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子一则目录3知识归纳整理a2主旨特点a1原文呈现a原文呈现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主旨特点2【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战国时期道家,被道家尊为前辈。【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弹琴、听琴的故事,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
2、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写作特点】语言简洁,善用比喻。如把琴声比作“泰山”“江河”,语言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知识归纳整理31.通假字卒逢暴雨 2.一词多义善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伯牙善鼓琴 本义:一种打击乐器句中意思:伯牙善鼓琴 善哉“卒”同“猝”,突然擅长,善于好弹琴.4.重点实词(1)志在登高山 志:(2)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3)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4)伯牙所念 所念:(5)钟子期必得之 得:(6)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7)乃援琴而鼓之 援:(8)初为霖雨之操 霖雨:操:(9)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趣:意念,心情山高盛大的样子心中想到的了解,体
3、会山的北面拿,拿过来连绵大雨琴曲名就旨趣,意旨.(10)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11)吾于何逃声哉 何:逃:5.重点虚词(1)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于:(2)初为霖雨之操 之:(3)钟子期辄穷其趣 其:【对接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丢开哪里逃避介词,在助词,的代词,它.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选自梦溪笔谈)【注释】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
4、: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皆宜远观 宜:合适(应当).(2)悉是晚景 悉:2.下列对文中画浪纹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全(都)C.4.董源“善”画,选文是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的?请简要分析。首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接着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则景物形象鲜明,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效果,远观则村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