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2012广东高考)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解析:解答本题要理清图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基础,财政收入也会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故A、C两项表述错误;该省居民收入水平应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B项表述错误。答案:D2(2012浙江高考)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
2、3 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 000元提高到20 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解析:“达到财政收支平衡”与提高税收起征点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B与题意不符。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加人们的实际收入。而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则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C符合题意,D项中是否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能一概而论。答案:C3(2012大纲全国卷)2011年末,我
3、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不受企业盈亏影响可以避免重复征税税源广且便于征收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ABC D解析: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作用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也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与设问无关。本题答案选C。答案:C4(2012山东高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提
4、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A BC D解析:之所以要扩大内需,是因为市场上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此时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消费,可见不符合题意; 排除,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基于市场过热,需求过大,物价过高而采取的措施,与题干不符;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与物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刺激消费,因此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答案:D5(2012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
5、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使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解析:A选项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B选项不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图中数据是针对“扶贫对象”,而不是针对“所有人”,谈不到使“人人”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D项夸大了提高扶贫标准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逐年向好,因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故选C项。答案:C6(2012江苏高考)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 BC D解析:本题以社会结
6、构类型的转变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说明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加大,低收入人群减少。排除,税制改革是调节过高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不会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正确,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正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错误,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会改变收入差距,当然不会实现社会结构的转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答案:B7(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
7、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材料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下图所示。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
8、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8(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
9、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1992年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恩格尔系数(%)2.755.347.238.8(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7.1(2002年)1(90年代初)2860(2010年)市场化程度(%)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亿元)26.066.576.4(2008年)11 144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0.5(1990年)2.7(2008年)*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根据
10、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解析:根据表格第二行上半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根据表格第二行下半部分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收入中用于食品支出的部分越高)。根据表格第三行上半部分的“中央企业”和下半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根据表格第四行上半部分的“市场化”和下半部分的“国家财政”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根据表格最后一行的“财产性收入”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收入来自按劳分配的成果,有的收入来自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有的收入来自生产要素的成果。答案:坚持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