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63.65KB ,
资源ID:133931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93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统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5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统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5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考情纵览卷别选文出处题型、题量字数分值考查角度断句实词、虚词文化常识信息筛选理解文意翻译2020全国卷宋史苏轼传选择题3翻译题16139+10 全国卷宋史王安中传609 全国卷晋书王彪之传596 2019全国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618 全国卷史记商君列传608 全国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614 2018全国卷晋书鲁芝传600 全国卷后汉书王涣传586 全国卷宋史范纯礼传616 分析预测1.从选材上看,全国卷的选文体裁很稳定,一直选用古代人物传记类文章。在人物特征上,多歌颂文臣忠君有义、敢于直谏、博学多谋、刚正果决;武将勇武多谋、尽忠职守。性格刻画上比较

2、单一,反映其身上的正气。选材范围一般出自“二十四史”,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019年全国卷均毫不避讳地选用了大家在必修教材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人物,这一做法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两个特点:一是加强与课本的联系,二是加强与课程标准的联系。传统的考试大纲取消以后,高考命题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课本。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经典传统文化作品的学习,把诸如史记类作品列为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高考复习中要回归课本、回归课标,不要再避熟就生。2.考点、题型、分值相对固定。近三年一直考查断句、文化常识、理解文意以及翻译。虽然没有单独考查实词、虚词、特

3、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但是这些内容是阅读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前提,也是做好翻译题的关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文言传记文中的高频词汇掌握牢固。读文指导第一步:了解人物基本信息。关注材料开头部分,边读边勾画出人物的基本信息:姓名字号、天赋秉性、最初任职情况等。第二步:划分文段层次。高考文言文材料一般为一个完整的大段落,需要考生自己在阅读中划分出大致层次。划分时可以根据时间和官职的变化来把握,一般情况下,时间和官职变化后,人物的事件也会变化,所以在阅读中要用序号标出文段层次,简单概括层次大意。第三步:理清人物关系。高考文言文材料中除了传主外,还会涉及大大小小的次

4、要人物。对传主与次要人物的关系把握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所以在初读完文本后需要梳理出传主的整体生平轨迹,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尤其要理清传主和文本中其他人物的关系:哪位皇帝在位、皇帝对传主的态度如何、有没有反对诬陷传主的人物、有没有支持赞赏传主的人物、有没有外族人物、传主和百姓有没有直接关系等。第四步:概括中心意思。整体把握人物的性格,概括出材料主旨。技法一文言断句“两方法”【图解技法】【特别提示】 选项中运用语法分析和句意分析均不能确定的断点处,往往是因为对人物关系把握不清或者对事件关系分析不清。此时需要回归原文,阅读句子的上下文内容,判断句子中人物的姓名、身份、关系

5、,看句子中事件是否和上下文事件有因果承接关系,从而确定正确选项。【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

6、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谥曰清献。(选自宋史赵抃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B.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C.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D.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馀

7、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答题演示第一步:分析选项找异同从所给选项来看,前三处断开的地方完全相同,第四处和第六处有所区别,在第四处和第六处做上标记第二步:两个角度初判断分析第四处停顿前后的词语, “率”应是动词,是“率领”的意思,其后“众”是名词,应做“率”的宾语,所以应在“众”后断开。第六处,“馀赀”意思是“剩余的资财”,“持”意思是“拿”, “得馀赀持”整句话表意不完整。再看上文“比戍还”意思是“等到戍边回去”,下文“为室家计”意思是“考虑家室的生计”,所以应将“归”整合到前面,这样就成了“得馀赀持归”,前后语意是:等到戍边回去,得到剩余的资财拿着回家,就可以考虑家室的生计了。这样句意就顺畅了第

8、三步:回归语境验正误画横线部分的意思是: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地,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该清正严谨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回去,得到剩余的资财拿着回家,就可以考虑家室的生计了。语意完整、顺畅,故断点正确。选B【对点训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文见本技法的“典型例题”)()A.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B.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C.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D.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

9、/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文见本技法的“典型例题”)()A.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B.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C.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D.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3.2020全国卷节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

11、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技法二“三步骤”突破文化常识题【图解技法】【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

12、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注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注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和“擢”都属于中国

13、古代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对官员的提拔。B.“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C.“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唐时与御史台、大理寺合称“三司”,会审重大案件。D.“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答题演示步骤释义第一步:调动积累初判断对全文尤其是前后文语境的把握十分重要,这些词语并不全部考查识记,有的考查对动态语境的理解。C项的“刑部”平时经常遇到,根据积累可以判断基本正确第二步:联想课文再审验这些词语

14、绝大部分来自课内和选修的文本。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的联想是十分重要的。联系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可以推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礼仪、科举、制度等,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A项“除”一词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出现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在苏武传中,出现过“扶辇下除”;在陈情表中,出现过“除臣洗马”第三步:结合语境慎推断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对“除”的理解,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应理解为“清除、解除”;在“扶辇下除”中,意为“殿阶”;在“除臣洗马”中,可理解为“任命、授职

15、”。A项的“除”结合上下文“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擢礼科给事中”解释为“任命、授职”意思通顺,故A项错误。B项“恤典”结合语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 可以判定选项所说正确。D项的“杖”结合语境“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可以判定选项所说正确【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节选自明史郝杰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16、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B.进士: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C.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多有设置,明代属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等出使事。D.畿辅:畿,京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如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赋税等的机关。西魏、北周称民部,唐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B.移疾,旧

17、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C.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D.赠:文中指追封给死者官爵。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技法三“四比对”巧解综合分析题一、比对时间、地点、人物命题设误时间时间错误分析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弄错时序颠倒分析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地点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人物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

18、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比对方法时间地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进行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人物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进行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个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对点训练】 将选项与选文进行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1.原文片段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

19、大喜。(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选项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 身正气折服了皇帝。我的比对_2.原文片段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选项 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

20、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我的比对_3.原文片段2020全国卷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21、。(节选自宋史苏轼传)选项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我的比对_4.原文片段2017全国卷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节选

22、自宋史许将传)选项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我的比对_二、比对关键词语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这种是命题的主要方式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键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对点训练】 将选项与选文进行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5.原文片段2020全国卷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

23、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选项 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我的比对_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命题设误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

24、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对点训练】 将选项与选文进行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6.原文片段 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选项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掌管县印时,他发现县印丢失后,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我的比对_四、比对关系命题设误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

25、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是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比对方法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对点训练】 将选项与选文进行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7.原文片段(陈泰)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

26、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节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选项 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至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我的比对_技法四坚持“两原则”,用好“六法”,做好文言翻译题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这是基本原则;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变通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留、删、补、换、调、并”等方法。把这些原则和方法融合

27、起来,灵活运用,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文言翻译“两原则”原则一: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而加以保留的。【典型例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见者爱其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尝拥兵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

28、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拒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其言不欺。(选自新五代史任圜传,有改动)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5分) 译文:_答题演示原文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字字落实如果能够自愿归降,怕没有办法弥补罪责,原文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字字落实希望您哀怜我,指我,第一人称生路。整体翻译:如果我自愿服罪归降,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对点训练】1.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文见“典型

29、例题”语段)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5分)字字落实原文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字字落实原文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字字落实整体翻译_原则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对每一句中的每一个字(词)进行拆分并逐一理解,再把它们的意思连缀起来,适当梳理通顺,这叫直译。但有时直译行不通,必须加以变通,换成另一种说法来翻译,这种译法叫意译,即根据意思来翻译。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意译。如: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的“金城千里”,可译为“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池”。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

30、“纨绔”分别翻译成“士大夫”“法律”“贵族子弟”。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两方发生战争”“上厕所”。【典型例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耶律希亮,字明甫,铸之子也。师事北平赵衍。时方九岁,未浃旬注,已能赋诗。至元八年,授奉训大夫。十二年,既平宋,世祖问日本可伐否。希亮奏曰:“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世祖然之。十四年,迁吏部尚书。帝驻跸察纳儿台之地,希亮至,奏对毕,董文用问大都近事。希亮曰:“囹圄多囚耳。”世祖方欹枕而卧,忽寤,问其故。希亮奏曰:“近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

31、杀。以是囚多。”帝惊问:“孰传此语?”省臣曰:“此旨实脱儿察所传。”脱儿察曰:“陛下在南坡,以语蒙古儿童。”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希亮因奏曰:“令既出矣,必明其错误,以安民心。”帝善其言。(选自元史耶律希亮传,有删改)注浃旬:十天。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5分)译文:宋和辽、金作战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关键词点拨:干戈,借指战争,这里是意译;息肩,放下担子休息,比喻休养生息。【对点训练】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文见“典型例题”语段)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

32、罪脱儿察。(5分)译文:_二、文言翻译 “六法则”1.保留法所谓“保留法”就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类型例句翻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可以保留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荆轲刺秦王)保留词语仰天参考译文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专有名词(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保留词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项羽参考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成语可以保留,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保留词语劳苦功高参考译文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对点训练】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刘

33、杳,字士深,平原人也。普通元年,复除建康正,迁尚书驾部郎;数月,徙署仪曹郎,仆射勉以台阁文议专委杳焉。出为余姚令,在县清洁,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还除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母忧去职。服阕,复为王府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迁步兵校尉。昭明太子谓杳曰:“酒非卿所好,而为酒厨之职注,政为不愧古人耳。”俄有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停者,敕特留杳焉。仍注太子徂归赋,称为博悉。(选自梁书刘杳传,有删改)注 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善酿,乃求为校尉。文中代指步兵校尉之职。(1)出为余姚令,在县清洁,人有馈遗,一无所受,湘东王褒称之。(5分)译文:_(2)昭

34、明太子薨,新宫建,旧人例无停者,敕特留杳焉。(5分)译文:_2.删减法所谓“删减法”就是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减。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删减法”:类型例句翻译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与文言助词对应时,可以删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删掉词语之参考译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某些发语词、表停顿和补足音节的虚词,可以删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删掉词语夫参考译文平坦而且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某些语气词,可以不译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删掉词语也参考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对点训练】4. 把文中画横线

35、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祠先儒陆九渊。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节选自宋史袁甫传,有删改)(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

36、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5分)译文:_(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5分)译文:_3.增补法所谓“增补法”就是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和词类活用中所缺的字词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这是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而言的。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类型例句翻译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你)估计着我回到军营中了,你再进去(辞谢)省略介词“于”等要补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

37、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对点训练】5.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有删改)(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5分)译文:_(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

38、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5分)译文:_4.替换法所谓“替换法”就是文言文中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里不再用原文中的词来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替换法”:类型例句翻译有些文言词语、单音词在现代已不使用,应替换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替换词语思:思考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替换词语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参考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要替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替换词语山东:崤山以东参考

39、译文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或短语吾从而师之。(师说)替换词语师:以为师参考译文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替换词语则:就是参考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对点训练】6.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二十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

40、,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剌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徭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选自元史良吏传,有删改)(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5分)译文:_(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5分)译文:_5.调整法所谓“调整法”就是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

41、整语序。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整法”:类型例句翻译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不聪明到了极点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寻求一个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对点训练】7.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宗弼复河南,以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馀,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

42、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初,琼去亳未几,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军至,超复以州事委其钤辖卫经而遁去。帅府使人招经,经不下。及城溃,百姓惶惧待命,琼请于元帅曰:“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愿慰安之。”元帅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有删改)(1)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5分)译文:_(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愿慰安之。(5分)译文:_6.合并法所谓“合并法”就是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

43、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而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意译出来,这种方法称为“合并法”。“合并法”就是把文言文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几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词语都是“并吞”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之意,“意”“心”也同义。因此,可以合并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对点训练】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

44、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干,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有删改)译文:_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技法一1.A解析 “抃言其故”前要断开,排除B、C两项;“吕溱等既出守”表意完整,其前后需断开,排除D项。2.C解析 断句时要联系前文语境“剑州民私作僧度牒”,由此知道是“赵抃”断案,确定“抃”是“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的主语,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谓其纵逆党”应该是谤

45、者对“赵抃”的评价,由此排除A项,确定答案为C。原文标点为: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参考译文赵抃,字阅道,是衢州西安人。考中进士。濠州郡守不按照法令供给士兵粮食和赏赐物品,士兵声称要发动兵变,郡守害怕。转运使发公文让赵抃暂时治理濠州,濠州得以平安无事。赵抃担任殿中侍御史,弹劾检举不回避受帝王宠幸、有权势的人,声名严正,京城的人称他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的丧事,刘沆凭着参知政事的身份监领,等到刘沆担任宰相,仍然兼任原来的职务。赵抃论述刘沆应当被免去所兼任的职务,以保全国家体制。吴充等人相继被贬逐。赵抃陈述事情缘故,把他们都召回朝

46、廷。吕溱等人出京任郡守后,欧阳修等人请求出任郡职。赵抃上疏说:“近来正直之士纷纷退离,是因为在朝中正直严肃,不能谄媚侍奉权贵。”欧阳修等人因此得以留朝,当时的名臣,依靠赵抃得以安定。(赵抃)到了蜀地后,治政更加提倡宽容。有卒长站在堂下,赵抃叫他来对他说:“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地,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该清正严谨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回去,得到剩余的资财拿着回家,就可以考虑家室的生计了。”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剑州百姓私自伪造僧人度牒(官方发给出家受戒者的合法证明),有人把此事作为谋反叛乱之事上告,赵抃没有把他们交付审案官吏,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判决,都从轻

47、发落。毁谤的人认为他纵容叛逆党徒,朝廷拿来全部案卷进行审阅,都与法令符合。赵抃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清献。3.A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看到“考掠之惨”处,可译为“残酷的拷打”,根据意思可知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单独成句,故排除B、D两项;比较A、C,再看到“即出民抵吏罪”处,若中间不断开,那么根据句子结构,整句话译为“(安中)立即放走这个百姓来抵官吏的罪”,如此一来,句意不合逻辑,故排除C,最后得出答案为A。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有祥瑞,朝廷大臣就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奏表,称他为

48、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残酷的拷打,于是无辜而服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判为冤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以所谓的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攀附拉关系。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技法二1.B解析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称“进士及

49、第”,又称“三鼎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2.B解析 文中“移疾”的意思是称病推托(可以推托的事项很多),并非只指居官者请求辞官。参考译文郝杰,字彦辅,是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被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郝杰)巡视京城附近地区。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意见不合,他被调任为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被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到兵部任职,任参赞机务。死于任上,被追赠为太子少保。技法三1.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刘敞

50、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犯颜直谏”。参考译文刘敞侍奉英宗讲习诵读,每次讲解时都引经据典,趁机用委婉的言辞进行劝谏。当时两宫(指英宗和太后)间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揭发此事又过于直率。刘敞在英宗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诸神享受他提供的祭祀,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方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

51、耀于天地罢了。”英宗恭敬地起身,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2.从张冠李戴角度设误。 “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错,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参考译文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初仕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居丧哀痛过度也不要伤害身体,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家财有千万,崔慰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

52、父亲在世时的借贷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如果他们没有,我还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借据全都烧掉。3.从时间错误的角度设误。“同时”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是在“明年春”。参考译文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服入侍皇帝于延和殿,皇帝当即赐他银绯,升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主持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得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不清楚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出

53、京城,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过三次大赦,(苏轼)就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职位。4. 从空间错位角度设误。选项为“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原文中为“及至北境”,所以前去谈判的地点不是在“代州”,而是在契丹境内。参考译文

54、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每年回访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伤国家体统。”于是朝廷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箭靶。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不过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

55、称赞了他。5.从曲解文意角度设误。“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中“借口”分析有误,因为前文说按照旧例,朝臣家中染病三人以上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他们只是遵循旧例而已。参考译文永和末年,常流行瘟疫。按旧规定,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到这时候,百官中很多人都称家中有瘟疫,不入朝。王彪之又上言说:“瘟疫流行的时候,没有哪家不染病的。如果因此不再入宫,那么值班侍卫都将缺乏,皇帝官署就要空了。”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6.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参考译文当初,(许仲宣) 任济阴主

56、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宠妾)与他的妻子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县令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许仲宣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和自己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家里的烟囱中找到了县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7.从强加因果角度设误。“以至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表述错误,原文并未说明陈泰“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的原因是“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参考译文(陈泰)后又巡按山西。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折合为钱钞又不能马上得到。

57、陈泰上奏请求酌量增加俸禄,使官吏收入充足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然后惩治贪官污吏,那么贪污的风气自会停止。事情遭到阻止没能施行。正统六年夏,陈泰进言:“连年发生灾害和怪异的自然现象,过错在于朝廷大臣,请求皇上下令御史、给事中纠察弹劾大臣,革除那些特别不称职的,而后有关部门考察核实其部属。”皇上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御史马谨等纷纷上奏章弹劾吏部尚书郭琎等几十人。后来,陈泰又离开朝廷巡察山东。陈泰向来磨砺操守品行,喜爱搏击。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势很严峻。正统九年,被破格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不和。正统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迎合寇深的意旨,弹劾陈泰擅自杖责武官,殴打车夫至死。陈

58、泰被抓入刑部监狱,被判处斩刑。陈泰上奏申辩,大理卿俞士悦也将详细情况上报。都未听从。技法四1.字字落实 “以”,因为;“子”,对人的尊称,翻译成“您,您的”;“先人”,此处指父亲;“固”,本来;“难”,难以,“容贷”,宽恕;“然”,表转折,然而,但是;“罚”,惩罚,处罚;“不及”,不牵连;“嗣”,后代;“罚不及嗣”,处罚不牵连后代;“子”,您;“可”,可以;“从轻”,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从轻处罚。整体翻译 因为您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参考译文任圜,是京兆三原人。他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见过他的人都喜欢他的仪容举止。李嗣昭任昭义军节度使,

59、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张文礼。李嗣昭战死,任圜代理掌管他的军队,发布号令非常严明。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关闭城门坚守城池,城池攻不下来,任圜多次用祸福告示镇州人,镇州百姓相信任圜的话。任圜曾带兵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墙对任圜呼喊:“城中的兵员和粮食都没有了,但是这么长时间抵抗朝廷的军队,如果我自愿服罪归降,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任圜告诉他:“因为您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然而像现在这样坚守了一年,伤了我方大将,等到自己处于兵尽粮绝之时,才宣布要效忠归降,以此看来,你也难以逃脱处罚

60、。然而坐以待毙,不如屈服等待命运的安排。”处球流着眼泪说:“您说得对啊!”于是派自己的儿子送出求降信,人们都说任圜的话没有骗人。2.皇帝说:“先前的话是玩笑话,何曾写成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解析 戏:玩笑话。著:写下。罪:追究的罪过。参考译文耶律希亮,字明甫,是耶律铸的儿子。师从北平人赵衍学习。当时耶律希亮才九岁,不到十天,就已经可以写诗。至元八年,(耶律希亮)被授任奉训大夫。至元十二年,灭掉宋朝之后,世祖问是否可以攻打日本。耶律希亮上奏说:“宋和辽、金作战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至元十四年,(耶律希亮)升任吏部尚书。皇帝在

61、察纳儿台地界停留暂住,耶律希亮来到此处,奏对完毕,董文用问及大都的近况。耶律希亮说:“监狱之中囚犯很多。”世祖正靠枕头躺着,忽然醒来,询问原因。耶律希亮奏说:“最近奉圣旨,汉人盗劫六文的就处死。因此囚犯多。”皇帝吃惊地问:“是谁传达的这话?”省臣说:“这道旨意确实是由脱儿察所传。”脱儿察说:“陛下在南坡,对蒙古儿童这样说过。”皇帝说:“先前的话是玩笑话,何曾写成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耶律希亮趁机上奏说:“诏令现在已经发出了,一定要明确指出其错误,以安定民心。”皇帝称赞他的建议。3.(1)(刘杳)出京任余姚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他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

62、2)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例没有留任的,皇帝下诏只留下刘杳在东宫任职。解析 需要保留的词语有:余姚、湘东王、昭明太子、刘杳。其他重要词语有:“清洁”,清正廉洁;“馈遗”,赠送财物;“褒称”,称赞,褒奖;“新宫”,新立太子;“例”,按照旧例;“无停”,没有留任。参考译文刘杳,字士深,是平原郡人。普通元年(520),又任建康县令,被提升为尚书台驾部郎;几个月后改任署仪曹郎,仆射徐勉将尚书省的文书事务全交由刘杳负责。(刘杳)出京任余姚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他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回京后任宣惠湘东王的记室参军,因母亲去世去职离任。服丧期满,恢复王府记室

63、官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升任步兵校尉。昭明太子对刘杳说:“酒不是你所喜欢的,但却担任了步兵校尉之职,是因为你的才华无愧于古人。”不久有诏令,让他代替裴子野负责著作郎的事务。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例没有留任的,皇帝下诏只留下刘杳在东宫任职。刘杳继续注释昭明太子的徂归赋,人称他知识广博。4.(1)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2)道路上饥饿的百姓接连不断,甚至有全家互相叠压着死去的。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情况)更加紧急。解析 第(1)句中,“兴”,发动;“馈饷”,粮饷;“根本”,(国家)基础;“萧墙”,内部、内

64、乱;“之”,结构助词,的;“也”是句末语气词,翻译时可删去。第(2)句中,“殣”,饥饿的人;“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而”,连词,表修饰,可以删去不翻译;“去”,距离;“赊”,长、久。参考译文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袁甫入朝奏对,论述说:“君临天下不能一日没有戒惧的心理。如今值得戒惧的是:端正贤良的人遭遇排斥,谄媚阿谀的人受任用,封闭了忠臣敢于进谏的门路,值得戒惧;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袁甫升任校书郎,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时,他说:“边防事务的弊端,不在朝廷外面,而在朝廷内部。”袁甫被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恰逢旱

65、灾,他急忙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饥民给粟米,病人给药,又向朝廷报告说:“江东或者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连着几个月下雨雪,道路上饥饿的百姓接连不断,甚至有全家互相叠压着死去的。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更加紧急。”袁甫巡行江东各地,访察百姓疾苦,推荐奉公守法的官吏,弹劾邪恶贪贿的官吏,裁决积压的案件。袁甫到学校讲述解说,在贵溪的南面创办书院,为去世的大儒陆九渊设立祠堂。(袁甫)去世,赠官通奉大夫,谥号正肃。5.(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乐恢)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2)(乐恢)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

66、丧,只有乐恢为他奔丧守孝。解析(1)“为”,担任;“闭庐精诵”为省略句。(2)关键点有:“仕本郡吏”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乐恢)和介词(于);“仕”,做官;“坐”,因;“莫”,没有。参考译文乐恢字伯奇,是京兆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乐恢)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犯事被查,其他门生都因为与焦永交往联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乐恢立

67、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孤高独立,凡是操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即使是显贵之人也不与之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致礼请乐恢,乐恢从来不答复他。(乐恢)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旧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奔丧守孝。回来后,他又做了功曹,举荐任用人才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6.(1)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义劝说盐商,(从他们那里)借到五千锭钱钞。(2)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租税,郡里政治修明,治理得好。解析(1)“明日”,译为第二天(古今异义词);“甫”,译为刚刚;“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以”,介词,用;“贷”译为借

68、到;“贷钞五千锭”(定语后置句)。(2)“罢”,译为停止;“贫乏”,译为贫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徭薄敛”(互文);“大治”,译为政治修明,治理得好。参考译文林兴祖,字宗起,是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考取进士。至正八年,朝廷特别降旨升他为道州路总管,(他)到达城外,碰见敌人已在他的后面逼近,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兴祖听说后,就在夜里到哈剌帖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剌帖木儿说:“第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他。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义劝说盐商,(从他们那里)借到五千锭钱

69、钞。并且拿来城楼上的旧桐木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就全备齐了。哈剌帖木儿得到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就置备了五百副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便逃走了。永明县的洞徭人多次出来盗窃,危害百姓,兴祖亲自写榜文劝说他们。(洞徭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民,不可以侵犯。”他们三年没有入境。春天发生旱灾,虫子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大雨下了三天,虫子死了而麦子成熟了。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租税,郡里政治修明,治理得好。宪司考核,认为道州最好。兴祖因为年纪大辞去官职,终老在家。7.(1)秦桧,是个老儒生,就是人们所说的亡国大夫,小心

70、谨慎地守着自己的疆土,就怕国家颠覆灭亡。(2)城攻不下的原因是凶恶的小人逼迫百姓。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希望让我去抚慰他们。解析(1)“兢兢”, 小心谨慎的样子;“桧,老儒”是无标志判断句;“惟颠覆是惧”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惟惧颠覆”,“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意义。(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是判断句;“凶竖”是形容词做名词,指凶恶小人;“愿”,希望。参考译文郦琼,字国宝,是相州临漳人。宗弼收复黄河以南,让郦琼担任山东路弩手千户,管理亳州事务。等到宗弼问郦琼攻打江南的成败和谁敢抵抗时,郦琼说:“江南地区军队胆小软弱,都是被打败逃跑的人,而且又没有优良统帅,它凭什么抵御我军?略微听说秦

71、桧执掌国政。秦桧,是个老儒生,就是人们所说的亡国大夫,小心谨慎地守着自己的疆土,就怕国家颠覆灭亡。我率大军到达那里,他们君臣一定是心破胆裂,将帅悲哀也没有时间了,就像受弓伤的鸟可以用空张之弦声吓落下来。”不久,江南地区果然向金朝称臣,宗弼很高兴郦琼有远见。当初,郦琼离开亳州不久,宋军攻陷亳州却不防守,又弃城而去,就让亳州人宋超守卫它。等到金朝大军到达,宋超把亳州委托给钤辖卫经而自己却逃走。宗弼帅府派人招安卫经,卫经没有投降。等到城被攻下,老百姓惶恐待命,郦琼向元帅宗弼请求说:“城攻不下的原因是凶恶的小人逼迫百姓。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希望让我去抚慰他们。”元帅宗弼于是只杀了卫经而释放了亳州的百姓,

72、又命令郦琼守卫亳州。郦琼镇守亳州总共六年,当地人民都很感激他。8.他平时单独居住,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解析 “平居独处”中的“居”和“处”是同一个意思,翻译时可以合并。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是婺州兰溪人。年幼的时候就聪慧通达,父亲兄长稍微教授给他一些书,他便能默记背诵。等到年纪稍长,越发勤勉自励。等到成年后,崇尚周敦颐、程颢、程颐的学说,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王柏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干,而黄干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此以后,(金履祥)对学问的讲论研习愈加精深,造诣也越加深厚。当时宋朝的国事已经无法挽救,金履祥于是断绝入仕的想法。德祐初年,朝廷起用履祥为迪功郎、史馆编校,他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灭亡,各地盗贼兴起,金履祥隐居在金华山中。他平时单独居住,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时,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教导启迪后辈的学子,真诚恳切从无倦意,尤其看重情义。-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