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曲折、艰难的抗争、探索历程【考纲定位】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示例如下:近代中国的一百多年,始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新中国的建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实现了人民民主,从而形成了近代史上的三条知识主线。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
2、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则以灭亡中国为目标,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其中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国
3、民革命运动则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后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各阶层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战。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主题一列强侵华近代前期让中华民族蒙辱的“四次战争”时期发展历程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
4、品、掠夺原料(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
5、资本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第三个时期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
6、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第四个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2.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清政府政策调整面对进一步发展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7、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3.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4“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
8、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素养透视】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做出科学的解释,材料强调了清政府不注重舆论宣传,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历史解释)【尝试解题】发散思维,多种角度想一想结合上题材料并联系所学,想一想,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试答: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综合国力弱;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战争准备不充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展迅速,蓄谋已久,准备充
9、分,善于运用舆论宣传;等等。练习11(2019浙江高考)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中日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丘逢甲徐骧刘永福丁日昌ABC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丘逢甲、徐骧等组织义军抗击日军的进犯,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抗击日本割占台湾。丁日昌未参加反割台斗争,故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观|点|1|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政府闭关政策的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不能无限制地进入中国,占有中国的市场,因而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对中国的正当贸易中,一直捞不到什么好处,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
10、不利局面,英国便决定向中国输入鸦片。1838年底,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便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对|话|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结果的联系。试答: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的联系: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产地;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改变不利局面,向中国输入鸦片,道光帝下令查禁,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结果的联系:中国闭关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
11、可能性(或造成中国国力衰落),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这也导致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观|点|2|30年代初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居各国之首,投资居第二位,与第一位的英国相差无几。直接投资增长很快,重点也由东北转向整个中国。在华开设的棉纺织厂数量多达1 930家。年生产棉纱82万包,棉布758万包,分别超过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产量的半数和总额,也把英国甩在了后面。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破坏了中国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也排挤了英、美在华势力。日本政府还继承了已经取得的殖民地和各种殖民特权,所做出的一些修改完全被说成是日本的“好意”和“恩赐”,而且对关东州的租借权
12、、满铁经营权等重要帝国主义权益竭尽全力加以维护。一旦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严重威胁到垄断资本利益,日本政府就毫不犹豫地进行各种干涉,直至使用武力。杨宁一从原敬到币原评20年代日本外交的变化|对|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依据材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特点。试答:原因:日本大陆政策、对外扩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困扰;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表现:制造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制造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制造七七事变,掀起全面
13、侵华战争。特点:通过对外进行军事侵略转移经济危机,获取巨额利润;由侵占东北地区向全国范围转移;既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排斥了英、美在华的经济势力;美化侵略事实,以“好意”“恩赐”为幌子,并影响至今;当遇到反抗,威胁其利益时,立即通过武力来维护。1.(2019菏泽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上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说明当时()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英军熟悉中国国情C民众
14、态度决定战争结局D清政府统治腐朽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众在鸦片战争期间认为是清朝政府和英国人进行的战争,不是中国与外国发生的战争,民族意识很淡薄,A项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英军熟悉中国的国情,B项排除。民众的态度不是战争结局的决定因素,C项排除。材料看不出清朝政府的腐朽,D项排除。答案A2(2019济南市高三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解析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能很明显地看出当
15、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懂得主权意识,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C错误;材料中官员认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A3(2019萍乡市高三一模)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临时挖掘海军港,比喻事先没有准
16、备,临时才想办法,体现的是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A项符合题意;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C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属于战争的结果,排除;材料仅仅体现了战败后建设海军港,不能体现大规模的国防建设,D项排除。答案A4(2019衡阳市高三二模)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这说明清政府()A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B中央集权的显著强化C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D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可知
17、,外务部的设立顺应了当时中外关系发展的需要,是清政府政治机构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的强化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内容,故B项错误;这时期外务部的设置体现了清政府外交体制的不断近代化,无法得出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的结论,并且这时期清政府不能与西方开始平等交往,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新旧交替时代反封建反侵略(1)起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重要文件前期:天
18、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平均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19世纪末期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加深抗击八国联军(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资产阶级革命(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基础:孙中山
19、提出了“三民主义”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2)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3)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促进作用
20、(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3)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2.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原因:民族资产
21、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典例2(2019
22、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
23、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素养透视】本题采用新材料、提供新情境、设置新问题,要求考生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内容以及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尝试解题】第一步:析材料,揣摩命题意图本题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不同时代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翻译与改动的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
24、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意在考查考生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二步:定论题,根据学情选择考生根据材料中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基本内容以及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可从美国南北战争入手,也可从三个年份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入手,提取一个论题,如:从美国角度,可从人权、种族问题提取论题;从中国角度,可从维护主权独立、爱国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提取论题。 论题一美国黑人奴隶的斗争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论题二美国黑人奴隶的斗争影响了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论题三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折射了近代中国追求富强、民主、独立的历程论题四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反映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
25、发展变化论题五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反映了新中国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外交思想第三步:列提纲,回归教材知识以“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反映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变化”为例,列提纲如下:1两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封建反侵略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翻译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大背景)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重。戊戌变法运动兴起,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19世纪晚期义和团运动兴起,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辛
26、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名称为黑奴吁天录,强调“爱国、保种”,追求独立、自由)3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号召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黑奴吁天录强调反抗残暴统治,追求独立、自由,最后胜利)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形成答案:论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反映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变化。(2分)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外部帝国主义与内部封建腐朽势力的双重压迫。通过对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27、的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可知,翻译者与改动者在抒发自己的意志,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中国的处境。1901年的“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将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发起各个层面的改革运动,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以求得自强,免遭列强的彻底瓜分。1907年与奴隶主殊死搏斗则是指反抗清政府的行动,晚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直接推翻落后无能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人最终实现了结束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目标。(8分)总结:总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体现了中国的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折射了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中华民族抗争与探索
28、的艰难历程。(2分)思维升华在回答论证及探究类历史主观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化大为小,发现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论证角度;由表及里,联系所学,思考问题背后蕴含的历史依据;亮明论点,组织论据,论据要充分、合理,采用规范格式作答。 发散思维,多种角度想一想结合上题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追求独立、富强、民主的斗争有何特点?试答: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言之成理即可)练习21(2019全国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
29、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解析从时间看,1898年,中国社会学习西方进入到政治与思想领域,但参与者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而非全体民众,A项错在“广泛支持”;材料未涉及清政府排外活动力度,B项错误;由“英文报纸”的报道不能得出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1898年”“英文报纸”“滑稽剧”等可知,当时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D项正确。答案D|观|点|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
30、、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荴、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对|话|用所学知识论证清末新政的原因和影响。用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试答:原因: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巩固满州贵族的专制统治。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经
31、济、教育、社会等层面的近代化;没有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关系: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大规模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新政时期的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新政时期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5.(2019宜昌市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所到之处拆毁孔庙、焚烧儒家典籍。1854年,洪秀全下令设立“删书衙”,以“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作为删书原则,删改后的孔孟之书允许诵习博览。太平天国由焚
32、毁到删改儒家典籍主要是因为()A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B探索舆论宣传的新形式C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D笼络知识分子维护统治解析“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可以看出其做法是要笼络以儒学为本的知识分子,来维护统治,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宣传的新形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受到洋务派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答案D6(2019黄山市高三三模)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创办湘军,湘军的大小将领都是曾国藩的亲属和门生故旧,军饷绝大部分自筹,湘军成为曾国藩的私人军队,各地还有许多湘军式的勇营,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不少勇营的统帅因为战功
33、被任命为各地的总督和巡抚。这表明()A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汉族官僚开始掌控清政府D清朝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湘军等地方自建、具有私人性质的勇营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实力逐渐壮大,并且不少勇营统帅因战功而被任命为地方总督和巡抚,他们不但拥有军权,而且专擅各省的行政权,极易形成地方督抚专权的局面,威胁中央集权,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抗衡;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官职是地方督抚,而非中央政府的情况,同时这些勇营将领不一定为汉族出身;D项错误,清朝并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7(201
34、9邢台市高三二模)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辨、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的冲突是由列强侵华引起的,也就是说民族矛盾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材料中“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鲜明地反映出民众的反帝爱国情怀,故选B项;中国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并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故排除A项;19世纪末的中外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南京为中心,故排除C项;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列强联合侵华,故排除D项。
35、答案B8(2019安阳市高三一模)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解析据材料“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等信息可知,用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来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有利于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D项正确;据上分析这是资产阶级狭隘的民族观,革命派的斗争策略,不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A项错误;
36、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明确反帝,而是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B表述不当;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C项错误。答案D主题三民族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时期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新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1)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高潮:1926年7
3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5)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6)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
3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时期(19311945)中华民族的抗战(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日战争已经开始。(2)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3)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5)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
39、(4)1948年秋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完成(5)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1.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从城市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40、:(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3)中国近
41、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抗战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素养透视】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以当时爱国团体发表的宣言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本题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尝试解题】发散思维,多种角度想一想结合上题想一想,五四运动的意义有哪些?试答:它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42、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给后人留下了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练习31(2019江苏高考)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许戎衣有泪痕”和漫画信息可知,妻子鼓励丈夫英勇杀敌,结合时间信息“1940”可知此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由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练习32(2019全国卷)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
43、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解析1948年10月,国共内战处于决战时期,中共着手为全国解放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项正确。答案B练习33(2019北京高考)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解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
44、根据地,它开辟了敌后战场,是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是敌后战场,不是正面战场,故A项错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新四军在江南地区,北方的抗日根据地不可能壮大江南的新四军,故B项错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故C项错误。答案D练习34(2019天津高考)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
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析日本全面侵华之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此时蒋介石已经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主张,材料中“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反映出该宣言发表于西安事变之前,A项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意愿,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回应,B项错误,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时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反抗国民党军事上的“围剿”和对日本侵华做出积极反应的历史使命,因此宣言中的“团结”“统一”等信息传递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精神,C项正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
46、张是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大上正式提出的,D项与史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练习35(2019海南高考)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
47、将进一步分化,英美派买办集团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加抗日。因此,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此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尚未完全形成;B项错误,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D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
48、为C项。答案C|观|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胡德坤(高考全国卷命题专家)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49、对|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试答:原因: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推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政府不懈的努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积极促成;国际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开展。9.(2019池州市高三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中,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B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C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D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北洋军阀的内外政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揭示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
50、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C项;材料“学生、市民和工人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故选D。答案D10(2019六盘水市高三一模)1930年,李立三等人提出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先后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武汉等城市,希望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该计划()A导致了国民大革命失败B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高涨C表明右倾依然主导中央D不符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解析1927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材料是“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体现,这一计划使红军遭受重创,被
51、迫撤回各个根据地,党在白区的各级组织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故排除B项和C项;这一计划体现出当时的中共中央仍然执行城市中心路线,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和实际,故选D。答案D11(2019宜昌市高三二模)1944年夏,美国政府实行一项把有条件的支持和政治压力结合起来的政策,以扩大中国政府的基础。1944年7月,美军派遣以驻华使馆包瑞德、戴维新、谢伟思等组成的“美国军事观察小组”进驻延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抗日根据地重要性显著B美国政府援华的多样性C协调国共两党和平谈判D中国已成为东方主战场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1944年对华政策中关注中共延安,这反映出当时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比较明显,A项正
52、确;材料看不出多样性的特征,B项排除;当时两党没有进行和平谈判,C项排除;材料与东方主战场无关,D项排除。答案A12(2019株洲市高三三模)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用最大努力克服各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统一领导实施战略决战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解析根据材料“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在1948年9月召开的。根据所学
53、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主要为了加强领导,实施战略决战,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排除;从材料“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中可以看出,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排除;D项是1947年6月战略反攻,排除。答案A主题四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热考问题工业近代化视野下的中国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伴随着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以及资本的全球性扩张,世界便开始了主动或被迫地一体化进程。文明与文明、国与国以至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存在之间,互相影响的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西方强势影响的外部环境下,改善中国的内部体制机能,进而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和现代化,这些都是近代以来中国的
54、仁人志士反复思考并力图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一)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产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政治上各阶级、阶层抗争探索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抗争探索: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
55、命“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二)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春天”。(2)突出特征: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6、。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3)进步作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工,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生产走向集中,以前许多分散的集体开始联合,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团结的加强、革命的发动,都有重要作用。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企业内迁: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将企业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
57、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膨胀: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专题微练4近代中国反侵
58、略、求民主的潮流曲折、艰难的抗争、探索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安顺市高三一模)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权益,因此D项正确;A
59、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B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C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问题。故选D。答案D2(2019唐山市高三一模)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
60、卫国家主权完整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所以清政府一再拒绝外国使节觐见皇帝的请求,这正是清政府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反映,C项正确;当时清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近代国家观念,不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A项错误;事件本身就说明清政府未真正接受近代外交观念,而不是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B项错误;拒绝接受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根源于华夷等级观念,不能体现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D项错误。答案C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从近代外交的角度分
61、析可知清政府的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3(2019咸阳市高三二模)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解析材料主要表明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打击,洪秀全的做法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故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孔秀全对中国文化的否定,不涉及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故B项错误;洪秀全代表的是农民阶级,故C项错误;洪秀全
62、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宣扬“拜上帝教”,难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内部的团结,故D项错误。答案A4(2019益阳市高三二模)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蕞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A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B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C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解析材料中“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强调甲午战争对中国思想上的冲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联合发动的,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排除;甲午战后的主流思想是君主立宪,故D项排
63、除。答案C点睛解题的关键“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5(2019通化市高三三模)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解析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B项正确;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没有涉及反封建,故A项错误;C
64、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也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B6(2019上饶市高三二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关于“终结”的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题干所问是终结,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不符题意,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C项错误。答案D7(2019芜湖市高三一模)1921年,中国
65、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A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B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D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人士认为当前均要反对本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反帝反封建,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反封建目标,排除;C项,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部分共产党人并未清晰认识当时社会性质,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对资本属性的认识,排除。答案B8(2019德州市高三一模)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
66、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B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D中共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解析根据材料“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和插图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符合题意;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B项排除;此时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D项排除。答案C9(2019忻州市高三一模)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有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们绝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这一思想()A体现以
67、城市中心运动为主B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吻合处C反映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D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胜利解析“他们绝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显然说明要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思想,符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相反;C、D两项材料没有明显信息提及,排除。答案B10(2019榆林市高三二模)聂荣臻曾指出,这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敌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径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下列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典范B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D基本消
68、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险、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主动出击,破坏敌人交通线、据点等,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因此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战役,不是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故A项错误;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武汉战役,故B项错误;基本消灭国民党的主力是在解放战争中通过三大战役,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深圳市高三二模)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69、,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解析1945年10月,处于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论述自由民主的中国目的是促进民主、和平建国,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故A项错误;1945年中共并未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答案C12(2019柳州市高三三模)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道: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
70、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毛泽东意在强调()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解析由材料“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毛泽东强调敌人不会自行消灭,还会继续存在,因此还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比较,因此得不出两种斗争方式的地位高低,B项不正确;D项与史实和材料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71、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鹤壁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
72、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材料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
73、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8分)解析(1)特点:从材料一中唐政府“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军镇屯戍制度”“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
74、、开辟互市贸易”等结合所学,从制度、措施到管理和开发进行归纳,尽量不照抄原文。原因:据“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等信息,结合隋唐民族发展的史实,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2)不足:从材料二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等信息中找到思路,进行分析。原因:结合时间,找到背景和相关制约因素。(3)意义:从材料三的信息“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结合所学,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长远,由
75、边疆到民族和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通过开发边疆、促进发展来稳定边疆地区。(只答具体政策酌情扣分)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不足一:理论上边疆治理架构不完善。原因:区域治理的方式忽略了我国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特征,很容易引发民族问题,最终不利于边疆的治理。不足二:实践上没有大的建树。原因:内忧外患;国民党统治时间不长。(3)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有利于
7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点睛从古今贯通的角度看,本题以考查史实和阅读材料相结合的立意出发,向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使之加深了相关中央集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意义的了解。14(2019马鞍山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两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军
77、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解析本题属于全国卷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
78、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历史现象描述,最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依据材料“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提取“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情节,第二小问结合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史实说明历史现象;第三小问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日本侵华史实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及国共合作的史实分析回答。答案示例情节: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两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概述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