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118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共建班,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A. 市场优势B. 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 科技优势D. 地理环境优势2. 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一定有明确的界线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黄山毛峰的市场不能影响其独特的色、香、味、形等,A不

2、对;茶叶的特征主要由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影响,与文化关系不大,B错;黄山毛峰独特的色、香、味、形与科技没有关系,C不对;根据材料,地理标志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黄山毛峰独特的色、香、味、形是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中生长而形成的,D对。故本题选择D。【2题详解】黄山毛峰产地属于毛峰的种植区域,在该种植区内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该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但是没有明确的边界,C不对,AB对;毛峰产地的地理环境影响该区域的发展,形成独特的茶文化等,D对。故本题选择C。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

3、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长约5600米,高70多米,宽约200米。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先后转移群众2万余人。据此完成下列题。3. 要对堰塞体变化进行持续监测,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B. GPSC. GISD. 数字地球4. 要预测下游可能淹没的范围,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B. GPSC. GISD. 数字地球【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题干,要对堰塞体进行持续的监测,需要获取不同时段的堰塞体的图片,然后进行对比,进而进行监测,因此应利用RS,A正确,故选A。【4题详解】结合

4、题干,要预测下游可能淹没的范围,需要对堰塞体的量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堰塞体的大小进行计算,主要应用的是GIS数据分析的功能,因此应利用GIS,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3S技术:遥感技术(RS)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GPS主要是用于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

5、变化数据。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上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 第30天B. 第75天C. 第100天D. 第130天6. 除了上述应用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直接 ()A. 分析旱灾损失B. 判断人口分布C. 监测滑坡灾害D. 确定环境污染类型【答案】5. A 6. C【解析】试题考查遥感技术【5题详解】从图中看,第30天的影像中甲、乙两类植物在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别最大,最易区分,A正确。第

6、75天的影像中,甲、乙丙类植物在波段2的反射率相同,不易被区分,B错。第100天的影像中,甲、乙丙类植物在波段1的反射率接近,不易被区分,C错。第130天的影像中,甲、乙丙类植物在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没有第30天时差别大,不如第30天时易区分,D错。【6题详解】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可直接用于监测滑坡灾害,C正确。可以根据遥感图像来分析旱灾损失,但遥感技术不能直接分析旱灾损失,A错。遥感技术不能直接判断人口分布和确定环境污染类型,B、D错。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7、()A. 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B. 牧区草原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 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D. 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8. 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做法是()A.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B. 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 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 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答案】7. D 8. A【解析】【7题详解】荒摸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区应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牧区草原地区应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

8、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绿洲前沿地带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已经荒漠化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9. 黄河各河段“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10.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地势

9、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答案】9. C 10. A【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判读:“大量脱发”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A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正确;脚肿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上游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主要是由于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A正确,C

10、错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B错误;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会判断黄河不同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及成因和治理措施;同时根据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分析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原因。下图为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11. 图中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是( )A. 调节气候B. 美化环境C. 截留雨水D. 处理污水12. 下列城市中,最适宜推广此技术的是( )A. 三亚B. 北京C. 苏州D. 乌鲁木齐【答案】11. D 12. A【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红树林的主要作用。

11、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红树林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红树林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因此适宜推广此项技术的区域为红树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据此进行判断,三亚地区红树林资源丰富,适宜推广此项技术,A正确,而北京、苏州、乌鲁木齐红树林资源缺乏,不适宜推广此项技术,BC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中系统判断红树林的作用,要推广此项技术应在红树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据此进行判断

12、即可。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全球变暖B. 水土流失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土地荒漠化14. 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A. 涵养水源B. 防风固沙C. 美化环境D. 保持水土【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注意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倡低碳生活”,因此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

13、而减缓全球变暖,A正确,BCD错误。【14题详解】不同的实体树在不同的地区发挥的主要作用不同,注意题干关键词“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因此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B正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是针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AD错;美化环境主要是城市中实体树具备的功能,C错,故选B。【点睛】森林的主要功能以及破坏后产生的影响总结如下图: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5. 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比重为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B. 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 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 衰退期

14、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16.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 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 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 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D. 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读图,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而在其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主要差异又体现在资源年开采量上,成长期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不断上升;成熟期阶段,则资源年开采量保持稳定,在衰退期阶

15、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分析,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明显不合理,D错误,而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和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不断转型,ABC正确,由于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于10月22日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据此完成下列题。17. 能源低碳发展有利于( )A. 稳定国际市场油价B. 促进化石能源开

16、发C. 维持能源生产结构D.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8. 下列措施有利于山西探索低碳新路径的是( )A. 大力开发地热能B. 稳妥发展全域旅游C. 发展煤化工产品D. 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答案】17. D 18.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能源低碳的积极作用。结合材料可知能源低碳主要是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碳的排放量,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D正确。维持能源生产结构、稳定国际市场油价与能源低碳无关,AC错误。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会增加碳的排放,不符合能源低碳,B错误。故选D。【18题详解】煤炭产业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煤炭的利用

17、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探索低碳路径,D正确;山西省地热能资源不充足,A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低碳新出路应围绕能源方面展开,因此稳妥发展全域旅游不合理,B错误;发展煤化工业品可能会增加碳的排放,C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理解低碳的含义。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分布不集中A. B. C. D. 20. 若我国对

18、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增加能源战略储备A. B. C. D. 【答案】19. C 20. D【解析】【19题详解】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可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增加能源战略储备。正确。减少对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能延长煤炭生产链。故选D。“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

19、农业开始”。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A. 冬小麦和高粱B. 春小麦和玉米C. 油菜籽和甜菜D. 水稻和花生22.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 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 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23.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

20、列叙述正确的是A. “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 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 “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21. B 22. C 23. 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其中分布在东北的是春小麦和玉米,B对。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地区,油菜籽为亚热带的油料作物,水稻、花生需要水热条件较高,在东北不适合大规模种植,ACD不对。选择B项。【22题详解】东北地区,沼泽广布,湿地资源丰富,过度开垦导致湿地资源破坏,C对。红壤主要分布

21、东南丘陵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中国云贵高原地区,AB不对。中国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不对。选择C项。【23题详解】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选择D项。“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应该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发展深加工,不是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A不对。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实现,B不对。从“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依靠提高单位产量,并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C不对。故选D。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

22、节变化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A. B. C. D. 25. 图中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光照B. 热量C. 地形D. 降水【答案】24. B 25. D【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从气候、地形和河流等因素分析,结合图示可知,由于甲国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多洪涝灾害。据此判断正确,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

23、为喜马拉雅山脉,其南坡为向阳坡,气温较高,故雪线应该较高,但南坡雪线较低,主要是由于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故雪线低。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影响雪线的因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区内48%的面积是沙漠,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指对能源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的生产部门),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的迅速崛起。为避免“矿竭城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该市从众所周知的“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

24、气)之城转变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右图示意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分布。(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2)简述该市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产生的不利影响。(3)推断鄂尔多斯市实现“华丽转身”采取的措施。【答案】(1)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资源较充沛;离能源需求较大的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答出4点即可) (2)能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部分地下采空区,会造成地面塌陷,使生态环境恶化;能

25、源加工和利用,会加重环境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答出3点即可) (3)发展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答出3点即可)【解析】【分析】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能源开发为主的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详解】(1)读图可知鄂尔多斯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资源较充沛;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华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鄂尔多斯离能源需求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政策支持。(2)能源重工业的发展主要产生环境问题,主要

26、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3)可以联系所学的德国鲁尔区工业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回答。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回答。27.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农家有机材料如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但覆盖时应避开23月份。材料二:下左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图,图中A、B两地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地,下右图为 A所在省份部分区域示意图。(1)分析A、B两地年太阳日照时数的差异及原因。(2)为什么

27、覆草应该避开23月份?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影响?(3)右上图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A地年日照时数小于B地。B地比A地降水总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地海拨相对较高,大气透明度好。(2)23月份覆草会影响地温回升。有利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温,夏季不过热、冬季不过冷;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果树生长。(3)支持。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吸

28、收农村劳动力)(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反对。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度,易造成水土流失(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分析】【详解】(1)从等值线分析,A地年日照时数小于B地,其原因是受大气状况影响,B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B地海拔高,所以B地太阳日照时数多。(2)23月份是北半球气温回升时期,覆草会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会影响地温的回升,不利于果树生长。因北方土壤中水分缺乏,但是覆草会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水时,覆草还会防治水土流失;夏季时覆草使地表升温慢,冬季时降温慢,进而调节土壤温度;覆草腐烂后,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

29、高土壤肥力,利于果树生长;覆草阻挡太阳辐射,防止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3)从支持观点分析,该地属于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种植水果的经济效益高,使用劳动力较多,可以就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反对的观点分析,因种植果树比用材林的覆盖率低,而此地降水丰富且集中,所以易造成水土流失。28.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南四湖地处山东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连接而成,近3年来,山东在南四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把以前围湖造的台田还原为湿地,种植芦竹、杞柳、蒲草、芡实等湿地作物。目前,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南四湖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5万亩,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造了一道“绿色屏障”

30、。(1)南四湖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2)人们在湿地上围湖造台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3)为保证沿南四湖湿地的稳定性,湿地外围一定距离内植树造林,形成围绕沿湖湿地的防护林带。试分析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有哪些。【答案】(1)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维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2)湿地面积萎缩,会破坏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对沿岸的保护作用减弱等。(3)可以护坡、护堤,达到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湿地的淤积作用;可涵蓄水源,起到对湿地水量调控、保持湿地面积稳定的作用;可以拦截农田回流水,固定农田回流

31、水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质,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解析】【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涉及湿地的生态效益、环境破坏和湿地保护,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详解】(1)南四湖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蓄洪防旱、供水、降解污染物、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生态效益明显。(2)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甚至丧失,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对沿岸的保护作用减弱等。(3) 湿地外围建防护林,可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护坡、护堤,达到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湿地的淤积作用;可涵蓄水源,起到对湿地水量调控、保持湿地面积稳定的作用;可以拦截农田回流水,固定农田回流水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质

32、,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点睛】森林除了带来木材、果品的经济效益外,还有更大的生态效益:一、森林净化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保健作用。三、森林是天然氧吧。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防止风沙。七、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延缓径流、削弱洪峰。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九、过滤水源。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过滤的功能。十、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十一、森林有除尘的作用。十二、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又次生出就业、旅游等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