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高考语文写作训练(12)请以“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以“缺”为话题,立意是多元的,也是开放的,该话题有广阔的思维空间。“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每个生命都必须面对的现实。“缺”可能是缺陷,是残缺,是惋惜,是遗憾,会令我们感到伤心,甚至是绝望。但我们亦可从“缺”中抗争、奋起、坚强、超越,在克服缺憾的过程中展现生命的价值。这是痛苦并快乐的生命过程,是对平凡的挑战,也是对非凡的呼唤。以“缺”为话题立意,既可以对“缺”的意义进行思考,也可以抒发直面“缺”的生命豪情,可以就如何超越“缺憾”提出个性的观点,还可以叙述关于“缺陷”的故事
2、。【佳作典列】生命原本残缺以为青春原本就应明媚闪亮,却也偶尔会觉得云雾遮挡着前途,感到迷茫无措;以为少年原本就应该肆意挥洒欢笑,但也逃不过那花季里风雨的洗礼,逃不过忽现的淡淡忧伤。回首那短短的来时路,我才发现,有许多缺憾伴随着生命的成长。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从古至今,驯服了禽类、兽类,甚至驯服了自然,但亦有不能掌握的东西。即使是先贤哲人,也常在物质与精神间徘徊,常常觉得选择了入世,从此便被捆绑牵绊,不能重拾自由天性;而那些选择了出世的却又常常流露出生活困苦的凄楚之情。君临天下的乾隆帝会感到得不到友情的苦恼,富可敌国并不能消除陶朱公舍弃理想的遗憾,赫赫战功的赵子龙恐怕也会因手沾鲜血而感到疼痛和愧
3、疚。敢说生命完满无憾的能有几人呢?他们说,生活即如此;他们说,完美并不存在;他们说,残缺是生命的本质。哦,生命原本残缺,这个结论令涉世未深的我茫然了:我该如何面对我的生命呢?十七岁的我不可能知道,因为就连在世的大师们也不知道。余秋雨看过了文化苦旅,走过了霜冷长河,发过了千年一叹,却还在苦苦地探索着文明的源头、生命的支点。米兰昆德拉,精神世界的漂泊者,比较了灵与肉,领略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同样还在无垠的精神世界里无助地流浪。既然这些在世的大师们还不能给我解答,那么我就求助于已故的先哲吧。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的”,福楼拜却说“人类是愚昧的”,雷诺阿却领悟到“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4、梵高用生命证明的却是“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前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答案是“在生活的任何领域里,寻求十足的完美都不过是抽象的、病态的或无聊的幻想而已”从众先哲先贤们的结论中,我渐渐明白了: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生命原本残缺,何必苛求完美!是啊,我们无法弥补生命中残缺的那部分内容,但我们可以把握住已拥有的一切。正如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起作用的不是全部,甚至不是那个分量大的“八”。真正关键的是“二”,只要把握好生命中的“二”,便能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一片永远晴朗的蓝天。【名师点评】“生命原本残缺”乍一看是一个沉重的命题,但作者高屋建瓴,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给我们展示了先哲们探寻完美生命的历程。是的,“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怎样面对这生命中的残缺呢?作者也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把握好生命中的“二”,“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一片永远晴朗的蓝天”。深刻的哲理思辨、翔实的文史知识、严谨的论证思路使这篇文章显得超凡脱俗。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