行“叁国伍鄙”制,把“国人”分为三部
6、分设三官管理,“伍鄙”即把郊外分为5个属,设立五大夫管理。军事上实行兵民合一,国人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经济上主张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土地制度方面,提倡“相地而衰(等差)征”,实行分田到农户按照土地质量和产量,让农民将收获的一部分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国家。在手工业方面,设置“工正”“工师”等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商业方面,设立市场,对商人“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推行内政和军事改革的主观动机。(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管仲的经济改革措施所反映出的重大社会经济变化。思路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中的管仲内政、军事改革
7、的具体举措进行分析,加强对国人的控制,实质上是要稳定社会秩序;兵民合一,既方便发展生产,又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第(2)问 ,首先要解读材料,材料中涉及的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变革,二是手工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三是商业领域的改革。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反映出旧的经济制度的瓦解,同时也体现出经济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2)旧的经济制度瓦解,井田制崩溃,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在事实上被承认,手工业和商业获得较大发展。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前期,管仲
8、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材料二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平籴法”,平衡粮价;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战国前期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在主要内容上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有所不同的原因。思路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
9、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壮大,战国时魏国的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多地代表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参考答案:(1)相同点:发展生产和破坏井田制。不同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没有触动世卿世禄制度;魏国变法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并制定了完整系统的法律维护统治者的利益。(2)经过春秋争霸战争,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被破坏;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强化;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新兴地主阶级既要通过法律打击旧贵族势力,又要镇压农民反抗。5.导学号5
10、676400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材料三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
11、,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齐国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请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性质和影响。思路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获取的信息可概括为“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而各诸侯国的政权仍掌握在旧贵族手中”,由此可得出政治原因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旧贵族争夺政权。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中的时间“公元前445年”可判断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其性质应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参考答案:(1
12、)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旧贵族争夺政权。(2)有关。正是由于管仲进行了改革,齐国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3)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影响: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夺得政权以后,很快在国内进行了有限的改革:一是整顿经济。任用从楚国逃至吴国的伍子胥为客卿,把楚国相对先进的技术传于吴,“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动员垦荒,大兴农桑,修筑水利。二是整顿军队。重用军事家孙武,对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主张“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强调教育与法纪相结合的治军之道。晁福林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吴王阖闾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吴王阖闾的改革举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思路解析:材料表明,吴王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顿经济,二是整顿军队,在此基础上,联系春秋时代的政治局势,很容易判断出吴王改革的出发点是实现富国强兵。伍子胥“从楚国逃至吴国”反映出当时社会处于分裂状态;而其整顿经济和军队的改革又体现出诸侯争霸时期的基本需求,“先进的技术传于吴”“大兴农桑,修筑水利”等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1)富国强兵。(2)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诸侯争霸;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