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947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新时代下,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命题视角(一)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教材案例四川成都新农村综合体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简称“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效果。计划到2025年成都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500个以上。规划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要避开地质灾害区和生态敏感资源,选择背山、面水、近林盘和靠河谷的位置,确保安全;要尊重自

2、然,顺应地形,做到不填塘、不毁林、不夹道、不占基本农田、少挖山、少改渠和少改路,突出自然地貌特征。按照“小规模集中”的要求,四川成都合理控制新农村建设规模,坝区以50300户为宜,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内部每个小组团控制在20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建筑层数控制在13层。规划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充分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避免夹道建设。新农村由几个大小不等的组团构成,组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和空间,各组团间距离不宜小于30米,组团之间道路宽度不宜超过6米。 新农村综合体还围绕“微田园”设计,根据群众意愿规划出前庭

3、、后院,让农户在房前屋后和新农村其他可利用空间种植蔬菜、水果等,形成“小菜园”“小果园”,保持“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农村风貌,展现乡野田园风光。(中图版必修第二册P38“案例研究”)思考探究1新农村综合体是如何规划设计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提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林盘和水系、山林及农田;房屋前后有小农田;建设成为“紧凑型、低楼型、川西型”特色民居。2新农村综合体是如何处理村民适宜居住、环境良好和节约土地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利用乡村空间的?提示:背山、面水、近林盘和靠近河谷的位置,确保安全,尊重自然;不填塘、不毁林、不夹道、不占基本农田、少挖山、少改渠、少改路,建设特色民居,节约土地;建设组团,组

4、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和空间,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地,种植蔬菜和瓜果。高考印证(2021山东等级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见表格)。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1)(2)题。时间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1990年以前木材、木柴、木炭等19911997年茶叶、笋干、山核桃等19982009年观光旅游型农家乐2010年至今休闲养老旅游服务(1)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

5、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C市场 D生态环境(2)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答案(1)C(2)D教考导向教材以四川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案例,分析新农村综合体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2021年山东高考试题则以长三角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外来人口状况为载体,考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地理意义,体现了新教材的导向和新高考的价值引领。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特征”,包括自然与传统文化角度;二是“问题”,主要包括人口、产业结构、布局、生

6、态等;三是“措施”,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四是“意义”,备考时需重点关注。知识拓展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劳动力缺失现在的农村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外出务工。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还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来满足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足以让年轻一代在农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现阶段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

7、行。(2)保障落后在农村,老年人无法和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赡养来维持生活,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老龄化严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事实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减慢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2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国家应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度。(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3)发挥女性和老年人的自身优势,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4)村容整洁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农村的垃圾治理、道路硬化、房屋和街道布局与规划等农村急需改造的方面。(5)加强民主管理

8、与民主决策等村民自治制度内容。(6)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差异,进行参与式新农村建设规划。(7)试点村建设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模式。(8)关注留守人口,从村庄层面保障其权益。针对训练考法一分析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变化,产业融合的方式、特点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命题。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各地都在大力开展花卉旅游。我国某乡村开发“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农家花乡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旅游节”和花博会为契机,以花卉产业为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此完成 12 题。1我国自古便有春游踏青的传统。每年34月,全国各地相继举办桃花节带动乡

9、村旅游。下列地点举办桃花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广东乐昌北京平谷山东济南浙江杭州A BC D2全国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花卉旅游,对乡村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减少B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减少C粮食产量减少D城镇化水平提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解析:1.D2.C第1题, 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越往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越好。第2题,乡村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增加,A错;种植花卉,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增多,B错;粮食种植的面积减少,导致粮食减产,C对;在乡村地区发展花卉旅游,不会提高乡村的城镇化水平,D错。考法二分析某地农村的地理环境,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展开分析,落

10、脚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等角度进行命题。(2022德州一模)“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流转交易。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如图为“共享村落”主要服务功能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共享村落”可以( )A进行房地产开发B解决农村养老问题C形成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D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4“共享村落”建设的意义有(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快城镇化速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满足部分城市人田园梦想A BC D解析:3.D4.C第3题,由材料可知,“共享村落”是把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进行流转交易,因此,可以有效

11、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故D对。第4题,“共享村落”的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由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居住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同时也能够满足部分城市人的田园梦想。故C对。考法三从某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出发,着眼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的地理环境保护和发展措施等角度进行命题。下图示意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据此完成56题。5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安徽省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原因是( )A三省交界,交通便利 B河流众多,人口稠密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 D气候

12、适宜,森林茂密6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 )修缮回迁调控客流量规划重建整体搬迁A BC D解析:5.C6.A第5题,文物古迹或者传统民居保存较好,多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偏僻或者地形封闭有关,人为破坏较小。故C对。第6题,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修缮回迁、调控客流量,对;规划重建,对原有资源浪费极大;整体搬迁,工程量大,浪费财力,错。考法四以特色小镇为依托,关注村镇融合创新发展,围绕农村产业结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保护、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角度命题。特色小镇是指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或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小镇。江苏省是特色小镇培育强省,特

13、色小镇已成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载体。下图示意江苏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据此完成78题。7江苏省特色小镇整体分布特征体现了区域的( )A地质条件和灾害频率B地形特征和气候优势C交通状况和主导政策D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8地域文化塑造着区域人文环境。图中历史经典小镇体现的主要地域文化是( )A吴越文化 B楚汉文化C齐鲁文化 D岭南文化解析:7.D8.A第7题,由图可知,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较稠密、环境适宜的苏南地区,D正确。第8题,该小镇位于江苏省,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属于江浙的地域文化,A正确。楚汉文化应位于淮河流域,B错误。齐鲁文化位于山东地区,C错误。岭南

14、文化位于两广、海南地区,D错误。命题视角(二)聚焦大城市群(带)发展教材案例上海是我国水陆交通中心,具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铁路和公路方面,上海通过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联系周边城市;航空方面,上海是我国重要的航空中心和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水运方面,上海有长江这个黄金水道与长江流域各地联系,有上海港与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港口进行分工合作,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国际航运中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29“思考”)思考探究上海大都市作为辐射源,其辐射内容主要有哪些?辐射载体有哪些?提示:辐射内容:产业、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等。辐

15、射载体:交通运输、人才、文化等。高考印证(2020山东等级考)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

16、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解题指导答案(1)B(2)C教考导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发展是考查城镇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级别城市形成的城市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图版教材聚焦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关注上海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进而促进产业分工,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山东高考题则以安徽城市间公路客流为载体,聚焦同城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差异。对于此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个命题视角:一是有什么“现状”,二是怎样“发展”。这启示我们在分析此类问题时,一是要善于总结城市发展要素的特点与差异,二是要明确“为什么”与“怎么办”的问题。知识拓展1城市等级体系的

17、特点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下表所示:影响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和副食品)条件、劳动力条件和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

18、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针对训练斯图加特都市区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山间盆地,这里聚集了众多知名汽车企业,区内各城镇分别发展了与汽车相关的特色产业。以都市区为一个整体,城镇之间以绿地等生态空间分隔,形成了一个联系高度紧密的“分散型集聚”城市组群。下图示意斯图加特都市区各城镇规模及特色产业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斯图加特都市区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城市服务整个都市区B中心城市人口高度集中C外围城镇的经济较为落后D各城镇间产业竞争激烈2斯图加特都市区“分散型集聚”城市

19、组群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生态空间的建设 B完善的交通运输C山地地形的分隔 D人口的均匀分布解析:1.A2.B第1题,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最大,且只有一个,其服务范围应覆盖整个都市区,A正确。区域内各城镇分别发展了与汽车相关的特色产业,因此人口较为分散,B错误。外围城镇的经济并不一定落后,C错误。各城镇产业各有特色,不会产生激烈竞争,D错误。第2题,各城镇分布较为分散,但是相互之间有交通廊道连接,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具有完善的交通运输,B正确。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京都市圈是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2020年都市圈总人口约3 700万人,面积13 514平方千米。都市圈外围新

20、城的功能与定位为服务于核心城市的发展需求。随着东京规模等级和发展阶段的变迁,历次规划的重点不断变迁。发展至今,东京都市圈由“一极”向“多极”转变,逐渐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各异、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下图为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与外围新城的定位变迁。(1)核心城市等级及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周边新城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与定位。下表文字表述了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特点和外围新城定位,请将字母代号填充到图中相应位置。核心城市a.增速放缓,人口回流;b.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外围新城c.强化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d.吸引外溢的人口和产业,缓解核心城市压力;e.加强外部联系,打造城市间网络体系;f.明确

21、广域范围内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内部功能(2)说明在东京都市圈转变为“多极”阶段的进程中,都市圈内城市如何实现协同发展。解析:第(1)题,该题应该熟悉城镇化的进程,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在核心城市发展的初期和末期问题不同,所以要以不同的措施应对。核心城市的发展是先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之后增速放缓,人口回流。在其外围新城,当核心城市高速发展时,应吸引外溢的人口和产业,缓解核心城市压力,之后强化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当核心城市增速放缓时,应加强外部联系,打造城市间网络体系,最后明确广域范围内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内部功能。第(2)题,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应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22、,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badcef(2)依据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进行统筹规划;向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疏散大都市部分功能;加强大都市与周边地区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和互相带动。一、选择题(2022江苏质检)“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有( )

23、A去速食店就餐 B经营大型超市C骑单车出行 D建大型游乐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A B C D解析:1.C2.D第1题,由材料可知“骑单车出行”符合“国际慢城”的要求。第2题,根据题意可知,“国际慢城”提倡传统手工业生产,因此,传统农业不会向现代农业发展,故错误;读图可知,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的面积大为减少,旅游业从无到有,故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不符合“国际慢城”生产理念,故错误;读图可知,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的面积大为减少,林地、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产业结构从较单一的

24、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故正确。选D。十九大提出要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地域差异显著,因此因地制宜、因类指导划分出了城市群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林牧地区、连片扶贫区、民族自治区五大高质量发展类型区。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图中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A为民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区B为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区C为农林牧地区城镇化发展区D为城市群地区城镇化发展区4下列符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A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B扩大超级大城市规划C城乡建设一步到位D快速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解析:3.B4.A第3题,位于沈阳

25、、哈尔滨及周边地区,不属于民族自治区,A错误;位于东北平原北部,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B正确;位于小兴安岭,应主要发展林业,C错误;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不是城市聚集地,D错误。第4题,扩大超级大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一步到位、快速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属于过度追求发展,不切合实际情况,应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到发展合理可持续,A正确。关中平原城市群由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和山西省南部部分城市组成,是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区域内拥有四大机场,以西安为中心形成了“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可发挥区域交通连接东西、经济发展承东启西、文化交流东西互鉴的独特优势。下图为关

26、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影响关中平原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6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引领西北地区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土地成本较低水源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交通便利A B C D7该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可以( )A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B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C促进同东南亚的贸易往来D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状况解析:5.C6.D7.A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看出,关中平原地区的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故选C。第6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河流众多,水源条件较好,正确;该城市群位于东西部过渡带,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区域间交

27、流,正确。D正确。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群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A正确。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回答89题。8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A交通联系不便 B信息交流较少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9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D中等型

28、城市竞争严重C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解析:8.D9.A第8题,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比较便利,故A错;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B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大不相同,C错;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因此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故D对。第9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有北京、天津两个发达型城市,这两个发达型城市经济水平高,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强,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导致其余中等型城市难以发展为较发达型城市,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下

29、列问题。材料一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数量城市名单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 000 万人)1座郑州市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100万500万人)12座洛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新乡市、开封市、安阳市、焦作市、许昌市、邯郸市、蚌埠市、阜阳市、平顶山市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100万人)17座漯河市、济源市、周口市、信阳市、驻马店市、鹤壁市、濮阳市、三门峡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邢台市、聊城市、菏泽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材料二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涵盖5省30座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

30、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1)简述中原城市群的建群意义。(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城市结构体系的不足之处有哪些?(3)依据材料,简述促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的措施。答案:(1)有利于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内人口与城镇的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城市群内的各城镇自身的发展;有利于通过组团式城市群的合理规划来避免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问题;有利于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2)特大城市郑州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辐射能力没有上海强,服务功能不如上海全;大城市的数量没有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小城市的实力相对较弱。(3)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构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体系;发展先进产业,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