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66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6-2017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5章-第2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新课导入列宁与卫兵的故事:一次,列宁进斯莫尔尼宫时,门口卫兵洛班诺夫不认识列宁,一定要他按规定出示证件。与列宁一起来的那名随从上前说出列宁身份,让卫兵立即予以放行,卫兵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列宁时,他脸红了,连声说“对不起”。列宁亲切地对他说:“你做得很对,任何人都要坚守制度。”并出示了证件。这个故事是列宁伟大人格的一个缩影。那么列宁身上还体现了哪些品质?列宁为俄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位伟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本课的学习。教法案例本节课主要包括六个框目的内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反革

2、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条主要线索六个字:“成长”,就是教材第一框目“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贡献”,包括教材“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施新经济政策”四个框目的内容;“评价”,主要包括“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这一目的内容。关于第一条线索“成长”的处理,建议教师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时代背景: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革命征兆已经酝酿。(2)个人经历:其哥哥为革命而牺牲;列宁因为革命活动而被逮捕流放;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接受马克思主义。(3)标志:在萨马拉城

3、组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4)发展: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入狱期间,写完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第二条主线“贡献”,主要讲述了列宁的四大贡献:创建政党、领导革命、巩固政权、探索发展。其特点是和必修模块的内容重复较多,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教师结合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点拨。(1)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议教师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背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但没有完成建党的任务。思想基础:列宁创办火星报,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写成了怎么办?一书,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

4、开。影响:出现了党内分歧,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议教师把握和点拨以下几个关键点:1905年革命。这次革命使无产阶级受到了锻炼,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它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3)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内忧外患的形势。列宁的应对措施:军事上,组建了工农红军;外交上,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军事需要。结果:把白卫军全部击溃,把外国军队

5、赶出了俄国,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4)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与时俱进的品质。此目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建议教师让学生简单回顾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然后,重点点拨说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主义从俄国实际出发,适应了俄国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第三条主线“评价”,主要涉及教材第六框目“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把握:(1)地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共产主义战士,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和杰出的领导人;不仅是20世纪伟大的

6、人物,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人。(2)精神:列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俄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3)影响:列宁的人格、思想和他所领导的十月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整个20世纪,其深远影响波及整个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列宁评价时,不要仅仅依靠本目内容,而应该结合第二板块“贡献”的内容,对列宁形成综合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课程标准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重点难点1.列宁对俄国革命与建设的贡献及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重难点)2.客观评价列宁(重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1.出生:1870年,列宁出生在辛比尔斯克城。2

7、成长经历(1)1887年,列宁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后被流放。(2)1888年,列宁阅读了大量书籍,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3)在萨马拉,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1889年建立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4)1893年8月,列宁加入圣彼得堡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5)1895年9月,列宁把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为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背景(1)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2)1900年12月,列宁创办火星报,同时写成怎么办?,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

8、基础。2标志:1903年7月至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会议上出现布尔什维克(多数派)与孟什维克(少数派)两派。(2)把争取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规定为党的基本任务。(3)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3斗争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被清除出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背景(1)1905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得到锻炼并获得经验。(2)1917年2月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3)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9、使政权和平转移的任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4)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与士兵的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革命和平发展的希望破灭。(5)1917年10月10日,列宁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武装起义。2过程1917年11月7日,起义爆发,临时政府被推翻,次日,苏维埃政权宣告成立。3意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3)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1粉碎反革命叛乱(1)1918年1月,苏维埃政府组建工农红军。(2)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3)政府实行

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自1919年3月到1920年下半年,红军三次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实施新经济政策1.背景(1)战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经济恶化,进而引发政治危机。2决策: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3内容(1)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及雇用劳工。(2)工业: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或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允许农民自由买卖。(4)经济体制:实行经济核算制。(5)工资制度:废除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4意义(1)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

11、义的重大发展。(2)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利于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1.列宁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20世纪,影响了俄罗斯甚至整个世界。2列宁是20世纪和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人。3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列宁的主要贡献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主要贡献列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革命家,其主要贡献可用“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条道路、一个主义”来概括。(1)坚持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立先进的工人政党布尔什维克党。(2)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暴力斗争从而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依靠工农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

1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推进世界革命,帮助其他国家建党、开展革命斗争。(5)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国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继承和发展项目理论阐述理论指导的实践历史作用一战期间“一国胜利”理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二月革命期间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七月事件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十月革命期间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平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基础列宁主义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展了剩余

13、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列宁的贡献核心有两点:探索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进行成功的革命理论探索和在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B、C两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D项表述不准确。所以本题答案是A项。【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

14、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在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

15、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3)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路分析】考查角度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解读材料一: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战争胜利和推进社会主义的作用。材料二:列宁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之处。材料三:列宁公开表示变换经济政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材料四:列宁明确表示要实行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政策解答思路材料反映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历程。第(1)(2)(3)问根据材料提炼,比较简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要求

16、综合材料得出结论,这需要根据当时俄国的国情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经过对照分析后再上升到理论性认识【尝试解答】(1)主要目的:_(2)变化:_中心措施:_(3)地步:_根本目的:_(4)结论:_【答案】(1)主要目的: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地步:由国家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结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原则和基础(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选择题1.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

17、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作好准备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作准备D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解析】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并没有完成建党工作,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答案】B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发动武装起义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在四月提纲中列宁号召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答案】A3瞿秋白在192

18、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解析】从瞿秋白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

19、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不会出现“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故B项错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项正确;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此后,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故D项错误。【答案】C

20、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面材料: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的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一位历史人物在1921年的讲话请回答:(1)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材料中的观点的?(2)结合所学,概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回答第(1)问时首先要注意材料中“利用资本主义”这一信息,由此可想到新经济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背景”。第(2)问的回

21、答需要正确迁移所学知识,注意全面。【答案】(1)人物:列宁。背景: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农民的不满,并导致暴动,政治危机严重。(2)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苏俄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一、选择题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并在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说明革命或建设要()A全面继承B无章可循C彻底批判D实际创新【解析】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并在社会主

22、义建设实践中取得成效,说明进行革命或建设时要注意本国国情和创新。【答案】D2标志着列宁主义形成的会议是()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C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立大会D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故选B项。【答案】B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A领导不同B性质不同C主力军不同D结果不同【解析】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4.右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他

23、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条件“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以及题干提示“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5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

24、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解析】引文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仅能够应对战争,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极大认可,D项正确。没有反思该政策存在的问题,A项错误;没有指出新经济政策出台的必要,B项错误;而这一途径是不正确的,C项错误。【答案】D6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些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痛惜地哭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解析】本题通过对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正确理解,考

25、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以逐步恢复发展生产。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由此判断材料中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答案】A71918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写道:“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

26、界发展的主潮流【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十月革命为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带来了希望,李大钊等人也希望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使国家走上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而当时仍然是资本主义占据世界发展的主流地位。所以选C项。【答案】C8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列宁()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B对资本主义存在软弱和妥协的一面C全面修改了马克思主义原理D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转向资本主义【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落后的俄国的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

27、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材料二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

28、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一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平”等信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容易答出。第(3)问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2)方式:暴力夺权。原因

29、: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3)现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列宁会见来访农民材料二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

30、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又是怎么解决的?其政治影响是什么?【解析】材料一反映的是余粮征集制,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材料看农民反对余粮征集制。第(2)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解决: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政治影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