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通过观察土壤标本,了解什么是土壤,理解土壤剖面的特征。(综合思维)2.结合对野外土壤的观察,分析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地理实践力)3.结合家乡的耕作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认识土壤1.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分层结构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 垂直差异,如下图所示:3.土壤剖面的意义(1)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 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
2、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2)土壤的颜色、 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4.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由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特别提醒土壤肥力高低由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共同影响,有机质的多少是最主要的表现。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作用表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 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气候是土壤形成的 动力因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 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 有机物,从而改变土壤的结
3、构,形成肥力地形高度、 坡度、坡向等影响土壤的发育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 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当然,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 退化、肥力下降特别提醒1.不同植被类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2.对湿热地区与高寒地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气温差异使微生物分解有
4、机质的速度不同;(2)降水量的差异造成营养元素被淋溶程度不同;(3)植物生长的差异导致营养元素被吸收的多少不同。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所有土壤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 )解析:并不是所有土壤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发育简单的土壤分层并不明显。(2)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3)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植被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2.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是( )A.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成土母质层B.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C.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D.腐殖质层、成土母
5、质层、淀积层、淋溶层答案:B解析: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故选B项。3.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 )A.生物B.气候C.地貌D.时间答案:A解析: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故选A项。4.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时间C.生物D.成土母质答案:D解析: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原因是四川盆地的岩石多为紫红色砂岩,故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故选D项。5.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
6、粒比重高C.湿冷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分布规律答案:C解析:湿冷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故选C项。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主题土壤形成的原因探究活动一土壤肥力1.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东北平原黑土广布,适宜大面积机垦。红壤多分布在北纬2531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区。我国南方有红壤分布的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
7、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红色荒漠”。“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黑土红壤(1)分析两种土壤差异的突出表现。(2)分析东北地区黑土和南方红壤这两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突出表现为土壤颜色的差异。(2)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更高。原因:东北黑土分布地区气候严寒,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缓慢,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南方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解析:(1)两种土壤差异突出表现在颜色上。(2)从两地气候特点和土壤有
8、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方面分析即可。探究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2.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图甲为中国传统农耕施用农家肥的土壤景观,图乙为人类过度放牧引起土壤风蚀的景观。甲乙(1)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2)为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谈一谈土壤养护的措施。答案:(1)有利影响: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壤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例如施用农家肥。不利影响: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会破坏土壤肥力,引起土壤退化,例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2)措施:轮作、休耕;深耕改土(下层土与上层土混合,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改进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解析:(1
9、)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知能整合一、自然与耕作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和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1.自然土壤剖面2.耕作土壤剖面二、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黑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到内蒙古,这里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红色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在土壤上层,形成红色土壤。青色土壤: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色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
10、灰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白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因含有较多的镁、钠等盐类,常为白色。黄色土壤: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其剖面由耕作层和黄土母质层组成,无明显淋溶层、淀积层。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各种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
11、、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土壤的水热状况等。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也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素养培育地理实践力下图示意某土壤剖面,其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12、)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高。故选B。2.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答案:C解析: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动物死亡后的残体和植物的枯枝落叶。C正确。随堂巩固自我测评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形成腐殖质,从而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故选C。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B.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C.发育
13、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答案:B解析: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故选B。3.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的地区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地区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答案:C解析:气候湿热,降水多,植物新陈代谢快,有机质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反而少了,降水多则容易造成土壤有机质的淋失,而森林地区,植物体内有机质积累多,因此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实践活动科学探知观察校园附近的土壤实验器材:称、土壤标本、干纸巾、白纸。实验目的:观察校园附近的土壤,明确土壤的特征、性质。实验步骤:在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立方体状土壤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实践探知(1)观察土壤块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2)用2张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2张纸巾的潮湿状况,判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3)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答案:(1)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逐渐变深,因为越向下水分含量越多。(2)土壤块表层湿度小,底层湿度大。(3)表层土壤较疏松,底层较紧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