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01KB ,
资源ID:13332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32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x

1、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解析由“三元里”“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晴空骤雨”“火器无所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答案A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西东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

2、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解析通过材料可联系到近代“晚清名臣”中,与新疆有着密切关系的只有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受到各族人民颂扬的左宗棠。故选B项。答案B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解析“倭”是对日本的称呼,再由“近代前期”可知,题干中的国土指的是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此后台湾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因此C项正确。答案C4.有义和团

3、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激昂的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解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爱国热情的体现。虽然他们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们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A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5.某著名历史学家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

4、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题干中“民族主义”表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情感。“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说明此历史事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说明最后失败的结果。综合以上分析,应是义和团运动,该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又具有笼统的排外性和盲目性,最后被清政府所利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义和团最初是大刀会这时的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

5、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义和团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枪炮打不死他们。山东巡抚李秉衡及毓贤前后鼓励他们,因此他们就以“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山东扰乱起来。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并对其斗争目标进行评价。参考答案(1)外国传教士横行乡里,他们与民众的矛盾日趋激化;中西双方宗教信仰的激烈冲突;生活的

6、困苦增加了民众对外国人的仇恨;部分地方官的支持。(2)目标:打击外来的一切。评价:一方面,义和团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触及了救亡的时代主题,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又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宣传和主张有很多封建迷信的成分。他们盲目排外,不能科学地分析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联系。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赞颂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A.左宗棠收复新疆B.曾纪泽收回伊犁C.刘永福抗法D.林则徐广州销烟解析“湖湘子弟”是指左宗棠领导的湘军,“天山”指新疆地区,从中可以判断这首诗颂扬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功

7、绩,故选A项。答案A2.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各种形式的反割台斗争。故选C项。答案C3.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 0525艘沉没1 200日方122723 5665艘重伤300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C.中国北洋水师

8、主力尚存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解析根据材料得出日方力量强于中方,中方损失大于日方。但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C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B项发生在威海卫战役结束后;D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合。答案C4.“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这里说明()A.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C.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D.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解析题干给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说的是清军军纪涣散,第二则材

9、料说的是清朝政治制度腐败,即体制的落后和军纪的涣散,故D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军事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B项结论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D5.“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这次重要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战役结束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是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中壮烈殉国D.该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北洋舰队”“致远、经远”“日本联合舰队”“吉野”等可以

10、判断,该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项错误;B项说法显然与题干材料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海战,C项正确;该战役发生于运兵朝鲜返航途中,D项错误。答案C6.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香港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C.中日甲午战争台湾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解析从材料信息“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故C项正确。答案C7.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

11、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体现了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D.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清政府并没有一直支持义和团运动,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答案B8.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

12、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准确分析了中国国情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解析从材料“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可以看出,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全面反映中国的国情,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特点,故B、C两项排除。答案D9.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13、;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B.具有盲目的排外性C.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D.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义和团盲目的排外性,B项正确;A项主要是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意义;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义和团不反对清王朝的统治,D项错误。答案B10.1900年5月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在密奏中提出:“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以因势利导之一法。”这种主张的实质是()A.缓解内部矛盾以一致对外B.利用义和团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C.彻底改变对

14、义和团的态度D.扩充清政府的军队以抵御外来侵略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反映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已对清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一些封建官员建议调整对义和团的政策,“抚而用之”“因势利导”,就是利用义和团来抵制外来侵略,并进而削弱义和团的力量,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答案B11.事变纪略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解析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外

15、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不全面。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其范围可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提示:驻足,该地区遭受列强侵略。凝思,中国社会的应对。要求:用中国近代史实说明“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参考答案观点: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华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地理位置重要的渤海湾地区没能逃脱西方列强的蹂躏。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

16、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烟台、营口、天津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向列强开放,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向北部沿海延伸。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攻占威海卫,继而又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渤海湾地区,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西方列强侵略渤海湾地区过程中,中国人民和统治者有过反思和反抗:洋务运动为加强海防,建成北洋海军等三支舰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八国联军侵华时,在山东发起的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但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缫杀下失败。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庚子京畿拳祸,其始

17、由于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迎合慈禧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皇位),徼非常之荣利。遂致乘舆播迁(皇帝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材料二(按:1990年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阅后,益怒曰:“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礼至此,予誓必报之!”摘编自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大蹙(急促),深恐各使(外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四(按: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

18、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几乎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1)材料一、材料四关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哪一个比较正确?(2)依据材料二,说明慈禧太后对义和团态度改变的直接原因。(3)依据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4)材料四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这种评价是否可取?为什么?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由几个大臣引起的,材料四认为是由于外国侵略不断深入,人民仇视侵略而发生的。材料四的见解较为正确。(2)看到让她归政的假“照会”。(3)迫于义和团的声势不敢公开镇压,但必将进行剿除。(4)认为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义和团的反抗精神。这种评价是基本可取的。义和团盲目排外及被统治阶级利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其抗击外国侵略有重大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