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320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练习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基础夯实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口号,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口号。答案:C2.“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

2、束缚B.导致苏联解体C.重点放在了轻工业方面D.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析:由题干中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30年前”可知材料中所提到的改革是指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赫鲁晓夫改革,结合教材知识可知,A、B、C三项说法明显错误,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3.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对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解析:新经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赫鲁晓夫改革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都改变了对农产品的征收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A项,选C项;B项不属于两项政策的内

3、容,排除;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领域的表现,故排除D项。答案:C4.导学号52440092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信息“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知C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之前有赫鲁晓夫改革,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故B、D两项错误。答案:C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

4、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由材料中“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40%”等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B6.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D.

5、戈尔巴乔夫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是以农业为突破口;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与斯大林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极为相似;契尔年科执政仅13个月;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方面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正确。答案:B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这主要是由于()A.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解析:出现题干中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主要是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故选A项

6、。答案:A8.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是戈尔巴乔夫()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答案:C9.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

7、戈尔巴乔夫解析:题干中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10.“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A.苏联成立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答案:D能力提升11.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

8、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材料有效信息为“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答案:A12.导学号52440093从1953年到1964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

9、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就,与农业无关,所以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13.戈尔巴乔夫还在苏共总书记任上时,就把“苏联模式”概括为“极权官僚模式的社会主义”,严重“变了形的社会主义”“曲解了的社会主义”“专制的社会主义”。这一言论()A.完全悖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B.旨在贯彻“私有化”“股份制”C.旨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D.是戈氏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解析:A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B项也与材料无关。C项是对材料的本质提炼。D项不正确,

10、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材料是这一指导思想出台的前提。答案:C14.针对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原因比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29.9%其他2.2%不知道,不好说4.9%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

11、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导致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答案:B15.普京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这一问题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

12、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解析:苏联长期实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导致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答案:C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趋时更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步伐,但两国的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是要借鉴和吸取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

13、我国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政治体制(或制度)?(2)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是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关系的?他推行的政治改革与中国的政治改革有哪些根本不同?(3)分别说明中苏两国改革所带来的结果。参考答案:(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对外开放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2)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转移到政治改革,并把政治改革当作重点。不同: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加强了党的领导,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国家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14、苏联:苏共解散,民族矛盾激化,国家解体,经济恶化。17.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1953年上台:1964年下台:1964年下台:1982年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

15、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有何作用?(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参考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3)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