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高线地形图增分强化练一、选择题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A成都平原B珠江三角洲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2上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及廊桥位置。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选C。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
2、的海拔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冲击。甲处桥梁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坚固。选A。答案:1.C2.A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34题。3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站在B地的人可以看到站在C地的人B自A地至B地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A地与D地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能相等DA地与C地两地的海拔高度一定不等4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该地盛行风向与日出方向基本相反BA处的地势落差大,适宜建设大型水利枢纽C图中湖泊可以对A河段起到调蓄径流的作用D图示地区多雨期与田纳西河流域多雨期一致解
3、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特点。第3题,读图可知,B到C为凸坡,不能看到C处,A错误。自A地至B地相对高差小,没有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B错误。A地海拔范围大于100 m小于250 m,D地海拔范围大于150 m小于200 m,两地的海拔高度有可能相等,C正确。C地海拔范围大于200 m小于250 m,A地与C地两地的海拔高度有可能相等,D错误。第4题,读图结合经纬度定位可知,该地处于我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日出方向东南,两方向基本相反,A正确。图示A处虽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缺少蓄水区域,不宜建水电站,B错误。图中湖泊不能对A河段起到调蓄径流的作用,C错
4、误。图示地区多雨期是夏秋季节多雨,田纳西河流域多雨期是冬春季节,两者不一致,D错误。答案:3.C4.A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5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地形为主,南部多低缓丘陵B夏季降水集中,甲地降水量最多C河流水量充足,自西北流向东南D地表起伏较大,以常绿树种为主6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错误结论是()A甲聚落与山峰之间的高差为1 000米左右B站在山峰上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聚落C四个聚落中,乙聚落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D建坝顶等高的水坝,比造成淹没面积大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河流由西北、西、南流向东侧峡谷,说明
5、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部有山峰,地势起伏较大,A、C错误。该地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最多,B错误。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位于我国的南方,属于常绿树种,D正确。第6题,图中等高距为200米,甲聚落的海拔为300500米,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 3001 500米,因此两地的海拔高差为8001 200米,高差可能为1 000米左右,A正确。山峰和丙聚落之间有凸起的山脊,阻挡视线,因此观察不到丙聚落,B正确。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山顶,不易受滑坡的影响,C错。地的汇水面积大于地,因此比造成的淹没面积大,D正确。答案:5.D6.C二、非选择题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
6、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当地建筑大面积倒塌,损失严重,还引发了珠穆朗玛峰雪崩。尼泊尔为南亚内陆国,自然环境南北差异显著,境内高山纵横,峡谷交错,分布着无数大小河流。尼泊尔绝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等。下左图为尼泊尔此次地震震中位置与等高线分布图,下右图为尼泊尔能源消费构成图。(1)说明尼泊尔此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2)描述尼泊尔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其气候特征的南北差异。(3)左图中Q地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等,评价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4)简述尼泊尔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地震
7、造成的损失,主要从地震的震级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当地的救灾能力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第(2)题,地形特征主要是结合等高线进行分析,分析主要的地势特征和主要的地形区。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南北气候的差异。第(3)题,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重点是结合水稻和甘蔗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联系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不利条件。第(4)题,从消费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木材所占比重最大,秸秆与畜粪所占比重较大,煤炭与电力所占比重小。不利影响主要从植被的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秸秆与畜粪不能还田,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秸秆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主要从利用新能源,解决能源问题,
8、减少植被破坏,秸秆的利用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震级大,震源深度浅;震区建筑物抗震性差;震区地势起伏大且北部临喜马拉雅山脉,易引发滑坡、崩塌、雪崩等次生灾害;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救援难度大、耗时长,灾情加重等。(2)地形特征: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南部边缘有狭小的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差异: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3)有利条件: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季降水丰沛;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不利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发旱涝灾害。(4)能源结构:木材所占比重最大,秸秆与畜粪所占比重较大,煤炭与电力所占比重小。不利影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秸秆与畜粪不能还田,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等。建议: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电消费比重;开发沼气等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