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750.50KB ,
资源ID:133570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57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

2、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以致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勉励友人的高唱,又成为后代留别题赠的格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

3、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成语。这类诗歌多数是绝句,富有乐府民歌的新鲜风格。民歌本来大多就是人民的集体创作,表现的是当时个人还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盛唐绝句取法于民歌的这一创作原理,同时又比民歌更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共同的民族情感,其语言之纯净,情韵之天然,体现了最高的诗应是最单纯、最概括并最富于示的艺术本质。因而易记易诵,广布人口,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一般新鲜。与这类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作品同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其高峰也出现在盛唐。山水田园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

4、,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是全人类在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因玄学思潮的催化而形成于晋宋之际,因而自诞生之初,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内蕴。在老庄自然观的影响下,文人们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律,自然之道蕴含在天地山水草木的变化之中而要观察自然之道,必须使心胸澄明,在清虚静默的观照中“坐忘”,遗落一切,心灵与万化冥合。这就使山水田园诗形成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基本旨趣。因此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是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从南朝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

5、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而且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兴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尤其盛唐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气势壮阔,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其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继的巅峰。(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或多或少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不受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并且保持一成不变。B. 盛唐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原因是诗人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在日常生活

6、中捕捉的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概括为普遍的体验。C.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描述的因离乡太久、以至于儿童不识、将他误认为客的归乡情景,写出了不少老来还乡者的共同体会。D. 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更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了大量的诗歌名句充当论据,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说服力,同时,使文章意蕴内涵更为丰富。B.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盛唐绝句与民歌的关系,揭示了其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一般新鲜的深刻原因。C. 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证了盛唐

7、诗歌,特别是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盛唐绝句与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价值与成就,有理有据。D. 文章通过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与其他题材诗歌的具体比较,论证了山水田园诗在古代表现艺术领域发展得最为充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李白的绝句静夜思广为传诵,家喻户晓,也是因为诗歌所描绘的望月思乡的情景道出了天下游子共有的情感体验。B. 唐代山水田园诗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思考了全人类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C. 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的基本主题,与它受到老庄自然观的影响有关。D. 盛唐山水田园诗成

8、就极高,因为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等重要问题,从而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A项,无中生有,原文“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强调的是人类存在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而非这些情感体验的变化性,“保持一成不变”错误;B项,曲解文意

9、,原文“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只是“其重要原因之一”;D项,变换关系,原文“山水田园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为并列关系,选项变成了递进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原文第5段只是简单提到“与其他题材相比”,并未进行具体的比较。而且原文“从南朝到唐

10、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说的是在诗歌领域“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D 项,“盛唐山水田园诗成就极高,因为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等重要问题”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尤其盛唐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气势壮阔,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其

11、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继的巅峰”。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1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从1981年末到2015年末,我国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了87.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6个百分点,同期全球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32.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报告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17

13、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发贺信盛赞中国减贫方略,称“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摘编自大数据“数说”脱贫攻坚重大成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2019年08月13日)材料二:(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03月07日)材料三: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目标早已作出明确规定,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

14、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现行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的标准。实现这个标准下的脱贫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不容易的。不能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那样贫困农民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对非贫困人口就会造成悬崖效应,不仅难以做到,而且还会留下后遗症”。要加强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明确脱贫攻坚目标后,地方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急躁。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对脱

15、贫目标层层加码;有的不考虑稳定脱贫,单纯计算当年收入,把贫困人口算出去;有的不研究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措施,简单采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做法。二是拖延。有些地方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比较被动,贫困群众满意度低。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制度,还要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督促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全力攻坚。”要通过加强考核监督,合理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要防止搞短期突击,也不能故意拖延到最后一刻,坚决“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摘编自坚持和运用好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光明日报2020年05月14日)材料四:“扶贫先扶志、脱贫要自强”,低保对象退

16、出工作的重点在于精神脱贫,帮助低保对象从思想上拔出穷根。一是弘扬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参与劳动,通过勤劳的双手争取幸福生活;二是树立正确荣辱观,低保对象应以勤劳致富为荣、不思进取为耻,以积极向上为荣、好吃懒做为耻,以摆脱低保为荣、依赖低保为耻;三是强调理想生活只能靠奋斗获取,低保对象要意识到低保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并不能发家致富,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奋斗,早日摆脱低保,才能真正迈向富裕生活。(摘编自激发低保对象脱贫主动性的四个着力点,人民论坛2020年04月(下)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这得益

17、于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B. 从1981年末到2015年末,与同期全球贫困发生率相比较,我国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快,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C. 截止2019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辽宁东部9省市,除辽宁省还有几万贫困人口外,其他8省市已无贫困人口。D. 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可能会给贫困农民和非贫困人口带来不利影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中,“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县摘帽”三个方

18、面的数据变化表明,近几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扶贫成效显著。B. 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脱贫方面必须借鉴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才能取得实际效果。C. 解决地方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急躁和拖延两种错误倾向,有利于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才能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D. 低保对象只有树立起自立自强、勤劳奋斗的意识,正确的荣辱观,从思想上拔出穷根,辛勤劳动,才能真正摆脱贫困现状,迈向富裕生活。6.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收官之年,为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请结合材料,对扶贫工作提出你的合理建议。【答案】4. C 5. B 6. 坚持实践检

19、验标准,实事求是。制定并完善扶贫工作制度,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注重精神脱贫,从思想上帮助扶贫对象拔出穷根。【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C项,“其他8省市已无贫困人口”扩大范围,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没有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的前面有“国家标准”的限制。故选C。【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

20、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B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脱贫方面必须借鉴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才能取得实际效果”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讲“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由“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必须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

21、低现行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高的标准”可知,要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事求是。由“要加强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可知,要制定并完善扶贫工作制度,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由“扶贫先扶志、脱贫要自强,低保对象退出工作的重点在于精神脱贫,帮助低保对象从思想上拔出穷根。一是弘扬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树立正确荣辱观三是强调理想生活只能靠奋斗获取,低保对象要意识到低保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并不能发家致富,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奋斗,早日摆脱低保,才能真正迈向富裕生活”可知,要注重精神脱贫,从思想上帮助扶贫对象拔出穷根。【

22、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乐园李贯通这里原

23、是荒野中一块赋闲的坑塘。说来也是缘分,那天细雨酥酥,薄雾蒙蒙,独步泥泞,赤脚走入了城南的原野。就在这时,听见有女人在唱: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无家有处找,世人有家无处藏我循声望去,并无一人,却意外地发现了坑塘。心头一热:这正是我安身立命的处所啊。这原野上垒起了我的安乐窝。我们栽了竹子。妻子又买了一只公鸡四只母鸡,抱来一只猫。我们种上了无花果。无花果的果子密如繁星,熟透了的果实呈紫褐色,淡绿色的肉撑破了皮,令人馋涎欲滴。起初,担心鸡把无花果叼了,女儿也曾把小猫放在无花果上面吓唬鸡,观察了几天,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鸡喜欢卧在无花果下乘凉,无花果的果子碰到了鸡冠子,它们眼也不眨。猫干脆

24、卧在无花果下和鸡相依相偎相视无语。我们种上了葡萄,种上了菜种:豆角、丝瓜、萝卜那天早晨,女儿起床后去浇菜,突然一声尖叫,奔命似的撞进我们房间,脸色蜡黄我出去一看,只见一条红花蛇盘在水池旁我说:“这是无毒蛇。”红花蛇成了我们家的常客了。十天八天有一次“现形”,与大家见过面,稍作盘桓,迤逦而去。妻子女儿由惊恐变得泰然处之,如遇路人。红花蛇颇为自觉,懂得分寸,每每只游动于水池、菜园,从不见它接近房屋。后来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大概是它唯一的一次超越“雷池”。那天上午,我从文化馆开会回来,妻子还没有下班,女儿还没有放学。我打开院门,一下呆住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矮个子青年昏倒在屋门前,他脸色铁青,额上摔出了

25、血口子。我急忙地喊叫、摇晃,用手指甲掐他的人中穴。他慢慢苏醒了。我把他扶到沙发上,递上一杯热水。这个小青年哭了。他是邻省的人,因为失恋离家出走,现在身上是一文不名,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今天本想做一次盗贼,买上几斤酒,晚上醉死在河边。他翻墙过来后,刚走到门前,一条红花蛇像电光一闪,突然窜到了他的胸前,他吓得猝然倒地小青年流着泪表白,他从没有干过这种事,从没拿过别人一针一线。小青年还说他本想醉死的。不料却被蛇咬死。我安慰他说,这里没有毒蛇。他又脱光了衣服,仔仔细细检查了,找不到被咬的印痕,才放下心。小青年说,我把他送进公安局,他也毫无怨言。我又说了一些宽慰的话,硬硬地塞给他五十块钱,把他送到车站。回

26、乡的车徐徐开动了,小青年感激涕零地抱拳说道:“感谢你感谢那条蛇”岂止是蛇?家园中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灵性的。猫与狗自不必说,蛐蛐、蝈蝈们也是上好的角色,邃密的星光下,它们的轻弹曼唱格外动人,那是童贞的笑,是大自然的节奏,是烂漫生命的短诗。院子里的电灯拉亮了,它们不无献媚地跳到我们面前,神情微醺,表演着斗技,胜者与负者双双跃入花丛。竹子、无花果、种种的蔬菜,都以自己热烈的繁衍生息报答着土地;夜阑更深,院子里漂浮着它们的呼吸,那是轻柔的,恬淡的,是少男少女的呢喃,是浸润人心的天籁,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那年的立秋那天有些反常,空气闷得人人胸上犹如压了一块石头。红花蛇一反常态,在院子中央来来回回地爬动,

27、看上去心事重重;猫像叫春似的嚎,鸡都发出长长的呻吟。半夜时分,一声炸雷,下起了暴雨,其势如江河倾覆,如千军万马呐喊而至。早晨六点钟,雨过天晴,院里院外成了泱泽国。家园的清晨,从未有过这般梦幻般的宁静,给人一种失却了什么的惋惜。几天后的一个初夜,有人叩响了我们的院门,是我的一位同学,他带来一个重要消息:老城改造,我们的院子前边就是新规划的南环路,院子的一半要被冲开。秋收刚完,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成了沸腾的工地。我们家也陆续出了些不大不小的事:竹子、葡萄、无花果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母鸡们好似商量妥了,从同一天开始,不再下蛋;猫突然失踪;至于那与我们本无多少干系的蛇更是觅不到一根毫毛在一个月夜,我们三口人

28、外出散步。原野上浮出了一条乳色的雾带,散发出淡淡的香甜,诱惑着我们走了进去。蓦地,我们隐约听到一位女人在唱: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无家有处找,世人有家无处藏(有删节)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深厚而迷人的风情画卷。B. 作者笔下的“乐园”充满了尊严、欢乐和灵性,神秘与现实相互交融。C.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蛐蛐、蝈蝈们月夜的浅弹欢唱。D. 小说开篇和结尾都写到女人的歌唱,既烘托了气氛,又充满隐喻色彩。8. “乐园”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 不同于传统

29、小说重在叙述故事,本文多处描写景物,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答案】7. C 8. 指作者在城南原野建起的那个远离尘世与喧嚣的安乐窝。指作者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创美好乐园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乐园的担忧。 9. (1)营造氛围。文中多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2)推动情节发展。如立秋那天反常的天气描写预示下文老城改造的到来。(3)有利于表现主题。大部分景物描写有象征意义表现作者对人与万物生存关系的赞美或担忧。(4)增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重视描写环境重视营造意境,淡化人物和情节,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美感。【解析】【7题详解

30、】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考查点是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整体内容。小说语言优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是对小说具体内容的鉴赏。作者笔下的红花蛇、无花果、蛐蛐、蝈蝈和谐共处,和乐、美好,既有神秘感,又有现实性,故B项是正确的;C项,是对文本内容的细读。文章描述了蛐蛐、蝈蝈们月夜的浅弹欢唱,只是在写法上运用的是细节描写(工笔描绘),不是白描,故C项不正确;D项,是对小说细节的分析。小说

31、的开篇和结尾都写到了女人的歌唱,一方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氛围另一方面歌词又把人类的境遇与牛羊作对比,暗示了对乐园失落的担忧,充满隐喻色彩,故D项是正确的。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由“心头一热:这正是我安身立命的处所啊”“我们栽了竹子。妻子又买了一只公鸡四只母鸡,抱来一只猫。我们种上了无花果。无花果的果子密如繁星”“我们种上了葡萄,种上了菜种:豆角、丝瓜、萝卜”等句子可知,“乐

32、园”指作者在城南原野建起的那个远离尘世与喧嚣的安乐窝。由“红花蛇成了我们家的常客了。十天八天有一次现形,与大家见过面,稍作盘桓,迤逦而去。妻子女儿由惊恐变得泰然处之,如遇路人。红花蛇颇为自觉,懂得分寸,每每只游动于水池、菜园,从不见它接近房屋”可知,“乐园”指作者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创美好乐园的向往。由“秋收刚完,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成了沸腾的工地。我们家也陆续出了些不大不小的事:竹子、葡萄、无花果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母鸡们好似商量妥了,从同一天开始,不再下蛋;猫突然失踪;至于那与我们本无多少干系的蛇更是觅不到一根毫毛”可知,“乐园”表达了作者

33、对失去乐园的担忧。【9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无花果的果子密如繁星,熟透了的果实呈紫褐色,淡绿色的肉撑破了皮,令人馋涎欲滴”“家园中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灵性的。猫与狗自不必说,蛐蛐、蝈蝈们也是上好的角色,邃密的星光下,它们的轻弹曼唱格外动人,那是童贞的笑,是大自然的节奏,是烂漫生命的短诗”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增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那年的立秋那天有些反常,空气闷得人人胸上犹如压了一块石头。红花蛇一反常态,在院子中央来来回回地爬动,看上去心事重重;猫像叫春似的嚎,鸡都发出长长的呻吟。半夜时分,一声炸雷,

34、下起了暴雨,其势如江河倾覆,如千军万马呐喊而至” 预示下文老城改造的到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上繁星,地上菜园等景物,以及“秋收刚完,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成了沸腾的工地。我们家也陆续出了些不大不小的事:竹子、葡萄、无花果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母鸡们好似商量妥了,从同一天开始,不再下蛋;猫突然失踪;至于那与我们本无多少干系的蛇更是觅不到一根毫毛”的描写表现作者对人与万物生存关系的赞美或担忧。【点睛】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

35、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C推动情节发展。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社会历史图画。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迁,字羽化。父漳,州从事。及迁官达,追赠仪同三司、陕州刺史。迁少修谨,有干能,州辟从事。魏神龟中,刺史杨钧引为中兵参军事,转定襄令,寻为并州

36、水曹参军。所历之职,咸以勤恪著称。及魏孝武西迁,乃弃官,与直合将军冯灵豫入关。即从魏孝武复潼关,定回洛,除给事中。后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授都督、龙骧将军、羽林监,封独显县伯,邑六百户。及洛阳之战,迁先登陷阵,遂中重疮,仅得不死。以功加辅国将军、军师都督,进爵为侯。久之,出为广汉郡守。时蜀土初平,人情扰动,迁政存简恕,夷俗颇安之。魏恭帝二年,就加车骑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镇樊城。寻拜汉东郡守。孝闵帝践阼,入为晋公护府掾,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临高县公。寻迁护府司录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性质直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每校阅文簿,孜孜不倦,从辰

37、逮夕,未尝休止。以此甚为护所委任。后以其朝之旧齿,欲以衣锦荣之,乃授陕州刺史,进爵隆山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户。迁本寒微,不为时辈所重,一旦刺举本州,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复入为司录,转工部中大夫,历军司马,迁小司空。自天和已后,迁以年老,委任稍衰。及护诛,犹除名。建德末,卒于家,时年七十八。子恕,位至仪同三司、伏夷镇将、平寇县伯。(选自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迁护府/司录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性质直/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B. 寻迁护府/司录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性质直/

38、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C. 寻迁护府司录/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性质直/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D. 寻迁护府司录/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性质直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邑,封地,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左传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中的“邑”与之同义。B. 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汉书李广传“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中的“夷”与之同义。C. 践,也作“

39、践祚”,本指走上阶主位,旧时多指帝王登基即位。旧唐书于休烈传“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中的“践祚”即为此义。D. 县公,西周始置,初为官名,晋代后为爵名,位列郡公之下。如贞观政要封建第八“于是宗室先封郡王期间无功者,降为县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迁年少时为人很谨慎,有才干,州府曾征辟他担任从事;任职期间,以勤恳恭谨著称。B. 冯迁跟随太祖征战特别勇敢,颇有战功。在洛阳之战时,他率先冲入敌阵中,身受重伤。C. 冯迁善于治理,当时蜀地刚刚平定,人心骚动,冯迁为政简约宽恕,百姓生活得以安宁。D. 冯迁早年官运亨通,几次任仪同三司,其子冯恕也曾官至仪同三

40、司,但其父从未享此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校阅文簿,孜孜不倦,从辰逮夕,未尝休止。(2)迁本寒微,不为时辈所重,一旦刺举本州,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冯迁)常常查阅文书,勤勉不知疲倦,从早到晚,不曾停止。(2)冯迁本来出身贫贱,不被当时的人看重,当他担任了本州刺史后,用谦逊恭谨的态度接待乡里,没有人怨恨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41、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子意思是:不久又升为宇文护府司隶,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冯迁性格质朴,小心谨慎,虽然身据权要,而从不拿官职压人。又加上他明白干练,善于判断。“护府司录”是官职名,不能断开,排除AB;“性质直”做“迁”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中的

42、夷与之同义”错误,该句意思是: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十几家。夷灭:消灭;杀尽。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D项,“但其父从未享此官”错误,由“父漳,州从事及迁官达,追赠仪同三司、陕州刺史”可知,其父也曾经担任此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43、、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冯迁)常常查阅文书,勤勉不知疲倦,从早到晚,不曾停止。关键字:校阅,查阅;孜孜,勤勉样子;逮,到。(2)冯迁本来出身贫贱,不被当时的人看重,当他担任了本州刺史后,用谦逊恭谨的态度接待乡里,没有人怨恨他。关键字:寒微:出身贫贱;重,看重;刺举,担任刺史;乡邑,乡里之人。【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学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

44、: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参考译文:冯迁字羽化,其父冯漳曾任州从事。后来冯迁官运亨通,追赠冯漳为仪同三司、陕州刺史。冯迁少年时注意操行,为人

45、谨慎,有办事才能,被授为州从事。魏神龟年间,刺史杨钧推荐他任中兵参军事,转为定襄令,不久任并州水曹参军。他历任各种职务,都以勤勉谨慎而受到称扬。等到魏孝武帝向西迁移,冯迁就弃去官职,与直阁将军冯灵豫进入函谷关。跟随魏孝武帝收复潼关,平定回洛,授官给事中。后来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战于沙苑,都立有战功,被任命为都督、龙骧将军、羽林监,封独显县伯,食邑六百户。在洛阳之战中,冯迁率先登城攻入敌阵,身受重伤,侥幸得以不死。以功加授辅国将军、军师都督,晋封侯爵。又过了很久,出任广汉郡守。当时蜀地刚刚平定,人心不安,冯迁治理时偏重简要宽恕,百姓生活得以安宁。魏恭帝二年(555),加授车骑将军、大都督

46、、通直散骑常侍,镇守樊城。不久又被任命为汉东郡守。孝闵帝登基后,冯迁任晋公宇文护府掾,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临高县公。不久又升为宇文护府司隶,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冯迁性格质朴,小心谨慎,虽然身据权要,而从不拿官职压人。又加上他明白干练,善于判断。每次校阅文书,都是孜孜不倦,从早到晚,不肯休息。因此很得宇文护的重用。后来因为他是朝中元老,想使他更加荣耀,就任命他为陕州刺史,晋封隆山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冯迁本来出身寒微,不被当时人所看重,一旦出任本州刺史,只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没有人怨恨他。又入朝任司隶,转官工部中大夫,任军司马,升小司空。自天和年间以后,冯迁由于年纪渐老,

47、逐渐不受重用。宇文护被诛灭以后,冯迁被罢官,并取消爵位。建德末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儿子冯恕,官至仪同三司、伏夷镇将,封平寇县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河西春暮忆秦中岑参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注释:这首诗作于天宝十载(751年),作者在凉州安西幕府任上。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全部实写,暮春时节,诗人远在边疆不能回到家乡,思乡之情溢于言表。B. 颈联首句写诗人多次在睡梦中回到自己家乡“数”即“密”,与“稀”相对。C. 尾联写诗人远在暮春

48、三月却仍着寒衣的塞外之地,内心的孤寂悲凉无法尽言。D. 全诗抒写诗人客中逢春,引起对秦中家园、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自然。15. 前人评述说,此诗初步显示出岑参边塞诗“奇壮”的风格特色,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1)语言雄奇峻拔。虽对仗匀整,两两押韵但词句自然天成,不事雕琢,古诗的古韵天成与律诗的对句严整有意无意间交会渗透,读来别有风致。(2)画面辽阔壮美。通过想象,将边地暮春之景与家乡暮春之景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联结在一起,虚实结合,境界阔大。(3)风物清秀奇丽。尽管边地荒寒,但暮春时节,嫩草萌芽,梨花翻飞,诗人用淡雅之笔描绘出边地的自然秀色,洋溢着无际的春意和清

49、秀之美,给读者以赏心悦目之感。(4)格调慷慨雄壮。尽管身处边地,家信稀少,春意料峭,思乡念家,但“人未归”“未脱寒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首联全部实写”错误,“

50、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上句是诗人想象,下句是诗人漂泊的现实。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语言又叫“诗家语”,为了表情达意、韵律和谐的需要,诗歌语言往往会出现倒装、省略、联想、象征等句子,不同诗人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李白俊逸,杜甫沉郁等,需要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和句子本身仔细分析。答题步骤:先指出来语言特点,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指出来表达效果。“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两句对仗工整,押“归”“飞”韵,“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押“稀”“衣”韵,全诗虽抒发思乡之情,但语言雄奇峻拔。“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两句,上句

51、写眼前边城暮春之景,下句写家乡已是梨花飘飞;“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上句写边城三月寒衣未脱,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图景。边地细草刚刚长出,家乡梨花已然翻飞,虽为暮春之景,但诗人笔下风物洋溢着无际的春意和清秀之美。全诗虽有思乡之情,虽写自己身处边境,家信稀少,但诗人戍守边疆,思乡却未曾想要归去,字里行间依然流露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点睛】鉴赏诗歌语言要注意:(1)关键字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2)诗歌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3)诗歌风格:1.平实质朴。2.含蓄隽永。3.清新雅致。4.绚丽飘逸。5.简洁明快。6

52、.雄浑壮丽。7.粗犷豪放。8.沉郁顿挫。9.悲壮慷慨。10.缠绵哀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亲身的体验说“_,_”,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站在民本思想的高度,运用假设分析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他们自身不爱其民的两句是“_,_”。【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5). 使六国各爱其人 (6). 则足以拒秦【解析】【详解】

53、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尝、矣、须臾、燕脂。【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三、

54、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 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串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 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 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照射下,

55、炊烟缭绕着那小村落,升华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 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回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冒出 生机盎然 错落有致 落寞B. 钻出 意趣盎然 参差错落 落寞C. 钻出 生机盎然 错落有致 寂寞D. 冒出 意趣盎然 参差错落 寂寞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家的方向,就是炊烟的方向B.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C. 腾起的炊烟,就是家的味道D. 家的味道,就是腾起的炊烟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56、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被炊烟缭绕着的那小村落,升华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B. 使炊烟缭绕着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C. 在炊烟缭绕里的那小村落,升华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D. 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答案】17. A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冒”,向外透、往上升。“钻,穿过、进入。用“冒出”与上下文语境更协调,排除BC; “生机盎

57、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意趣盎然”,形容气氛和趣味十分洋溢。由上文对鸡、鸭、牛、猪狗、人描写和“活力”一词可以看出,用“生机盎然”更恰当,排除D;“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参差错落”,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感情色彩更丰富,与语境更协调;“落寞”,寂寞、冷落凄凉。常用于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寂寞”,寂静。常形容环境清静。用“落寞”情感更丰富,与上下文语境更协调。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

58、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根据上一句“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回来”可知,B项与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密。A项,在表述上更强调“家”而不是“炊烟”,而语段重点描绘的是“炊烟”,而不是“家”;C项,“家的味道”与上文中的“行走”“回来”脱节;D项,同样与上文中的“行走”“回来”脱节。故选B。【19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原句的错误有两处:一是“炊烟”成了后一句的主语,而该句的主语应是“村落”,不当;二是“升华”与“朴实”“单纯”搭配不当。A项,“升华”与“朴实”“单

59、纯”搭配不当;B项,滥用介词“使”,导致句子缺主语;C项,“升华”与“朴实”“单纯”搭配不当。故选D。【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1)语序不当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搭配不当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3)成分残缺或赘余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4)结构混乱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

60、邱,使他的心久久)(5)表意不明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6)不合逻辑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7)歧义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8)句式杂糅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考古学家们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有用火烧过的石块、骨骼,还有木炭和深浅不同的灰烬堆积

61、,由这些可以断定,_,知道用火烧熟食物,具备了一定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_,由于用火,_,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肠胃的消化时间,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由于用火,人类增强了防御猛兽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答案】 (1). “北京猿人”已经能够使用火 (2). 在人类生活上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3). 肉类(或者食物)可以熟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62、,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处答题的关键是看清前一句“发现”的内容,所要填的是由“发现”推断出的结论,应填“北京猿人已经能够使用火”之类的句子。第处从后面的两个“由于”可知,要填的是“人类用火的重要意义”,联系上下文,应填“在人类生活上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之类的句子。第处根据后一句“大大短了肠胃的消化时间”可知所填内容与“熟食”有关,再根据前面的“发现”中有“骨骼”,可知“食物”源于动物,所以应填“肉类可以熟食”之类的句子。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短短几个月内,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近500万人感染,超过32万人死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寄望于尽早研发出有

63、效疫苗这一“利器”,摆脱病毒带来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5月20日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支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其中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评估。据悉,“第一梯队”有一半在中国,且有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一般临床试验共分为三期)。【答案】全球超过120支候选新冠疫苗正在研发(或全球正在研发的候选新冠疫苗逾120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材料,重点分析这则语段的主体部分,将材料分层,找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按照正确的语序写出答案。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交代新冠病毒现状和人们的期盼,不是主要事件。第二段交代世卫组

64、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支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其中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评估”,从中筛选对象“超过120支候选新冠疫苗”,事件“正在研发”。据此可以得出答案。【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

65、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5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对于习主席的“寄语”,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范文】磨洗青春“色彩”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人生之王

66、、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年 轻人充满了朝气、活力、热血和勇毅,是一个人生命力最勃发和最具有希望的阶段。如何让 青春年华释放人生价值,从而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不辜负自己,实现理想、彰显飞扬、书 写篇章?需在打磨与锻造中为青春上色,磨洗青春“色彩”。正如制陶专家所说,一个精美陶器必定要经历转盘压辘、镂空切割、木锉修整、上色涂釉、煅烧淬火等阶段,才能出炉展览、享誉中外。 奋斗始终是青春底色。奋斗者最幸福、最快乐、最荣光,奋斗是青春最昂扬的表现。青 年要摆脱佛系心态、摒弃“丧文化”,不做思想懈怠者、坐等靠要者、观望徘徊者,敢于同 新时代万众创新、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潮流趋势“试比高”。有道是,“雨打梨

67、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唯有勇于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社会实践中、学习生活中奋进、 拼搏,与挫折、坎坷、波浪、荆棘斗争,走出“安逸温室”,攀登人生阶段,方可为青春“驻颜”保鲜,添上最美的一笔色彩。 人之大德,莫过于忠。青春的年纪,以青春的思想导航,以青春的精神指引,才能走向 正确、安全的航道,步入平稳、健康的轨道。奋斗的青春必然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 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把小我融入于 大我之中,以个人青春梦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笔一画勾勒青春图腾、一字一句 镂刻青春新篇。青年者要胸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理念,立足平凡岗位、扎根基层锻造

68、,“系 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多墩墩苗、压压担,律己修身校正、提升“接班本领”、塑造坚韧品 性。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是一张单行票,没有“回岸”的渡船,这是青春“用之 而不觉,失之难再得”的珍贵之处。兑现青春价值、饱满青春分量,要秉持“有花堪折直须 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急迫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民吾 同胞、物吾与也”的责任感,激发立行立干、攻坚克难、担当好义的情怀与风骨。如在防疫 之中,广大年轻人坚守防疫前线,或抢救病人、或驻点守卡、或巡查登记、或上门服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让青春的“红色”光耀夺目、熠熠生辉。当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

69、会的号角已吹响,广大青年可投身乡村大地、可带领群众致富、 可勇赴边远山区等,寻找一款烙印时代符号的色彩,以担当为马、以开拓为梦,让青春定格永恒。哲人说,“青春并不是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古人也云,“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青春始于奋斗,必先于立志。志气和精神是青春的血脉源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青年朋友要戒骄戒躁、笃定沉稳、内修涵养、外练筋骨,铭记为国为民信念,磨洗青春最亮丽的颜色。【解析

70、】【详解】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素材来源于习主席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的讲话,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容易引起共鸣,让他们有话可写。考生在理解题意上没有难度。要求考生联系现实,能有效发挥命题的时代性。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青年”“磨砺”“奋斗”“出彩”“升华”。之所以选择这则材料来命制作文,是因为它传递出了激励青年经受磨砺、勇于担当: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等积极内涵,传递出了丰富的社会正能量。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如何对待命运的磨难,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平常的日子里,我们总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一旦遭遇磨难,便会本能地心生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与残酷。可

71、实际上,磨难也是命运给予众生的一份厚礼啊!看看吧,普通的水因了高压而成了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了高温而成了坚硬的砖头,平凡的铁因了千锤百炼而成了锋利的宝剑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穿花拂叶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但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善意的回应。每一场磨难都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而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我们的人生,会由磨砺而出彩,会因奋斗而升华。当然,习主席勉励青年,更多的是希望新时代青年立足当下中国实际,历经磨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建功立业,升华自己的人生。【立意】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以奋斗姿态,磨砺无悔青春

72、;奋斗绽放“青春色”;磨洗青春“色彩”;磨砺“出”青春,奋斗“升”人生;“舞”动青春;【结构】开篇点明观点指出年轻人需要在打磨与锻造中为青春上色,磨洗青春“色彩”。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从“奋斗始终是青春底色”“人之大德,莫过于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结尾重申回扣。【素材】1.“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寄语青年,激励年轻人要把握好青春年华,勇担时代使命,在实践当中磨砺自己,奋发图强,为人生书写华丽篇章。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兴则国兴,一个国家青年群体的姿态决定了这

73、个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势,如果年轻一代始终以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那国家的未来也会充满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是青年最好的“成长礼”。只有在最好的年华选择吃苦,在最需要的地方经受锤炼,才能补充营养、夯实根基,成为栋梁之材。“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价值多元、观念多样的今天,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外在诱惑、成长困惑、生活压力,远比他们的前辈更为复杂。唯有踏实肯干,才能托举青春的梦想。2.疫情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年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逆行出征、战“疫”攻坚。在人民需要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奉献与责任绘就家国担当,用奋斗姿态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而在当下部分年

74、轻人之中,“丧文化”、“佛系心态”等消极观念认同度很高,物质条件的富裕让年轻人有了良好的成长条件,但是理想信念的缺失、面对未来的迷茫让很多年轻人在青年时期选择了虚度放纵。3.作为新时代青年人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明白唯有奋斗才能获得幸福,可以为自己树立榜样人物激励自己,向优秀的人看齐;另一方面要不断锤炼本领,主动接受现实的挑战,在工作中勇于担责、担难,在工作后总结反思,不断丰富经验,打磨技能。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要切实担负起时代使命,就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

75、,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4.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这为新时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指明了方向。诚然,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如果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谆谆教诲,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