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保路运动D.组建中华民国解析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领导,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故选B项。答案B2.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地感受历史。观察右图“民国妇女与五色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解析根据
2、材料“民国妇女”“五色旗”可知,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故C项正确。答案C3.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1人A.潜伏着失败的危机B.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解析全国宣布独立省份的最高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很强的不彻底性与妥协性,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选A项。答案A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3、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2年”“变局”“创举”,可知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故选C项。答案C5.下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解析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故选D项。答案D6.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
4、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法律确立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选举官员管理国家,说明该法律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选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C项;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于维新变法,D项错误。答案A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A、C两
5、项均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题干强调的是“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D项与题意不符,故皆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8.识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图1中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是什么?(2)图2说明了什么?造成图2结果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参考答案(1)孙中山崇高的威望以及为民主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2)说明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袁世凯
6、的两面手段;立宪派、旧官僚破坏革命;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3)功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教训: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反动势力的强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张聿光于20世纪初期常在上海民呼画报民吁日报民主画报发表抨击时弊、为新时代呐喊的漫画。下面名为饭桶的漫画创作于1911年,旨在讽喻()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革命军的软弱妥协C.武昌起义影响不大D.清王朝灭亡在即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清朝官员大腹
7、便便,饭桶成官帽,这体现了1911年的清政府已腐败到极点。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武昌起义前,湖北的革命党总部被破坏,群龙无首,熊秉坤是革命党在新军第八工程营总代表,10月10日他主动承担起指挥之责,一举攻占武昌城,取得了辛亥革命第一个胜利。孙中山亲切地称其为“熊一枪”。这可用来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护法运动的必然性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解析从“湖北的革命党总部被破坏,群龙无首”“主动承担起指挥之责,一举攻占武昌城”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故B项正确。答案B3.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
8、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A.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B.革命派力主民主共和C.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D.西方列强的推波助澜解析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与材料“中国人的智慧”不符,故A项错误;革命派力主民主共和与材料“和平解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和平解决”指南北议和,体现了双方的妥协、让步,故C项正确;材料中“智慧”是属于中国人的,而非西方列强,故D项错误。答案C4.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此诏书()A.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B.见证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意味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现D.宣告中国
9、君主专制制度终结解析宣统帝退位诏书的颁布说明了帝制在中国的结束,故D项正确。答案D5.陈旭麓先生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对材料中“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政体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共和解析A项错误,实现了民权主义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但封建制度并没有被推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非总统制,因此
10、排除D项,选择B项。答案B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做了较大的改动,其重要特征是增加了内阁制。康有为说:“吾国责任内阁之制,取之于法令总统垂拱画诺,此为约法之意。”据此判断,临时约法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B.责任内阁制更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C.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和清政府的阻挠D.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解析A项本身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主要原因,B项本身表述缺乏依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都应排除。结合材料信息“令总统垂拱画诺,此为约法之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
11、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故选D项。答案D7.1912年8月21日的民权画报发表了漫画改头换面。画中一个站立的人由五个汉字组成,其头部为“共和”二字,四肢和躯干是繁体字“拿破仑”。该漫画最适合于()A.表明黎元洪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B.概括孙中山暴力革除帝制的意义C.指出袁世凯武人专权的政治野心D.剖析溥仪无力对抗共和的虚弱本质解析“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曾加冕称帝,因此漫画改头换面实际上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后,袁世凯武人专权的政治野心暴露,故C项正确。答案C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A.标
12、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D.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解析皇帝倒了,表明政治制度的变化;辫子割了,表明社会习俗的变化,故选C项。答案C9.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解析“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反映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选C项。答案C10.中华
13、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限制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而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这直接反映了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传统专制势力之间围绕总统权力展开的激烈斗争,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14、,也不符合民国初年的社会史实,故排除。答案B11.黄炎培在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反映了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解析材料围绕“社会风俗人心”,强调“民众的体格、品格提高了”,这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12.某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
15、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C.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辛亥革命前,人们习惯磕头;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思考问题,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问题一偶然与必然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
16、营里有不少革命党人,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成功与影响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参考答案(1)答案一:观点:辛亥革命的爆
17、发是偶然的。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答案二:观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2)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
18、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加以阐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阐释:进行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