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726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卷)命题人:张栓牢 审题人:一、 现代文阅读(9分)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

2、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的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

3、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

4、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

5、有一定差距的。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3.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

6、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二、文言文阅读(19分)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

7、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

8、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

9、冠礼才起的。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自称曰朕,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D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相当于现在的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学科网ZXXK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10、来源:Zxxk.Com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5分)(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5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8-9题。(11分)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分

11、)四、名句默写(6分)10、根据所给语境,填写相应的名句。(1)“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现年老不改初衷,困境不弃远志的句子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蟪蛄不知春秋”。(4)李密在陈情表结尾用“_,谨拜表以闻”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5)老杜之诗,晚年愈工,特别是是流传后世的写景名句,常以大气磅礴之语来描写景物,如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_”和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6)同一典故,在不同

12、作品中使用,表达的用意也不尽相同。如“诸葛亮”的典故,在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表达的是英雄事业未竟,令人唏嘘不已的慨叹;而在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_”这两句表达的却是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五、文学作品阅读1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问题(25分)鞋 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

13、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

14、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来源:学+科+网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

15、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

16、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

17、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

18、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

19、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六、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1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多年前,集团

20、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C. 电影当然要讲究宣传造势,但是否能真正赢得观众,不是由包装决定的,而是要看作品的内容和演员的演技。D面对大量的基金产品,从近年

21、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严重亏损。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_,_,_,_,_,_。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 均呈深黑色 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 体长1米左右 其他 与雌鹳一样 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 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A B C D1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6分)

2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材料1:校

23、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请简要阐述你对校门建筑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七、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

24、帮助 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来源:学科网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二、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5分) _(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5分)_ _三、诗歌阅读(11分)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_ _ _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25、,并加以赏析。(5分)_ _ _四、名句默写(6分)10、(1)_ (2)_(3)_ (4)_(5)_ (6)_五、11、(1)_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_ _ _(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_ _ _(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_ _ _ _六、语言表达与运用(11分)15、(6分)_16、(5分)_七、写作(60分)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及试题分析一、1、C(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

26、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错误。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及)2D(“固定的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3.D(A项,由原文“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可知。B项,“所有”说法太绝对化。C项,原文第六段表述为“不是如实地复制”,此选项中的表述恰恰相反)二、4A 5. A 6.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文中“俟秋成,当仍旧法”的说法矛盾。)7、(1)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

27、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2)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字。【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宋浞、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后来转任从事太常博士一职。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作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官职),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

28、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计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

29、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如果)不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当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

30、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三、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分析:这里的“心境”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该题是对两位诗人在不同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异同进行比较,而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解答时要具体分析诗歌所选用的意象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

31、的同与异,这样就较容易进行比较分析,如韦诗中虽然表现了孤独,但更多的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出恬淡自适的情怀。)9、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分析: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韦诗第一句中有一个“如”字,比喻的手法明显不过了;赵诗的第一句有一个“晕”字,本是“月晕”,这里是代指月光,因为后面是“侵残烛”,用的是借代的手法。难点是要结合诗意分析其表达效果。)四、(1)云无心以出岫(2)不坠青云之志(3)朝菌不知晦朔 (4)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5)乾坤日夜浮(6)千载谁堪伯仲间五

32、、11、 (1)A、C(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2)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

33、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3)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守明在生产队干活时,用纱布包手,洁净但是羞涩地纳鞋底的情节也表现了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性格。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被爱”的渴盼。(回答此题,要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就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神态,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

34、等。) (4)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写的男主角是“那个人”,而“后记”则是写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小说中并没写“那个人”和守明后来的情况,不能断定他们后来就一定会如“后记”中“我”的遭遇。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也很相似;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很相像;小说流露出的感情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

35、,选择论据,作出答案。)六、12、.B解析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1)处应选“买椟还珠”。“异曲同工”指不同曲调演得同样美妙,比喻不同人的辞章、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2)处应选“殊途同归”。“如临深渊”指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3)处两个成语都可以选用。 13.C(A.句式杂糅,“主要”和“以为主”重复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

36、公民都应深恶痛绝的” D.语序不当“不但”)14、D15、意象是从外界移入诗中的(1分)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1分)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力量的( 1分)鲜明生动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3分)(答案应为单句,下定义的形式“意象是”,不是单句的不给分。)16、示例1: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2: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

37、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笔,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解析:试题提供的材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现象校门建筑是注重实用性还是文化性,试题明确提示“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因此,可以根据其中一个观点,即支持校门的实用性或支持校门的文化性;其次,分析相对应的理由时,可以紧扣两种校门的不同特点、意义价值加以展开,拓展阐述的深度。另外,该题联系时代,和学生生活贴近,可以从现实角度相关支持

38、或反对的理由。)来源:学*科*网七、写作指导:可以从三个贫困家庭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作文。如:“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接受他助,渡过难关,明智之举。虽说个人的勤奋和实力对取得成功举足轻重,但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在困难的时候,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我们的人生历程也很重要。诗人沃兹沃斯说得好:“自助与受助,个人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看似相互矛盾,但也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从童稚年少到花甲垂暮,每个人都会因被养育和受教诲而或多或少地受人恩泽:真正优秀的人和强者往往是最乐于承认和接受这种帮助的。如:“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说明他懂得感恩,知恩必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做一个对社会、

39、对家庭、对自身有用的人!赐恩不求报,受义必以礼。感恩,我们不仅仅是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我们是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予你恩惠的人。如:“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坚持自力更生,不求他人帮助,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自尊心。毛泽东提出的自力更生方针是把个人的人格追求与自我价值、民族生存的根本价值实现统一起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自强不息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立意作文。例文 富人,请改变一下你的观念富翁慷慨解囊相助,穷人却义无反顾拒绝。出现如此尴尬

40、一幕,皆因观念不同。 富人以为,这个世界上,有钱好办事,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让你脱贫致富的方法,莫过于直接给你现金,然后怎么花是你的问题,你的金钱你做主!给你钱你不要,大概脑子里进水了吧? 富人可知道,中国自古就有贫贱不能移铮铮之言?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激励了多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穷”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的想一下“穷”人的感受,改变一下纯粹因为同情而做慈善的观念,改变一下捐助的方式方法,我想这尴尬的拒绝一幕将从此烟消云散。 一位成功人士讲了自己的故事。说自己原先好吃懒做,被赶出家门做了乞丐,有天走到一位农村妇女家门前要饭,这位妇女看了自己一眼后,要求先帮她搬砖,不搬就不给钱。当他

41、浑身大汗搬完一大堆砖后,她把50元钱给他,特别声明说这是他应得的工资。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她让他明白了:这是他靠劳动挣取的血汗钱!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她让他体会到了一个人应有的价值与尊严,是她,使自己改变了不劳而获的观念。 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时,凭借富人您抢先一步富起来的聪明才智,改变一下那种简单施舍的观念,很可能会彻底改变那个人那个家的命运。 有一个富商,他到他所要帮助的贫困山村考察。村民们面色青黄,衣衫褴褛,这让他深感捐助钱财的必要。但当他发现村民用美丽的斑竹烧火时,十分吃惊。原来此地虽盛产斑竹,但村民们只用它来烧火。商人不禁感叹:如此资源却不懂好好利用,即使我捐再多的钱又能改变什么!他要改变村民们“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于是他决定不直接捐钱到人,而是投资斑竹的开发加工,他请来大学工艺美术的老师设计了很多斑竹日用品和工艺品,然后组织村民们生产,自己再出钱帮他们做广告销售。村民们终于意识到本村资源的财富潜力,转变了观念,搞起了农村经济,最终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 聪明的施予恩惠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及其所带来影响或许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深远。所以,富人啊,捐助穷人时,请您更新观念,让穷人有尊严的活着,你也将完成从单纯的乐善好施的“好人”向慈善家的转变。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