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800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9 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任务突破练9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赋分30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

2、视荣誉的人。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

3、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当年在“大三线”工地上对体能的不遗余力的透支,开始受到必然性的制裁。别人已经称他老爷子了,而即使别人不那么称他,他也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确实老了。不论是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打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

4、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

5、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儿女们便

6、都装聋作哑。他是个在儿女们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有删改)文本二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

7、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我们从人世间中不难看到,当生活中的矛盾处在不可调解之时,总有一种正直的、友善的力量,内在地驱策着生活向前推进。而矛盾的调和与解决,又往往得助于梁晓声价值取向的牵引。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地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

8、。他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看重的是在困难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助和相互守望,更应该有为人的责任和担当。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

9、内在的支撑作用。梁晓声说过的一句话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选自:现实主义的新高度)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自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B.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

10、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D.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2.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6分)3.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梁晓声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文本一姑姑李立泰姑姑很漂亮,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柳眉杏眼,如今老了也不难看。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

11、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姑姑8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24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姑姑8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待姑姑。姑姑站在小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姑姑9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没长眼,伤哪儿的都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

12、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再大些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一下子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我问姑姑:你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应该是那次躲

13、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13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4岁入党,16岁当了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多干活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那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的炮

14、弹炸伤了,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把肉剥开子弹露出来,用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越干越进步,19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

15、。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的死活,成天提溜着心挂着他。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那家伙受伤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疼得心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他急急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信?!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你怎么不等我?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任她什么“生”也抵不上你!别说憨话,我帮

16、着给你介绍。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斗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姑姑那么伤神,眼里含着泪。(选自参花,有删改)文本二小说从土里拱出来(节选)李立泰我写小说,好回老家,扑进鲁西大平原,看着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土里刨食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哥哥光膀晒得淌油儿,嫂子壮硕小褂儿粘在胸脯上。汉子扬鞭扶犁,倾听犁铧切断草根的脆响,看阳光下新翻泥土的浪花儿。俯身抓把湿润的土块攥个蛋儿,送鼻子闻闻,土蛋泛出浪润的清香。女人撒化肥,沿着深深的犁沟,沿着汉子骂牛的吆喝,沿着长长的日子,沿着风调雨顺也作难的声声叹息,然后他们把在血汗里浸泡的种子埋进希望里。

17、望望厨房冒出的炊烟,闻闻玉米饼子的香甜,农家大锅炒菜“滋滋啦啦”爆响,从后窗窜出几缕子菜香听鸡鸣狗吠的欢歌,看看篱笆墙上爬的丝瓜、扁豆角,交织在一起的绿墙,还有那在绿秧子里偷偷探出脸儿的粉红的喇叭花,真好看、真养眼,那么小说基本就出来了。好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过忘不了。它不仅有生活、接地气、人物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细节感人,而且是从土里拱出来的。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

18、的时刻姑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C.文中画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D.“任她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团长任性、骄横的特点。5.作者说优秀的小说是从土里拱出来的,请你结合两个文本,谈谈对“拱”的理解。(6分)6.李立泰的“抗战题材系列”微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传奇性的抗日英雄,获得很大的成功。这与作家精选“写人细节”和与众不同的“情节叙述”方法有关。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在素材选取、情节叙述上有何特色。(6分)答案与解析任务突破练9小说阅读(复合文本阅读)1.B解析 A项,

19、“是因为他重视荣誉”分析错误,应该是他想“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C项,“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分析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接替父亲去治理那条脏街。D项,“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分析错误,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无私。2.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想以此希望子女们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唤起子女们对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感。3.通过周志刚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小人物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尽管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但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周志刚坚持自

20、己的想法,哪怕大家都不理解,也要进行自己的“改良”工作。4.B解析 A项,“直接引用”错误,此处不是直接引用,而是间接引用。C项,“文中画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错误,不是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叙述,而是用姑姑的口吻叙述。D项,“任性、骄横”错误,此处是表达团长对姑姑的爱。5.优秀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体验与升华。生活有无限的张力,有一种向外“拱”的动力,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欲望。作家必须俯下身子,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主动去发现、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把生活的本质“拱”出来)。6.(1)素材选取:选取典型事件(着笔于生活细节、以小见大)。选取了主人公13到16岁,19岁之后等几个典型事件,通过做饭、洗绷带、掩护伤员、取子弹、与团长的缘分等生活细节,表现其平凡而又充满波澜的一生。(2)情节叙述:采用倒叙,开头从姑姑回乡探亲切入,然后展开叙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问答方式叙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推进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人“我”与主人公“我”(姑姑)不断转换,使得文章叙事既有跳跃性又有连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