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1.下列关于小麦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 蓝藻与小麦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C. 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 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蓝藻是原核生物,小麦是真核生物。【详解】A. 蓝藻为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B. 蓝藻与小麦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B正确;
2、C. 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蓝藻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小麦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D. 原核细胞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水多以结合水形式存在,其含量影响细胞代谢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 DNA、RNA和ATP中均含C、H、O、N、P元素D. RNA分子中均不含碱基对,具有转运物质、催化等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1)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生理功能:良好的溶剂,运
3、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2)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而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含有P元素)、一分子五碳糖(含有C、H、O)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含有N元素)组成,所以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TP是由一分子的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组成元素为C、H、O、N、P。【详解】A.细胞中的水多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其含量影响细胞代谢,A错误;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C.DNA、RNA和ATP中均含C、H、0、N、P 元素,C正确;D.转运RNA(tRNA)中有
4、双链区,存在碱基配对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察氨基酸、核酸、ATP、水的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范围较广泛,需要扎实的基础,准确的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和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不同B. 酵母菌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C. 肽键含有C、H、O、N四种元素,肽键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内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水、CO2【答案】D【解析】分析】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协助扩散;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肾小管重新吸收葡萄糖既需要载体协
5、助,也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2、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线粒体,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3、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通过翻译过程形成肽链,形成肽链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氨基酸残基由肽键连接。4、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详解】A、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的方
6、式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因此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形成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D、丙酮酸、水是线粒体中进行反应的反应物,不是产物,D错误;故选D。4.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影响A方式的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B. 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C方式D.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B方式进出细胞【答案】B【解析】根据题
7、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自由扩散方式的因素只是浓度差,A错误;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B协助扩散,C错误;二氧化碳可以通过A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物质运输的浓度、能量和载体等条件,判断图中四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并根据选项分析答题。5. 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 H经过-转移到葡萄糖,该转变属于暗反应B. 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要氧
8、气参与C. H经-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 -产生的H和-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答案】AD【解析】H经过-转移到葡萄糖中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要与C3结合形成葡萄糖,A错误;H经-转移到水中的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产生水,B正确;-过程是无氧呼吸过程,一般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C正确;-产生的H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D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名师点睛】本题是以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合题图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进行梳理,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进行判断。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
9、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 植物细胞中ATP的合成都是在膜上进行的C. 遮光培养可使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D. 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详解】有氧呼吸不需要光照,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植物细胞中ATP不一定都是在膜上合成的,如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也可以合成ATP,B错误;合成叶绿素需要光照,遮光培养会导致光照减弱,会导致叶肉细胞
10、的叶绿素含量下降,C正确;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B。7.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纺锤体的形成 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分裂 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会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正确;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正确;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错误;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
11、组合,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正确;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错误。故选D。8.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A. 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B. 染色体、纺锤体、细胞板C. 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D. 叶绿体、染色体、纺锤体【答案】A【解析】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时,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纺锤体、染色体,A正确;细胞板形成于末期,将来形成细胞壁,B错误;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而赤道板是为了研究细胞分裂假想的一平面,不存在该结构,C错误;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9
12、.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B. 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过程C. 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因为细胞坏死而被清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如蝌蚪尾的消失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细
13、胞坏死的知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概念及意义。10.如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NA与RNA的不同点只是由于核苷酸上的不同B. 人体内的有5种,有2种C. 在植物体内共有8种D. 如果要构成ATP,需要在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答案】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主要特点,示意图中:是磷酸、是五碳糖、是含氮碱基、是核苷酸。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和两方面,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含有T;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有U。2、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
14、表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T代表三个,“-”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由于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且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因此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详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五碳糖和含氮碱基方面,A错误;B、人体内的有5种(A、T、C、G、U),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B正确;C、在植物体内共有5种(A、T、C、G、U),C错误;D、如果要构成ATP,需要在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还要必须满足碱基是A,五碳糖是核糖,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DNA和RNA的基本单位的异同是关键。11.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15、核DNA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间期DNA复制,DNA含量加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一次;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减半一次。【详解】DNA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故DNA加倍一次;DNA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两次,故DNA减半两次,即DNA加倍一次,减半两次。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DNA加倍的原因:DNA的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DNA和染色体减半的原因均为细胞分裂。12.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
16、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 一定是白色的B.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C. 一定是黑色的D.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答案】D【解析】表型相同的个体交配有一一个不同于亲本表型后代,则不同于亲本表型的后代为隐性纯合子,亲本为显性杂合子,再生一个个体与原子代无关,所以子代黑色为3/4,白色为1/4,所以B选项正确。13.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C.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具
17、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杂合子Aa,故A错;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故B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反映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故C错;鉴别显性个体是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杂交法,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个体,则采用杂交法,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某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开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3:4。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结合C. 子代紫花个体中有
18、5/9个体基因型与亲本相同D. 若对亲本测交,子代分离比为1:1:2【答案】C【解析】A、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的比例为9:3:4,为9:3:3;1的变式,故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的基因控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间能够随机组合,B正确;C、子代紫花个体有1/21/2=1/4AaBb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AaBb相同,C错误;D、因型为AaBb的开紫花的植株和开白花(aabb)的植株测交,紫花植株1/4A_B_,1/4aaB_,1/4A_bb,1/4aabb、紫花、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或接近)1:1:2,D正确。【考点定
19、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5.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高等植物自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数量都相同B. 子代中共有9种不同的遗传因子组成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子代的4种表现类型之比为9:3:3:1【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体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 (aabb)。【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同,雄配子远远超过雌配子,A错误;B、AaBb自交后代共
20、有9种基因型,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的机会均等,C正确;D、AaBb自交后代共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3: 1, D正确。故选A。【点睛】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问题,相关比例是关键。16.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 )A. 1/8,1/16B. 1/4,3/16C. 1/8,3/16D. 1/8,3/8【答案】D【解析】【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
21、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详解】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后,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2Bb:1bb;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所占比例为1/21/4=1/8, 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1/23/4=3/8。故选D。【点睛】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得出交配结果,再针对题中给出的基因型或表现型进行组合。17.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2、.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B. 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C. 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的优点: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含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因豌豆雌雄同花,在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
23、。【点睛】易错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可以自由组合。18.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C.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果蝇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答案】C【解析】【详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A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豌豆和果蝇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蛋白
24、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二细胞质中的DNA没有形成染色体,D错误。19. 继禽流感后,猪流感再次威胁人类的安全,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已检测发现猪流感病毒含尿嘧啶(U),则其遗传物质是( )A. DNAB. RNAC. 核苷酸D. 氨基酸【答案】B【解析】猪流感病毒含有一种核酸,核酸含有尿嘧啶 (U),则其遗传物质是RNA,【考点定位】核酸的作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只有A含有尿嘧啶,DA含有胸腺嘧啶20.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
2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b.囊性纤维病:CFT 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 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2、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
26、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详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能存在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A错误;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B错误;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例子就是血红蛋白基因突变从而使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直接影响的性状,C正确;D、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并能正确辨识,是解题的关键。21.秋水仙素在诱导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是( )A. 促进细胞融合,使染色体加倍B.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C.
27、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加倍D. 诱导染色体进行多次复制,使染色体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22.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 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B. 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C.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 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详解】A、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
28、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A项正确;B、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含有致病基因就能表现出来,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时才患病,因此,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项正确;C、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只要有一条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可以患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患病机会比女性少,C项正确;D、伴性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 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B. 用
29、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D. 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答案】D【解析】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属于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没有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没有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2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类
30、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定是患者,C错误。考点:伴性遗传。2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 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18%,4%B. 36%,64%C. 57%,43%D. 92%,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种群基因型有三种:AA、Aa和aa,当AA=18%,aa=4%时,Aa=1-18%-4%=78%,由此可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由题意可知:AA=18%,Aa=78%,aa=4%,则A的基因频率是:A=18%+78%1/2=57%,a的基因频率是:a=4%+78%1/2=4
31、3%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考查,在一个种群中,已知基因型的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第卷非选择题26.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可以用该图来表示?_(填序号)。噬菌体酵母菌乳酸菌变形虫海带蚯蚓玉米蘑菇(2)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填字母序号)(3)在真核生物中,A过程的方式有_。(4)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
32、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_的过程,此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5)C过程表现为细胞核体积_、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6)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是_基因和_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 (1). (2). ABC (3).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 稳定性差异 (5). 未发生 (6). 变大 (7). 原癌 (8). 抑癌【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其中A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数量,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为细胞分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会增加细胞的
33、数量;C为细胞衰老;D为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2、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核的核膜凹陷,最终导致核膜崩解,染色质结构变化;细胞膜选择性通透能力下降等。【详解】(1)噬菌体是非细胞生物,酵母菌、乳酸菌和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海带、蚯蚓、玉米和蘑菇是多细胞生物,该图可以用来表示多细胞生物的重大生命活动,故选。(2)A细胞分裂有助于细胞数目的增多,对生物个体的生长有利,B细胞分化有助于细胞形成功能不同的细胞,C衰老的细胞被新细胞替代,能够更好的执行相应的功能,D表示细胞癌变
34、,表示畸形分化,则在人幼年时期能发生并且对人体有积极意义是ABC。(3)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其中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4)细胞分化是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未改变。(5)细胞衰老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大、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等。(6)细胞衰变的原理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不能正常调控细胞分裂的结果。【点睛】结合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分析题图是关键。27.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
35、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3)写出上述B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_。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36、。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1)花粉中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2)实验结果验证了_。(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种类型。【答案】 (1). Aa (2). aa (3). AA (4). (5). 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配子中 (6).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7). 2【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结果: B组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出现黑色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则亲本中两只黄色鼠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用AA: Aa:aa=1
37、: 2: 1,即黄色鼠:黑色鼠=3: 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 1,说明AA致死。2、各组的基因型:实验A:P:aaaaF1: aa (黑色);实验B:P:AaAaF1:1AA (致死)、2Aa(黄色)、aa(黑色);实验C:P:AaaaF1:1Aa(黄色)、1aa(黑.色)。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配子中,比例是1: 1;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详解】(1)根据B组
38、实验,B组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出现黑色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由比例可知,AA致死,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2)根据B组实验,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用AA: Aa: aa=1: 2: 1,即黄色鼠:黑色鼠=3: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 1,说明AA致死,所以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黑色鼠属于隐性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3)由于C组的基因型为: Aaaa,所以其遗传图解为:(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39、,且比例是1: 1;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所以F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2)由于水稻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所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即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花粉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呈现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该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3)如果让F1Aa自交,其后代为AA: Aa:aa=1: 2: 1,所以后代可以产生A、a两种配子。【点睛】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题意,并判断出AA致死是关键。28.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
40、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酶,B是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4)乙图中,7是_;10是_;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原则。(5)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答案】 (1). 半保留复制 (2). 解旋 (3). DNA聚合 (4)
41、. 细胞核、线粒体 (5). 胸腺脱氧核苷酸 (6). 脱氧核苷酸链 (7). 氢键 (8). 碱基互补配对 (9). 1/2【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分析图乙: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42、。【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2)分析题图可知,A酶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因此是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是DNA聚合酶。(3)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由于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该细胞进行D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4)图乙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5)DNA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碱基发生突变,另一条链
43、上的碱基不发生突变,以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是异常的,以碱基没有发生突变的单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是正常的,因此不论复制多少次,发生差错的DNA都占一半。【点睛】结合DNA的复制方式及DNA的结构分析题图是关键。29.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茎、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遗传学知识,可推断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推断的思路是_。(
44、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则甲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_、_,乙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_、_,若甲和乙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_。(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另一植株丙分别与甲、乙进行杂交,丙的基因型为_,甲、乙测交子代发生分离的性状不同,但其分离比均为_,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1). 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 (2). aaBb (3). 矮茎腋花 (4). Aabb (5). 高茎顶花 (6). 高茎腋
45、花:高茎顶花: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1:1 (7). aabb (8). 1:1 (9). 相同【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加入不同的配子中,研究对象是一对相对性状。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要求控制两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能彼此对立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详解】(1)根据甲自交后代出现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
46、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根据乙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可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根据甲和乙的自交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甲和乙均为杂合子,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矮茎腋花,乙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高茎顶花。若甲aaBb和乙Aabb杂交,子代中AaBb高茎腋花:Aabb高茎顶花:aaBb矮茎腋花:aabb矮茎顶花=1:1:1:1。(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则丙应
47、该为隐性纯合子aabb,分别与甲、乙进行测交,若甲测交后代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则甲基因型为aaBb,若乙测交后代,高茎项花:矮茎顶花=1:1,则乙基因型为Aabb而且甲乙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均为1:1。由于自花传粉植物无性染色体,两对基均在常染色体上,故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相同,均为高茎顶花:矮茎顶花=1:1。【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式,能够结合杂交实验判断各亲本的基因型,并利用遗传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30.如图所示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破伤风
48、杆菌外毒素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_免疫过程。(2)图中3是_细胞,表示_过程,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3)与细胞4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4)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随着该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升高,这是由于免疫系统_功能丧失的缘故。(5)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产生二次免疫应答,_细胞(填图中序号)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_。【答案】 (1). 体液 (2). B (3). 呈递抗原 (4). 淋巴因子 (5). 核糖体、内质网、高
49、尔基体、线粒体 (6). 2 (7). 胸腺 (8). 监控和清除 (9). 5 (10). 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淋巴细胞、细胞3是B淋巴细胞、细胞4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表示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表示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详解】(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2)据分析可知,图中3是B淋巴细胞;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摄取和处理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3)4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的合
50、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4)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即为图中的细胞2,该细胞成熟于胸腺。随着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升高,这是由于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丧失的缘故。(5)预防接种后,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5(记忆细胞)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点睛】判断题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并结合体液免疫过程的内容分析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