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节复习要点:1第一个系统提出生物进化思想的是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为 。3种群的概念 ; 物种的概念 。4生物进化的实质为 。5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6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成为共同进化。一、选择题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2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要很长B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
2、黑的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5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
3、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6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l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l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其它染色体片段移接到l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的种类不同7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个
4、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8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9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
5、因代代相传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10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 隔离 自然选择 突变 定向进化AB CD二、非选择题1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
6、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12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
7、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各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图(如图所示),这一瓶颈部分为冬季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回答:(1)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为什么?_。(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年夏季中()基因频率为2%,但是在越冬时残存的个体中()基因频率由于机会的原因而变为3%,第二年夏季中()的基因频率即为3%,在第二年越冬的个体没有这个基因,结果第三年夏季中这一()基因变为0,这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自然选择是否矛盾?_。为什么?_。13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
8、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成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对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家系:一对果蝇子女),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
9、,用a浓度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 方法逐代将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 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前、中、后)
10、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 第十二天1-10、 CDACB AABCC11(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12(1)该种群进化了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2)矛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图中种群太小时,某些偶然因素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出现较大波动,这不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13. (1)选择 不定向 前 (2)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