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1902年生于一个困顿的军阀官僚家庭。因家境衰落,十四岁进入军队,开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他跟随湘西地方军,走遍沅水流域,得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欢乐与悲哀,了解到各种“人生形式”。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有某种共通之处。黑暗的现实和下层人民悲惨的命运,萌发起他对现存秩序的怀疑,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他以“休芸芸”的笔名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他写作很勤,是当时作品数量最丰的作家之一。他是晨报新月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作品以小说为主,计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十余部,还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此外,他还
2、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一直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二、课文析读1.关于小说的主题“情爱乡情说”是许多研究者所持有的观点。其中以何益民的论沈从文的边城为代表。该文指出,边城之所以获得“震动中外文坛”的称誉,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所反映的湘西人民生活的独特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仆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乡土人情画卷。”论者在这一点评价的基础上,又论述了边城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美、风俗美和风景美,从而创造出一幅色彩纷呈,富有浓郁诗情的画卷,刘一友在论沈
3、从文的乡情及其边城创作以及评一曲弹了五十年的老调中,提出“乡情”说。这一观点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认为促成边城诞生的,是沈从文对湘西深深的悲悯与敬重的“乡情”。这种“乡情”使边城的故事中充满着悲剧特色,“促成了边城中风景和风俗的饱和描写,使其作品成了东方风俗的文学化石,同时这种描写又是构成作品深刻意蕴的一大支柱”;这种“乡情”“构成了边城主题思想,不是抽象概念的演绎,而是流动于全作品独具深度的情感旋律”。其次是“现实批判”说,持这种观点的论文有以下两篇较为突出。一是王继志的论边城的真实及其思想倾向一文。王文认为,虽然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尚未被金钱、实利所污染的民风质朴的湘西,但作品中依然隐藏阶
4、级对立的阴影。如翠翠的爱情悲剧,表面看来好似是由于误会和不凑巧,但实际上,与船总顺顺想与王团总联姻,老船夫和翠翠与船总地位的悬殊有关。在边城中既包含着沈从文对过去原始质朴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企盼,也深藏着对被现代文明玷污的不合理社会的沉忧与悲痛。这是边城思想倾向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另一篇是孙韬龙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读边城,该文深入地剖析了翠翠的爱情悲剧的内涵,“假如说,老船夫是封建土地上生长的苦果,那么翠翠则是企图冲破封建土地长出的甜瓜”,可是她却只能“在希望和渺茫,在热情和孤寂中,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临”,反映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与矛盾。“文化哲理喻言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到
5、文化思潮和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的影响而出现的。这一观点,将边城放在更宏观的文化和美学视野中,探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美学风格。刘西普的边城新论认为,边城不仅是一曲真挚爱情的颂歌,而且也是对民族道德美的颂歌。作者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观察人生,企图用“爱与美来美化人生,净化道德,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边城中所表现的“爱与美”,带有深深的民族印迹,主要表现为宗法制农村人与人之间仁爱宽厚、重义轻利等民族传统的道德美。(选自现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迷人的边城风俗画(段崇轩)沈从文的边城,创作、出版于1934年,那时正是中国乡土小说强劲发展的时候,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当时乡土小说的一些共
6、同特征,如乡民的生存状态、民情风俗、乡愁情绪等等;另一方面,他又透过对湘西民众生存与异域情调的描述,倾尽全力地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是从来就有的,生生不息的,它融化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一种人的道德、信念、人情、人性,或者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是边城独有的,别的地方没有,大概也不会有的。在风俗画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就使这风俗画显得余味无穷,也使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超越了许多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边城真像一脉溪水,平平静静、清清亮亮、温温柔柔。故事也极简单,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
7、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黄狗。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长得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时,当地的团总以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傩送。而傩送一见翠翠也生出爱慕之心,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与翠翠成婚。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翠翠,并先走一步托媒人提了亲。爷爷尊重翠翠的心愿,让兄弟俩到溪边山上唱歌,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触礁葬身水中。傩送心里悲痛且知道婚事一时难成也乘船下了桃源。爷爷年事已高再加上心情郁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溘然去世。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以渡船为生,等待傩送的归来
8、。课本中节选的是第13章至第15章,写的是翠翠突然长大了,伤春感怀,心事重重,爷爷悄悄地为她张罗婚事,试探她的心思。天保乘船远行。节选部分是全篇中很关键的一段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故事写的是生活中很平常的故事一出有点伤感的情爱戏剧,很平常的人物沈从文所谓的“愚夫俗子”。但正是因了它的平常事、平常人,才更显示出这是湘西民众真实的生活,日常的生活,祖祖辈辈沿袭的生活,但是,如溪水一般平静的生活,也会有波浪惊起的时候。作品描写了茶峒一带的两种民情风俗,端午节的龙舟赛,走车路和走马路的婚恋方式。这龙舟赛可是当地最隆重的文娱活动,改善伙食、穿着新衣、倾城出动,观看划船。赛舟如梭,船手似虎,分秒必争,助喊雷
9、动。赛舟过后,还要放30只大雄鸭到河里去,军民人等,谁都可以下水捉鸭子,谁捉住就归谁。从早到晚,热闹一天。在这年年如斯的龙舟赛中,展现的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茶峒人的婚姻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汉族青年的婚姻,都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程式的,而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是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直到或分手或结亲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善歌的才能。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唱歌爱上了一位军人,轮到翠
10、翠也要用唱歌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傩送在对岸山崖上唱歌给翠翠听,尽管翠翠还不明白这是唱给她的,但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翠翠在梦中、在潜意识里,已经与傩送心有灵犀一点通,并爱上了傩送。走马路、唱歌、求爱,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俗!不知道这种风俗今天是否还存在?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正因为作者痛感30年代都市的堕落、乡村的变异,他才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发掘边城山民身上那种
11、“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那颗与天地相谐的赤子“爱心”。他相信山民身上这种美好的东西,在过去有,在今天依然有,它是人类精神世界里不灭的火种。主人公翠翠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纯洁、温柔、聪慧、自尊。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体贴入微,愉快地承担着家里的生活担子,还常常帮爷爷划船渡人。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爱得痴心;当傩送驾船远走,她又忠贞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得又那么坚定执著。一个弱女子,满心盛的都是“爱”。年逾古稀的老船夫,把划船渡人看做自己的人生天职和最大快乐,年老力衰了,依然不肯休息,坚守岗位。他把自己的孙女当做掌上明珠,精心地关爱、呵护她,耐
12、心地教育、启发她,既默默地为她的婚事操心运筹,又完全尊重她的个人意愿和选择。这是一个纯朴、坚韧、乐观、慈祥,又有点幽默的老船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湘西乡民的美好品格和人性。还有天保、傩送兄弟俩,水码头管事顺顺,退伍老军人杨马兵等,都刻画得真实、鲜活、自然,无不闪烁着芸芸众生身上美的人情与人性。迷人的湘西边城,感人的湘西山民!(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1期)三、类文荐读远远的少女 王剑冰一群少女从我的面前走过,她们竟是如此细腻水灵、润红健美,使偶尔回老家的我感到惊喜。她们用异样的目光审视我这个归子,寻找我不同于家乡的“外边人”的特点,我也打量她们的一切,她们格格地笑着,那么大胆地向我走
13、来,又是那么羞涩地逃走。我想我爱她们,因为我是这块土地的儿子,她们那般美丽和鲜活,使我多了一份自豪在心里。她们中的大多数也许没有出过远门,甚至没有到过相距不远的天津、北京,可她们的心灵并不空落。她们从你面前撑船、担草或荷锄而过,让你觉得她们活得充实而自信。她们该是我的姐妹,因为我的堂妹和表姐就在她们之中。其时新春刚过,雨露正润,她们将裤腿绾得高高,露出一双双健美而白皙的小腿,叽叽喳喳跳进绿色的秧田里,欢笑中涌动一股春情。她们是这世界最幸福的点缀。因而插秧时节是每个人都盼望的时节。少女们盼望在此时一展羞涩的风采,有意无意地将裤腿绾得高高。男人们此时更显出虎虎生气,高高响嗓干劲十足。那么到了秋天一
14、准是丰硕有余的。无数的恋情也便在这一春一秋中产生,并滋润成可爱的家庭。我曾在高中毕业时动过念头,下乡在这个柔风秀水的小庄子里,同她们一起欢笑、播种、收获,然后娶她们中的一位,垒两间草屋,享受一生田园之情。当时被人斥为目光短浅,竟未成此大望;尔后若干年,娶了一位南方姑娘,落户在一个都市。多少年过去了,十几岁时的那份痴想仍使我动情。我先后走过多少村村寨寨,都没能引发如我对家乡少女那样的向往。她们是我美丽的记忆。至此我还想起一个少女,她只有17岁,在众多关于她的回忆中都统一着这样的口径。她长得十分耐看,细腻,温存中含着刚毅。在我走进村子时,首先遇到的是她。她是作为一个坟墓向我表示着一种意思。我即是在
15、她的旁边走过而逢到了同她一样年轻美丽的姐妹的。我那年也是17岁,一如她永远年轻的年龄。她的坟墓很平常,只有一些小松柏伴在那里。遇清明的时候,孩子们会来到这里献花。而平时她就坐在村头,看那些少女走来走去,看生活的色彩和欢笑。我不敢拿我的17岁夸口,在她面前我依然是个脆弱的孩子。我不敢想象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刺刀会是什么样的心理,而她却经受住了考验。她是共产党员、妇女主任,但不能就此说她是一个解放型少女。除了也是在插秧时裸露自己的小腿,其他时候一如家乡少女,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而罪恶的匪徒却在一个夜晚的空场下扒下了她的衣服。当那少女的全部肌肤被无情地裸露在残暴面前时,羞辱与信念是多么尖刻地对立着!我
16、的姐妹,不,她该是我的姑姑,她毅然选择了信念,以一个乡村少女的羞辱换取了许多男子汉的生命,坚持了正义。匪徒们当着人的面抽打她柔嫩的身子,烙她的双乳。丧心病狂的毒刑没有摧毁她意志的任何边缘。那么多的亲人落泪了,现场一阵闷雷滚动的哭声。那么多亲人都记住了老王庄女子的美丽与悲壮。直到我长大回老家的时候,问起她的名字,许多人都会像诉说自己的姐妹一样,述说着王翠兰。王翠兰没有得到伟人题词,因此她的知名度仅限于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地区。我曾在一次笔会上遇见当时报道过刘胡兰的记者。他们也是偶尔听到刘胡兰的事迹而写在战地小报上,以后又一次偶然的机会请毛主席题词,刘胡兰方成为一代女杰而万古流芳。可贵的这战地记者之笔
17、,若这笔偶遇的是王翠兰,则我的家乡就会更有光彩。刘胡兰、王翠兰,同是我们民族的好女儿。我之所以对王翠兰有无限的慨叹,不仅因她属于我们家族的成员。还乡团打进村子时,王翠兰没有逃脱,她跑进了我祖父家的院子,祖母将她隐藏在草屋里。匪徒搜遍村子没有发现,第二次细查,结果抓走了她。祖父王化朋的名字是作为革命堡垒户而上了描写王翠兰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我发现后认真保存着。那些被少女以羞辱和生命掩护下来的男子汉们,后来都活得很好,有的甚至进了大都市住进了高级公寓。被称作姑姑的王翠兰如果没有死去,她一样要找一个如意郎君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这只是以自己的青春验证了自己的誓词,永远年轻在17岁。为此她永远靓丽,
18、对于活下去的人,对于我们后来人,尤为在她以后走来的少女。那些我家乡的少女,那块奇异土地上的少女,和平时期她们一个个水灵艳丽,非常时候也一定像王翠兰那样壮美而刚毅,我把她们同王翠兰一起联想,或者说把王翠兰合在她们当中一起回忆阅读提示:“远远的少女”既指远离都市的故乡少女,也指被敌人杀害,远离亲人而去的王翠兰,也就是家乡的少女。远远的少女是一曲少女的颂歌,作者多年积淀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契合,充满了淳朴的人情美。作者用他朴素而多情的笔,把王翠兰和刘胡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用来表现王翠兰崇高的品德和刚毅不屈的精神,说明王翠兰和刘胡兰一样,同是我们民族的好女儿。不仅热情洋溢地揭示了美
19、,也以高度的责任感捍卫着美。读此文章,会让人深深地悟到:人格和爱意是文学腾飞的方向和重心,圣洁的爱意赋予作者一种深邃而又高远的境界。四、阅读方略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二:小说的分类小说的分类既复杂又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小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成若干类。说它简单,是按人们通常的习惯方法,则可简单地分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类。现从几个主要的角度,来看看小说的分类。1.按题材的时代性分类(1)历史小说。以距离作者的时代较远的年代里发生的事情为题材的小说,一般可称为历史小说。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鲁迅的故事新编、姚雪垠的李自成。(2)现实小说。取材于作者所处时代的客观现实生活的小说可以称为现实
20、小说。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风波祝福、周立波的暴风骤雨。2.按小说内容的侧重点分类(1)社会小说。其特点是从社会问题的角度综合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家庭诸方面的生活,也有人称此小说为“问题小说”。红楼梦就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而言,亦可称为社会小说。“文革”后涌现的一批取材于十年动乱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的小说,多属社会小说或问题小说。(2)爱情小说。旧称“言情小说”。表现男女恋爱及婚姻问题。爱情小说写情又不仅仅止于情,而是要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定社会内容。如鲁迅的伤逝。(3)战争小说。是一种集中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魏巍的东方、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4)侦破小说。旧称公案小说。专
21、写犯罪和破案,悬念迭出,紧张惊险,多用推理及倒叙笔法,主要以情节曲折取胜。如清代无名氏的施公案、贪梦道人的彭公案。(5)武侠小说。也叫武林小说。多写武林界或武士阶层习武竞技,惩恶锄奸的故事,主要以传奇性和通俗性吸引读者。如清代无名氏的三侠五义。现代武侠小说作者则当推金庸、梁羽生为首位。(6)幻想小说。可细分为科学幻想小说、社会幻想小说及神怪幻想小说三类。吴承恩的西游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都是我国著名的神怪幻想小说。3.按体裁分类(1)笔记体小说。篇幅短小,博采传闻,多为记录片断言论和人物轶事的“丛残小语”,内容庞杂。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2)日记体小说。由一则则日记组成小说。日
22、记写给自己看,故事便于解剖主人公隐秘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3)书信体小说。一种现代小说的表现格式。以书信形式展开情节,口气真切,便于抒情。(4)诗体小说。又称“韵文小说”。特点是以诗的格律化的语言展现小说的情节和格局。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如汉乐府焦仲卿妻、北朝民族木兰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已带有小说特点。现代长篇叙事诗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少数民族史诗阿诗玛已具备了诗体小说的规模。(5)章回体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常用此格式。分回标目,每回含量大体相等,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以“扣子”形式写下回,紧紧相连。现代小说也有用章回体的,如刘流的烈火金刚、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23、。(6)传记体小说。以形象化的手法如实描写实际存在的人物,不改造他们的面貌,但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允许对某些细节进行有节制、有根据的想象。一般有记述别人和自述生平两种,后者亦称“自传体小说”。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高玉宝的高玉宝。(7)回忆录体小说。既可记人又可记事。在尊重历史原貌方面比传记体小说有更严格的要求,不允许有想象小辞,要尽可能做到言之有据,多凭文献资料和可靠的记忆来写作,但作者可对所述的人和事发表意见。(8)纪实体小说。又称报告体小说。兼有报告文学和小说的性质,取材于最近发生的事实,并进行某种问题的研究。如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摘自中国小说漫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