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在秦朝建立_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士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专制主义(2)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规定除秦记外,其他各国的_和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者全部予以烧毁,只保留了一些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焚书后,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方士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又坑杀了许多儒生。3评价(1)实质:文化专制政策。先秦思想文化(2)“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是对_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浩劫,导致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灭学之祸(3)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_”。历史记载成就二、罢黜百家1
2、背景(1)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2)_的儒学主张,得到汉武帝认可。2内容儒学独尊(1)主张:董仲舒主张确立_的地位,提出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_。根基(2)措施:汉武帝采取了重用_、设置_、表彰六儒生太学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评价(1)结束了学术思想_的局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_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平等竞争民族历史文化三、太学的出现1发展历程(1)汉武帝时期,
3、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2)自_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汉昭帝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2影响政治管理(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_ 人才的官立学校。_。地方教育系统(2)_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同时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了入仕的机会;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清议(3)太学_,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太学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发展(1)中国早期的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察举制(2)汉武帝时代,_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3)_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考试内容主要是_,儒生
4、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_舞台上的主角。2影响隋唐儒学经典政治(1)_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有益于中国_的稳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知识阶层(3)使整个_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_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儒学科学技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纲五常”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是强调思想上的统一,从而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2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
5、点是()D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注意“根本着眼点”。B、C 两项明显错误,A 项是表面现象。选 D 项。3(2012 年福建龙岩质检)宋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官员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选官制度推行()DA军功爵制C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D科举制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发展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其主要主张有:(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以适应汉武
6、帝加强君权的需要。(3)伦理道德:提出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的一些观念。2西汉新儒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糅合道家、法家思想,具有神学色彩;它以“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形成神学体系。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2)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深得汉武帝赏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并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都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针对练习】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
7、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A、B 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D 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 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史料材料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8、。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制曰:“可。”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一材料二主题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联系教材“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探究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探究1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
9、想,开始于()CA周朝C汉朝B秦朝D宋朝2汉武帝时期,禁止其他思想传播,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这一措施被称为()A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百家争鸣C“焚书坑儒”D重农抑商3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B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据此选B 项。4汉武帝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
10、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C)A汉朝法律C儒家经典B皇帝诏书D诸子百家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CA强调“君权神授”C实现“大一统”B宣扬“天人合一”D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DACBD7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C书春秋诗AC墨子BD解析:太学讲授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排除项。8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提出“民贵君轻”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