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 读 释 疑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走近作者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认识本课生字。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朗读视频我会读暮瑟ms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瑟瑟(s sh)吟(yn jn).易错音吟识字望月暮瑟快来点一点吧!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朗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2、弓。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弯月初生、的景象。夕阳映江露珠晶莹整体感知暮吟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u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我会写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吟暮学习暮江吟时,抓住“残阳”“瑟瑟”“可怜”等词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法导读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何理解题目“暮江吟”?读古诗前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
3、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用“铺”字非常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把“铺”换成“照”“射”好不好?为什么?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
4、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读古诗后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珍珠。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露水、月亮。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诗意: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
5、出红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课后第2题哦!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你能说一说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后两句描绘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傍晚课文图示残阳:铺水中江水:瑟瑟、红热爱自然轻松愉快夜晚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江边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主题感悟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里,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