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2一、选择题1.中国的古代艺术十分发达,下列关于中国的古代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书法艺术中的楷书出现于秦代 B.文人画的灵魂是意境C.“画中有诗”是山水画的主要特点 D.秦王破阵曲是唐代的著名乐曲2.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小学概说中指出:“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古代“小学”的表面形式是指A. 学校B. 训诂学C. 考据学D. 文字学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B. 秦首创皇帝制度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4.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5.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 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 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
3、扩充人的善性6.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以上主张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B.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D.成为南宋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7.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抑制商帮的形成C.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商业地位无足轻重8.据史料记载,自
4、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一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入。据此判断当时A.南方经济开发条件齐备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C.北方经济开始走下坡路D.经济重心由北方移至南方9.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濫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A.试图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B.抵消了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使古代的中央集权达到顶峰10.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继承了先秦儒家推崇的唐虞三代圣王之治
5、的传统,在潜书尊孟中提出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即“君明臣忠,上下和易,老幼保暖,养生送死无憾”。这表明唐甄A.依托历史经验构想愿景 B.以复古为基本政治目的C.主张强化传统伦理纲常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11.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降低了官员素质 B. 实现了社会公平C. 增加了官吏数量 D. 有利于中央集权12.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梯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料进士做女婿,这表明宋代A.门第观念彻底淡化
6、B.社会主流价值观已根本改变C.官商勾结风气日重 D.政府放宽了对经商者的限制13.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两派争论A. 导致民主的衰败 B. 引起社会的分裂C. 促进阶级的分化 D. 利于思想的进步14.从西汉中后期开始,一些被册封的诸侯王在年龄已符合就国规定的情况下往往延缓就国。他们居留京师,何时就国以皇帝的意志为准。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汉A.削藩政策的成功践行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边患问题C.朝廷与王国矛盾解决D.地方的管理体制
7、发生了变化15.明史记载:洪武年间,令农衣轴、纱、绢、布,商贾只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轴、纱。农夫魃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明中期,禁商贩、仆役、倡优、下服用貂裘。对此,评价最恰当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异化 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的演化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经济政策与时代潮流相悖16.“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九品中正制依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真正执行C.科
8、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D.唐代官员必须是科举出身17.宋国大夫华元于公元前579年首倡弭兵休战;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及中原小国达成弭兵之盟:晋、楚共为盟主,自后中小国家对晋、楚同时朝贡;齐、秦分别同晋、楚联盟,不向晋、楚朝贡等。这些弭兵会盟A.消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B.顺应了民众祈求和平的愿望C.确立了晋楚两国的霸主地位D.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开始瓦解18.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9、考试成绩19.市民权的授予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体现。公元前89年普劳提亚和帕皮利亚法授予所有居住在意大利或在60天内向裁判官表示接受此等授了的人罗马市民权。公元前49年,恺撒授了波河以北的所有意大利人罗马市民权。公元212年“安东尼努斯敕令”把所有罗马市民权赋予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人。上述行为A.扩大了罗马法的权利主体B.保障了罗马帝国对境内的有效统治C.扩大了罗马的统治范围D.保证了罗马帝国的稳定和发展20.西周宗法并非一成不变。对抗商时,周人就实行不分亲疏强调长幼、共享政权同尽义务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则普遍采用上下尊卑,命令服从的“大小宗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宗法制的强化与发展 B.
10、土地财产分封的有限性C.集权统治的日益加强 D.周公确立的周礼遭到破坏21.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想家,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反映出A.儒学主流地位已丧失 B.复兴儒学的必要性C.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 D.儒学的神秘化色彩22.宋代通俗文学中的女性,富贵者多不愿意屈尊为妾,糟糠妻亦不肯让出正妻之位;而到了明代小说中,女性柔顺谦让、姐妹相称共侍一夫的情节屡见不鲜,妻妾相睦不争之作蔚为风潮。促成明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世俗文学的兴起C.理学思想的炽盛 D.社会风气的转变23.“工匠各有
11、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C.工匠与机户关系疏远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4.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
12、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自唐宋以来,东方世界便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以同源文化、同质制度为根基的亚洲经济圈。所谓“中央文明”或“中央帝国”,绝非仅仅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很少利用自己的宗主地位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奴役和掠夺体系内的朝贡国;大多数时候,朝贡在经济上是无利可图的,甚至成为王朝的负担。在封建权贵资本体系支配下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内敛型体制,以“德治”为维系手段。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朝贡体系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4、明清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坛教百年,除了是自身勤俭补素、 艰苦奋斗的结果外,主要归功于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优秀的商业伦理观。徽商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贾而好儒”, 力求用儒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做到“利缘义取”诚实经商,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商界中有着良好的信誉,这才是立商之本,徽商认为只有走儒商的道路,才不会沦为唯利是围、见制忘义的.重粮商善贯形象的塑造,愿意为社会做慈善事业,树立起良好信誉、经商致富的商帮并不少,而像微商那样重视教育,大力资助教育,有“富而救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平”思想的商帮并不多,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商业伦理观主要包括了自由竞争和契约精神,文艺复兴
15、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宣传个人自由,个人尊严、个人平等,资本主义商业发展要求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平等交换的契约型的社会关系取代封建等级制的身份制社会关系。自由竞争是契约关系的本质属性、在商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社会集体的形成,是通过契约、交换和商品买卖取得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渐打破了自然经济中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宗法等级观念,增强了人们的独立、自由、民主的意识,造就了在多种不同的才能和活动基础上的丰富的社会关系。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韩媛媛徽商的商业伦理观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商业伦理观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商业伦理
16、观产生的原因,并谈谈关注商业伦理观的现实意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公元4世纪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公元1304年法国传教士孟特高维诺“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他服膺于中国人的宽容。公元173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家”。“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
17、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公元1793年英方使华代表马戛尔尼“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公元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公元1993年美国学者芒罗“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公元1997年日本学者观堂义宪“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
18、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 2.D 3.A 4.D 5.D 6.B 7.A 8.A 9.A 10.A 11.D 12.D 13.D 14.A 15.D 16.C 17.B18.C 19.A 20.B 21.B 22.C 23.D 24.B25.(1)特点:突破了单一的经营格局;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纳入市场网络,生产中心转移;商品性农业获得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影响:促进了传统农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资本主义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19、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专业性;顺应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并走向辉煌;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2)特点:中国居于主导(或中国为核心);全方位影响东亚国家;不追寻经济利益,不计经济成本;具有内敛性、强调德治归化;遵循自愿原则,伴随宗藩外交关系 原因:中国经济文化的吸引力;农耕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意识、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周边国家自身安全保障的需要26.(1)内涵:积极进取、以诚为本、注重信用、以义为利。影响:提高了微商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徽商兴起和昌盛;促进徽州地区教育的发展;“以义为利”等观
20、念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原因: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宣传民主思想;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打破了封建生产关系。现实意义:有助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7.示例: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惧,态度较为复杂。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