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城子密州出猎目录3古诗词曲鉴赏a2文学介绍a1原文呈现a4译文a5主旨a6对点训练a原文呈现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锦缎帽,貂皮裘,古代贵族服饰。这里指打猎武士们的装束。作者自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
2、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文学介绍2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题目,表明了写作内容。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古诗词曲鉴赏3【赏析】炼字: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具悱恻意味。“老夫”“聊”等词可以看出“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狂”字贯串全篇,统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情感基调,抒发了作者雄健豪放
3、的磊落之气。表现手法:虚实结合,“锦帽”“貂裘”是实写,“千骑”是虚写,突出了打猎大军席卷山冈的宏伟气势。炼字:“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赏析】用典: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赏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情感:“酒酣”之后,更觉胸襟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了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用典:借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许,含
4、蓄地表现词人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愿望。【赏析】情感:“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词人竭尽全力抵御侵扰者,为国杀敌的决心。“会挽射天狼”抒发了词人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译文4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过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搭弓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当年冯唐持文帝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
5、式的人物来找我呢?我将用尽力气拉开雕弓,像满月一样,注视着西北方向,将利箭射向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主旨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希望被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对点训练6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2)千骑卷平冈 骑:(3)为报倾城随太守 倾城:(4)酒酣胸胆尚开张 尚:(5)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姑且,暂且 一人一马的合称形容全城百姓随观者很多还终将.2.说说“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的好处。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3.“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含义: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5.这首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西夏军队猛射过去。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